河南省安阳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25 23:49

安阳并不是因为位于安山之南或安水之北而得名,安阳之“安”由“宁”而改,安阳之“阳”由淇水(今淇河)而来。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安阳置县。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

滑县明福寺塔

滑县明福寺塔

殷墟

殷墟

安阳文峰塔

安阳文峰塔

颛顼帝喾陵(二帝陵)

颛顼帝喾陵(二帝陵)

荣誉排行:

2023年7月,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公布,安阳市入选。

2023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公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名单,安阳市上榜。

2023年5月,安阳市被确定为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3年4月,2023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安阳市位列第104名。

2022年,安阳市GDP总量为2512.1亿元,位列2022年河南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12位。

2022年12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全国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安阳市上榜。

2022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安阳市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2年7月,安阳市安阳古城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安阳市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城市(区)。

+查看更多安阳市荣誉与相关排名>>

基本介绍: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东经113°37′至114°58′、北纬35°12′和36°22′之间,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北隔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相望,东与濮阳市毗邻,南与鹤壁、新乡连接。西部为山区,东部为平原。现辖一市(林州市)、四县(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四区(文峰区、北关区、铁西区、郊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5个乡(镇),3293个行政村。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2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9平方公里)。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安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总-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安阳能源充足,具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1万千瓦,年产原煤283万吨,天然气年输气量1亿多立方米,日供水量可达42万立方米。西部矿区煤炭、铁矿石、石灰岩、大理石等资源有一定的储量,东部平原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滑县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被誉为“豫北粮仓”。内黄县的红枣,面积和产量均为全国之冠,素有枣乡之称而享誉国内外。安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降雨量606.1毫米。

安阳交通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市区,京珠高速公路、106、107国道贯穿南北。安林、汤濮铁路支线通往西部矿区和东部油田。目前,正积极筹建林州至台前地方铁路,与京九铁路接轨。市区公路纵横交织,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已形成市内联网、市外联线的三纵三横交通网络。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又有奇特的自然旅游景观。以殷墟博物苑、?里城为主线的殷商文化游和以岳飞庙、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主线的传统教育旅游构成了安阳特色文化旅游。此外,天宁寺塔(文峰塔)、二帝陵、灵泉寺石窟(万佛沟)、袁林、明福寺塔、修定寺塔等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安阳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小南海风景区、珍珠泉风景区和旖旎的太行大峡谷、林虑山自然风光,令中外旅客留恋忘返。独具特色的航空运动基地,因其鬼斧神工的天然地势而深得跳伞、滑翔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观。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宾馆业、餐饮业、商业等服务设施齐全。

历史沿革:

商为相地,河??甲所都。

后盘庚从奄迁都于此,称殷。

西周先属邶国,后属卫。

春秋属卫,继为晋东阳地。

战国先属魏为邺地,后属赵称安阳。

秦分属上党、邯郸2郡。

汉属河内郡和魏郡。

三国魏属司州魏郡。

北魏天兴四年(401)魏郡属相州。

北周大象二年(580)相州、魏郡迁治安阳城。

隋开皇初魏郡废,大业初复置而相州废。

唐武德初魏郡改相州,置总管府。

天宝元年(742)改为邺郡。

乾元元年(758)复改相州。

五代晋置彰德军。

金明昌三年(1192)改相州置彰德府。

元至元初改彰德路。

明复彰德府属河南行省。

清为河南省彰德府。

1913年废府属豫北道。

1914年属河北道。

1927年道废,直属河南省。

1933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析安阳城及近郊置安阳市,为平原省辖市。

1952年平原省撤销,市属河南省,县属新乡专区。

1958年属新乡专区。

1961年复置安阳专区。

1969年改称安阳地区。

1974年复为河南省辖市,由安阳地区代管。

1983年撤销安阳地区,安阳、汤阴、林县、淇县、浚县5县并入市。

1986年淇县、浚县析出,内黄、滑县并入。

1994年林县撤县改林州市(县级),由安阳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