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今年要为群众办的40件实事,最新进展来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30 14:52

切实解决老百姓的

“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沈阳市要为群众办40件实事

包括11个领域

97个具体事项

涵盖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沈阳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

扎实推进

确保件件民生实事落实到位

为提升沈城百姓的

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沈阳动力十足,奔跑不息

一起来看这些实事的最新进展

↓↓↓

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

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40件)

新闻发布会

今日召开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昇智介绍情况

  按照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就《关于在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及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40件)》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一、起草依据及过程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每年都谋划安排一批民生实事,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用心用情扎实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我市印发了《关于在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施意见及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清单(40件)》。

  文件出台我们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注重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各项任务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民生方面的重大关切,确保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落得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是注重紧密结合主题教育要求。践行为民造福宗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三是注重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制定为群众办实事清单(40件)突出四大民生工程、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和设施建设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每件实事落实落细,形成实效;

  四是注重保持工作统筹衔接。与“十四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内容紧密结合,相互衔接,力求目标体现新突破、措施体现超常规。

  二、《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到2025年,就业、收入、社保、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环境、城建、公共安全、社会治理11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提出了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深化“幸福教育”工程、加快推进“健康沈阳”工程、扎实推进“品质养老”工程、建设文化体育强市、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共11个方面,62项工作任务。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加大宣传力度等4项具体措施。

  三、《为群众办实事清单(40件)》主要内容

  在全面承接落实辽宁省为群众办实事清单(20件)基础上,结合此次主题教育,我们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集民意、充分研究论证,将沈阳市为民生办实事清单扩充到40件,包括11个领域97个具体事项。涉及领域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进一步增多,既涵盖就业、收入、社保、医疗等基本民生保障事项,又包括文体服务、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城乡建设等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

  其中——

  在就业方面,提出新增城镇就业13.5万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14.8万个,支持新就业形态、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万人以上等4件实事;

  在收入及社会保障方面,提出全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5件实事;

  在医疗方面,提出为适宜学生免费口腔检查及窝沟封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提高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比例等6件实事;

  在养老方面,打造3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实施30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等2件实事;

  在教育方面,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乘坐校车等3件实事;

  在文体方面,提出开展公益惠民演出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3件实事;

  在环境保护方面,全年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8%以内,完成7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等2件实事;

  在交通出行方面,提出调整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建设农村公路和危桥改造等2项实事;

  在城乡建设方面,提出开展缓解“停车难、行车堵”综合治理,盘活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新建美丽宜居村100个等5件实事;

  在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4件实事;

  在便民服务方面,提出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社区、打造“党建聚邻一家亲、暖心服务共为民”红色物业品牌等4件实事。

  上述40件民生实事,主要是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最关切、最关注的问题,办好这些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在主题教育期间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加大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力度,扎实推进任务落实,逐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跟踪调度,加强督促协调。并且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对民生实事实施效果进行专业评估,根据群众满意度和评估结果对实事任务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各项民生实事高质量如期完成。同时,我们将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定期向社会发布实事办理情况,确保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到位,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向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岳茂新介绍情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人社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人民群众期盼诉求大兴调查研究,想实招、出实策、用实功,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群众幸福指数的增长来检验和体现主题教育的成果。

  一、多措并举 让群众就业更舒心

  强化优先导向,健全一体化推进机制,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理念引领。以深入实施“一平台、三工程、七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舒心就业”民生工程,建立110个具备引领作用的“舒心就业”示范社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5月末,全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89万人,完成省年度工作目标的51%;城镇新就业10.65万人,其中18至45岁新就业9.25万人,占比86.8%;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7.9万人。

  一是着力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入实施“莘莘学子、逐梦沈阳”专项行动,持续扩大政策覆盖面,降低补贴门槛,拓宽补贴范围。截至5月末,累计为6587人发放高校毕业生首次购房补贴1.9亿元;为5.4万人次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生活补贴5942万元;人才驿站累计接待4101人次求职毕业生入住;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949个,新增上岗见习人员806人。累计开展“五送进校园”“心系辽宁、情注家乡”等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17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3万个。组织实施2023年“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服务岗位计划”,第一批征集基层岗位495个,目前上岗344名高校毕业生。

  二是着力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组织开展2023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深入走访排查就业困难群体生活和就业情况,共走访服务对象家庭3477户,分级分类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帮扶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尽快实现就业,对实在难以市场化就业的就业困难群体,加强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截至5月末,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616人,认定并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3户,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困难群体就业得到积极保障。

  三是着力帮扶群众实现创业。实施“齐心创业”品牌创建行动,优化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银”模式,完善审批模式。强化创业政策扶持,建立创业导师机制,依托创业导师、项目库,开展“一对一”创业指导,助力大学生自主创业。丰富创业活动,印发《关于推进2023年创业工作的通知》,面向全市征集优秀创业项目,广泛选树优秀创业标兵。促进创业带动更多就业,截至5月末,全市扶持创业带头人1153人,带动就业666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86笔,共计17.6亿元,同比增长109.5%,劳动者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是着力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健全就业产业协同联动体系,持续推进“1+13”市区联动服务模式,截至5月末,有序组织全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532场,多渠道服务市场主体7775家,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服务求职者9万人次。打造沈阳直播带岗品牌,依托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直播招聘模式,开展“天天送岗位、周周有直播”的直播365行动,通过“沈阳就业”抖音账号开展常态化直播带岗(每周二、周四)和大型活动直播,截至5月末,全市开展直播活动371场,直播服务企业6051家次,提供就业服务9.1万人次,吸引浏览观看258万人次。

  二、综合施策 兜住群众生活底线

  坚持以深入实施社会保险“扩面工程”为主线,以保发放为底线,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推动实现群众应保尽保。聚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扩面。目前,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分别达到59.3万人、 238.7万人、169.9万人。

  二是确保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严格基金管理,为全市138.8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5.3万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58.4万名符合条件城乡居民按时足额发放了社保待遇,涉及金额分别为217亿元、41亿元、5.4亿元。

  三是帮助企业减轻社保负担。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延续至2025年4月30日。截至5月底,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36.7万元,惠及684户企业,为9.62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9亿元;为1.2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753.3万元;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11.42万户参保单位,减轻社保缴费负担3.06亿元。

  四是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拓展经办智能化,依托多条线上渠道,提供高频事项快速查询和办理,将办事指南集成微信二维码,让参保人员扫码即懂、线上即办,实现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银行账号变更业务的全市通办、全系统通办。

  三、创新培训 提高群众就业技能

  强化供给优化,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要素支撑。出台《2023年度沈阳市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补贴专业市级指导目录》,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确保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惠民。目前,全市开展补贴性培训4.1万余人次,已完成指标的64%。

  一是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技能沈阳创新行动”,围绕我市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技师培养项目培训。截至目前,我市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链培育的实际需要,在南航北方分公司等18家大型企业培育学徒6000余人,在东药、沈鼓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养370余人。

  二是强化专项技能培训。依托承担政府补贴项目培训机构,重点引导有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就业重点群体开展专业专项技能培训。截至目前,面向就业重点群体共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6228人次,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补贴943人次、71万元。

  三是推动技能提升培训。在全市遴选了沈阳技师学院、沈阳工程学院、辽宁邮电设计院等21家优质培训机构,围绕我市急需紧缺专业和新兴产业职业工种,对三年内离校未就业及毕业年级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为期3至6个月的免费培训,截至5月末,全市累计开展专业转换培训1885人次,进一步缓解了我市高校毕业生由于所学专业和自身技能状况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造成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市人社局党员干部将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为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贡献人社力量。

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巍介绍情况

  我代表市教育局就教育部门2023年为群众办实事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沈阳市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幸福教育为主线,以“双减”试点改革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提升质量,促进公平,2023年共承办3件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推动优质发展,实施教育质量再提升行动。

  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新开办2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5000个普惠学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2%。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组建30个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联盟,综合改造40所乡村学校,为5所学校建设气膜运动馆,完成3个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评估申报和迎检工作。

  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实施《沈阳市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创建10所市优质示范高中、20所市优质特色高中、10所市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校、10所市学生发展指导典型校,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60%。

  实施最全面、最普惠的学生资助。构建“奖、贷、助、补、减、免、偿”多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市以上学生资助资金1.33亿元,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部学段,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是推动创新发展,实施教育改革再突破行动。

  做好实验区突破。2022年我市成功争创东北地区首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今年开始全面建设。制定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党建引领提升工程、立德树人强基工程、优质资源扩增工程、“双减”试点落地工程等九大工程,全市遴选确定30个区县教育局改革实验项目、100所改革实验学校,年底前创建10个全国典型改革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沈阳范本”。

  做实“双减”突破。从严整治、从严监管、从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规范办学机构创建活动,围绕党的建设、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消防安全、满意度等6类指标22项具体任务,创建30家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到2024年从全市各类证照齐全的合规培训机构中,评选至少100家“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引导我市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全面规范。

  做优“两邻”突破。聚焦社区“一老一幼”两个群体,以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为载体,开展幸福教育进社区进村屯行动,打造120个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市级示范点,开发20门公共服务课程和个性化特色课程,组建不少于8000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同时,在25个“领航示范村”建设幸福教育课堂,让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成为沈阳教育一张“金名片”。

  三是推动服务发展,实施教育惠民再优化行动。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乘坐校车费用全部减免。从2023年起,在现有减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铁西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符合条件的学生乘坐校车车费予以全部减免。此项政策将惠及6万名学生及家庭,减轻农村地区乘坐校车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开展校车司乘人员大家访活动,做到不漏一车、不落一人,确保校车运行安全。

  升级校园安全防护,建设智慧安全校园系统,实现学校防范重点部位和区域电子巡查装置、紧急触发与现场告警装置全覆盖。推行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员管理制度,设立教职工和学生安全员,设置安全员点位,建立管理链条,构建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沈阳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沈阳市教育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教育幸福感、获得感。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涛介绍情况

  在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中,市卫生健康委共负责八项具体工作。下面,我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就2023年为群众办实事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一、关于建设临床重点专科

  支持市属21家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提档升级,依托国家、省、市、县重点专科打造高效贯通的临床重点专科集群,年内新建不少于100个临床重点专科。现已完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并全部达标挂牌。

  二、关于建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制定《建强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建强村卫生室标准》,明确各地区工作任务,建立调度机制。指导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行动落实方案,设立工作台账,对标工作标准开展实施。目前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三、关于提升托育服务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截至目前,全市托育机构及幼儿园托班952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0个。

  四、关于建设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服务能力。截至5月底,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93.18%、床位设置率73.86%。年内实现全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床位设置率达到100%。

  五、关于组建家庭医生团队

  组织开展“5·19”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通过广泛宣传、集中签约、咨询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提升签约服务吸引力。截至5月底,家庭医生团队社区(村屯)覆盖率已达到100%。

  六、关于为适龄学生免费实施口腔健康检查

  会同市教育局制发了《2023年沈阳市儿童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暨经验交流培训会,确定市区两级定点医疗机构17家,明确各医疗机构适龄儿童免费口腔检查和窝沟封闭工作任务,区县覆盖率达100%。

  七、关于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印发《2023年沈阳市65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政策宣传,出动宣传人员8000余人次,覆盖160余万人,街道/乡镇覆盖率达100%。已完成全市7万余名目标人群的接种意愿抽样调查,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确定了接种目标和阶段工作任务。

  八、关于创新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开展多渠道、广覆盖式健康知识宣传。以全市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传播体系,市、区、社区三级健康教育体系,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专干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村屯)网格群等传播渠道,积极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受益人群2731万人次。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攻坚克难、勇当先锋,真正做到将主题教育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有机结合,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市民政局副局长朱军介绍情况

  我代表市民政局就民政部门2023年为群众办实事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一、关于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一方面,确保各类救助资金精准发放。市民政局按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发放工作,加强对资金发放情况的督导和实名抽查,确保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金按时发放到位。1-5月共发放低保金1.95亿元、特困供养人员救助金6990万元、孤儿养育金954万元。落实急难发生地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和小额先行救助机制,各区县(市)及时向街道(乡镇)拨付临时救助备用金778.6万元,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性生活困难,1-5月全市已办理临时救助2630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90万元。

  另一方面,全面完成“提标”准备工作。完成《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和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补助标准的通知》和《工作方案》起草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履行了前置审核程序,做好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准备工作。7月1日起全市按照新标准执行,我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3.5%达到793元/人月;城市特困标准提高3.5%、农村特困标准提高14.5%,一并调整为1226元/人月,达到城乡特困标准统一;孤儿养育标准提高7%,达到2322元/人月。至此,我市低保救助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全部实现城乡统一,在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发展中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关于推进“品质养老”工程

  按照市委主题教育工作总体安排,我们聚焦解决养老领域突出问题,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奔问题开展破解难题的对策性调研,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列入民生实事,研究解决对策,建立整改清单、落实具体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一是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解决老年人居家安全问题。为城乡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的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地面防滑处理、助浴设施改造、护理床配备等适老化改造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适老化改造城乡全覆盖。对9887名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适老化需求摸底,排查出有意愿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3000户,目前已全面完成登记工作,有2488户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信息已经录入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各地区正开展老年人能力入户评估和“一户一案”设计工作。

  二是开展“舌尖上的幸福”暖心行动,解决老年人用餐难问题。4月23日,市民政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推出了《“舌尖上的幸福”沈阳市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补助政策,通过建设社区食堂、开放养老服务机构餐厅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订餐、送餐等便捷服务。同时,针对服务人次达到一定标准的助餐点,给予运营补贴,引入慈善力量,鼓励“餐桌陪伴”等,提升助餐机构自身“造血能力”,实现服务与管理并重,推动助餐点可持续发展。目前各地区已提报建设完成“幸福长者食堂”160个,月服务量达到10万人次,各地区民政局、市场监管局正组织开展联合备案认定和挂牌工作,启动助餐政策直通车暨助餐点位招商活动,由于位置优、价格低、服务好、可持续、安全性高,群众普遍高度认可和满意老年助餐服务。

  三是实施特困供养机构改造提升工程,解决公办养老机构失能照护问题。对农村中心敬老院房屋进行功能分区和适老化改造,改造数量、改造进度和覆盖面在东北地区领先。重点为中心敬老院增加医疗康复设备,设置照护型床位,满足集中供养人员生活照料、康复护理需求,并推动空余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年初以来,我们加快推进第一批次8所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有4所改造完成。启动第二批次25所农村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安排改造资金7475万元,资金支持力度全国领先,目前,第一批改造资金1250万元已下达至相关地区。

  四是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解决专业服务人员缺乏问题。实施“养老服务人员千人培训计划”和“家庭照护者万人培训计划”,培训人数达到全省规模最大。开展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轮训和职业等级认定,举办两期沈阳都市圈养老护理员培训班,“七市一区”共528名养老护理员通过考核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全市完成养老服务人员培训1596名,占全年任务的160%;完成家庭照护者培训10209人次,占全年任务的102%。两项培训任务均提前超额完成。

市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黄殿忠介绍情况

  我代表市房产局就房产部门2023年为群众办实事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一、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2023年我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800个,总建筑面积2709万平方米,5765栋楼,居民40.86万户。目前800个小区已全部进场,整体工程预计9月末完工。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让群众当“主角”。改造前,“人民设计师”汇总小区居民意见建议,与专业设计单位对接,使改造方案与改造小区更加契合;改造中,每个点位组建“居民义务监督小组”,搞“小板凳”工程,请居民代表参与监督施工质量;改造后,组织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切实做到问效于民。

  二是连片改造,探索城市更新的“有机”之道。按照“位置相邻、邻里相望、文化相连、生活相关”的原则实施组团连片改造,坚持老旧小区改造与街路更新、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同步,注重构建公共空间、休闲场所,增设绿地景观,植入地域文化、历史风貌元素,努力打造完整社区。

  三是实施“三个革命”,破题治理顽疾。实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和“管理革命”,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房屋本体破损、保温性能差、漏雨透寒、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老化、消防安全设施不全、绿化缺失、道路破损、上下楼不便等困扰百姓的闹心事、烦心事。

  二、2023年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

  2023年,全市计划改造供热管网50公里,目前已完成24公里。我局采取“一签两改三同步”措施:“一签”就是组织供热单位签订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承诺书,落实主体责任;“两改”就是出现问题的供热管网必须彻底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管网必须改造,明确改造任务;“三同步”就是供热管网改造工程与“拆小并大”、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同步实施,避免重复施工。

  同时,要求供热单位做到“三设置”“三确保”:“三设置”,就是设置围挡、设置公示板、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三确保”,就是确保规范施工、确保安全第一、确保按期保质完工。

  三、组织实施供热“冬病夏治”工程,实施淘汰和改造民用燃煤锅炉,实施清洁取暖项目

  4月26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沈阳市2023年供热“冬病夏治”工作方案》。5月2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供热“冬病夏治”工作部署会议,对“冬病夏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今年计划实施淘汰和改造民用燃煤锅炉8台,已印发《2023年淘汰和改造民用燃煤供热锅炉工作方案》,明确改造点位及时间安排等工作要求。目前,已有2台35吨燃煤锅炉去功能化,其他6台计划于9月底全部完成。今年全市计划完成9个清洁取暖项目,预计10月底全部完成。目前,2个项目正在组织施工,4个项目已完成可研、备案手续正在准备施工,3个项目正在办理可研、备案等手续。

  四、开展“访民问暖”活动,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供暖问题

  我局组织对上一采暖期供热诉求情况进行认真梳理,重点对省12345平台“供热直通车”供热诉求(12678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分类施策,通过组织供热企业加强供热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和上门走访维修、帮助用户增加散热器及改造用户室内供热设施等方式进行整改,重点组织相关供热企业对上一采暖期诉求集中的24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确保用户诉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供热诉求重点整治工作已经启动,已走访834户用户,入户解决问题320个,预计10月底全部完成。

  五、改造农村危房工程

  2023年,全市计划改造农村危房301户,预计今年6月底全部开工,10月底全部竣工。截至5月底,全市已开工247户,开工率82.1%;已竣工6户,竣工率2.0%。

  下一步,一是继续组织各地区抢前抓早,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基础上,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原则,抓紧时间组织施工建设,力争提前完成全年危房改造任务。二是指导各地区精心组织施工,严把施工质量,施工过程要加强巡查,做好巡查记录,对存在的问题当场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切实保障房屋结构稳定牢靠、质量优良。三是指导各地区做好汛期施工安全,对正处维修或建设施工的农房,组织专业人员,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户增强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好安全防护,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六、通过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并重、购买与租赁并举等方式,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引进人才等安居问题

  按照年初制定的专项行动计划,截至目前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03套(间),已超额完成1-5月既定工作目标的109%。

  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在采取改建、改造、新建、收购和将政府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方式的基础上,有效拓宽房源筹集渠道,切实增加供给,确保完成年度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的任务指标。

  七、建设2个完整社区试点

  我们和区房产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共同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个完整社区的试点建设任务。我们采取定期调度工程方式,统筹推进工作进度。我们现已组织起草《社区建设完整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和《建设完整社区试点信息表》,已报省住建厅、省民政厅审定。

  八、打造“党建聚邻一家亲、暖心服务共为民”红色物业品牌,推动全市物业企业实现党的工作100%覆盖

  我们打造“党建聚邻一家亲、暖心服务共为民”红色物业品牌。一是持续巩固物业管理全覆盖。全面排查住宅区底数、管理模式,建立住宅区管理工作台账,全市6588个住宅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二是推进物业小区党的工作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2280个专业化物业服务的住宅区,已通过单独组建、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方式,使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71%。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加的“1+3+N”协调议事机制。四是深入示范点位,指导红色物业建设。派专人对全市100个红色物业示范点位进行实地指导,落实《红色物业党建标准导则》的“十有”制度,目前已完成67个住宅区的实地指导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改善住宅区居住环境,不断提高供热质量,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体面、更舒心、更美好,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市房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我们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向好,但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压力就更大了。那么请问市人社局的领导,对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岳茂新:长期以来,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将城乡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先扶持、重点帮助,保持困难人员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摸清底数。针对社区就业困难群体,社区组建“就业帮帮团”,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通过信息化系统跟踪、统计全市就业困难人员总体情况、就业情况等,实现“政策找人”,最大范围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二是注重资源下沉。持续优化沈阳舒心就业服务平台,归集全市就业服务资源,精准对接,打造“15分钟就业圈”,借助“三微一端”“直播带岗”等现代手段,将服务下沉到社区,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百姓“少跑腿”。

  三是注重政策援助。鼓励引导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市场化就业,对于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发放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

  四是注重活动帮扶。常态化开展“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大走访”“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开展岗位对接、就业培训、就业指导,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五是注重兜底保障。对于仍不能就业的零就业家庭,确保7个工作日内至少1人实现就业,形成从发现、援助到就业的全流程援助闭环。

  

  除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学生乘车费用全面减免外,请问市教育局在加强校车管理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巍:市教育局历来高度重视校车管理工作,会同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运行安全。开学前指导校车公司合理规划校车运营线路和趟次,对每辆校车基本信息进行重新核实和统计。会同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对所有校车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保证校车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坚决杜绝因车辆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确保配齐配全车辆逃生锤、急救箱等应急逃生装备,确保校车座椅安全带、干粉灭火器、卫星定位装置和行驶记录仪等无故障。

  二是提升司乘人员安全意识,确保行车安全。会同公安部门对每一位校车驾驶人和照管员资格进行全面审查,严格审批校车驾驶资格,切实把好校车驾驶人准入关。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或集中会议等,对校车驾驶人和照管员开展交通安全法规教育,通过观看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教育和提醒驾驶人自觉抵制、摒弃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会同当地公安部门指导校车公司和学校制定并完善《校车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定期开展校车应急疏散演练,向校车司乘人员和学生讲解校车突发机械故障、交通事故、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使每一个司乘人员和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校车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的技能。组织学校和校车运营公司管理人员在开学前开展一次校车司乘人员家访活动。确保走入承担运营任务的每一位校车驾驶人和照管员家中,不漏一车,不落一人。

  三是强化学生专题安全教育,确保乘车安全。开展乘坐校车专题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文明有序乘坐校车,不大声喧哗,不中途下车。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黑出租等违法车辆,坚决杜绝违法或不文明交通行为。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校车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舒适的校车乘车环境,努力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我们知道,健康知识普及对于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特别在近几年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请问市卫生健康委领导,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传播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分类的?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涛:我们以45个学科领域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为支撑,通过持续的调研、分析、论证、编写、审核、修正,建成了涵盖妇幼健康、慢病防治、合理膳食、中医保健及科学防疫等16类68章530节的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和市级健康科普云资源库,并根据疫情发展进程,持续丰富完善疫情防控健康知识,每月一主题,统一策划、持续推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系列科普。

  

  刚刚,民政部门提到了今年将全面开展“舌尖上的幸福”沈阳市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利民惠企措施,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市民政局副局长朱军:今年,我们将破解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问题作为此次主题教育养老领域重点整改事项,将建设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作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挂牌民生项目,提出打造300个“幸福长者食堂”,精心设计了多项创新举措,这里我们总结为“三个五”:

  第一,五类助餐场景。一是养老服务机构+助餐,即依托养老服务机构食堂开展助餐服务;二是物业+助餐,发挥物业与小区居民距离近、服务力量强等独特优势实现盈利;三是中央厨房+助餐,依靠中央厨房辐射多个助餐点位,并提供预制菜、农副产品销售实现盈利;四是农村经济组织+助餐,像我们沈北的蒲雅社区,就是全市首个村集体运营的助餐食堂,已经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前店后厂的盈利模式;五是互助养老+助餐,主要在农村地区,为高龄留守、失能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兜住这部分老年人就餐服务需求底线。

  第二,五项惠企举措。一是通过发放运营补贴、无偿提供房产、税收优惠、水电气暖优惠、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引导具备中央厨房供餐能力的企业,连锁化运营助餐点,为助餐点提供配餐服务,鼓励助餐点销售预制菜、农副产品等,探索盈利模式。三是以“两邻”理念指导助餐点发挥凝聚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动员社区(村)工作人员与群众一同在助餐点就餐,将老年人助餐点作为与群众协商议事的新阵地。四是发挥慈善力量重要作用,通过设立“慈善助餐项目”等募集慈善资金,鼓励爱心企业和人士通过捐赠等方式,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资助,实现困难老年人免费或更低价格就餐。五是开展跟踪评估,对政策的合理性及实施效果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根据老年人需求和企业反馈及时调整优化相关措施。同时,建立监测机制,对助餐点运营状况实行“周评价”,对企业遇到的困难随时掌握,及时干预,确保助餐点运营的可持续性。

  第三,“五统一”服务制度。统一标识,通过备案的助餐点统一冠名“幸福长者食堂”,在门店醒目位置悬挂。统一资质,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指导助餐点运营方依法登记,取得有效期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运营资质。统一备案,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对本区申请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助餐点进行联合认定备案,统一编号。统一监督,将助餐点法人登记证书、食品经营许可证、收费标准、老年人优惠政策等信息在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统一平台,依托“盛事通”“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与支付宝公司合作,搭建全市助餐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统计、管理信息化,实现全市通用。

  

  针对上一采暖期出现的供热故障,请问在夏季期间是如何进行整改的?

  

  市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黄殿忠:一是组织企业对已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全面分析研判,对供热设施设备及管网进行全面的排查,建立了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确定了15处重点整改区域。二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沈阳市供热夏季“三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措施。三是市、区两级供热管理部门已开展工作,通过周调度、周通报、实地检查等方式推进问题整改,目前,已完成计划的30%。

  (沈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