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的艳阳天 去宝鸡踏青景点全攻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3-24 02:44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其中:周原遗址位于岐山、扶风交界处,是古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所在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甲骨文等;北首岭遗址位于市区金陵河对岸,距今7000多年,发现遗房32座、窑15个、墓439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东的钓鱼台,为周朝姜太公钓鱼处;周公庙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这些景点向人们显示了丰富的周秦文化。

宝鸡是炎帝故里,市区南郊清姜河古称姜水,是炎帝部落发祥壮大的地方。东南的蒙峪相传是炎帝诞生的地方。蒙峪以南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相传埋有炎帝所用的衣物。市区经二路与广元路交汇处有炎帝园(原河滨公园),是炎帝祠的所在地。

位于扶风县法门镇的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建于1700多年前的东汉,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金台观位于市区陵原北坡,洞内有张三丰塑像,内还展有周素文化和民间工艺品;麟游县的九成宫遗址,系隋唐皇家避暑胜地,现有众多古物书碑;此外,凤翔县的东湖、陇县的龙门洞,景色优美;市区南部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山上风光秀丽,珍禽异兽、奇花古木繁多,还有芳香寺、玉皇地、南太门、太白庙等殿堂寺庙,形成了人间仙境般的景色。

1.法门寺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尤王寺”)。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宝寺”。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落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初时,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唐朝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唐代宗大历三年(786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修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春末夏初的艳阳天 去宝鸡踏青景点全攻略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春末夏初的艳阳天 去宝鸡踏青景点全攻略

 
 

春末夏初的艳阳天 去宝鸡踏青景点全攻略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

2009北京车展

 

卡宴

卡宴
 

车模对人身侮辱说不

车模对人身侮辱说不
 
  北京车展热门新车价格预测  

富二代相中兰博基尼

富二代相中兰博基尼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汽车电子杂志《轩辕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