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潍坊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5 02:3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单位,有关金融机构:

《潍坊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潍坊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1年12月29日         

 

 

 

 

 

 

 

 

 

 

 

 

潍坊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潍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学谋划全市“十四五”金融发展思路有助于潍坊市加快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金融产业,在区域金融竞争中赢得先机,对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重大义。

一、“十三五”末潍坊市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发展基础

1.金融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潍坊市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51.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44.5亿元,年均增长6.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5.4%上升到2020年的5.9%;银行、保险资产总额由2015年的860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2961亿元,年均增长8.5%;金融业2020年实现地方税收30.2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7.1%;金融实际从业人员(含地方金融组织)10万人左右

2.金融组织体系更趋完善。2020年底,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多种新兴金融业态并举的金融组织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51家,2015年末增加8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数量达到1382个。证券期货市级分支机构数量达到31家,营业部数量达到56家(含分公司)。市级保险机构数量达到75家,分支机构总量达到513家。同时,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民间融资、股权投资、交易市场、典当、融资租赁、农村合作金融等多种类型金融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3.金融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20年底,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076.5亿元、7574.2亿元,分别为2015年末的1.62倍、1.59倍。小微企业、涉农贷款余额分别是2015年末的1.54倍和1.42倍。2020年,全市共完成保费收入269.96亿元,2015年的1.68;承担各类风险责任9.54万亿元;保险深度、密度分别达到4.41%、2681元/人。拥有上市企业31家、股票35支,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1141家。各类新型普惠金融组织稳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减量增质。融资担保机构数量达到37家,注册资本总额92.93亿元,担保责任余额194.41亿元。民间融资机构达到15家,其中民间资本管理机构14家,注册资本79.46亿元,累计投资7.38亿元。

4.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调整完善潍坊市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潍坊市金融风险防控技术指导委员会“十三五”期间,累计化解处置金融风险50余件次,处置不良贷款1058.58亿元,其中核销502.98亿元;组织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15次,累计排查各类机构5万余家,规范整治问题机构300余家,立案查处非法集资案件145起,涉及集资参与人数4.3万余人。

潍坊市金融业“十三五”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底

 

2020年底

 

年均增长

 

1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251.8

 

344.51

 

6.5%

 

2

 

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亿元)

 

226.2

 

557.61

 

19.8%

 

3

 

存款规模(亿元)

 

6217.6

 

10076.49

 

10.1%

 

4

 

贷款规模(亿元)

 

4760.4

 

7574.15

 

9.7%

 

5

 

不良贷款率(%)

 

2.65

 

1.04

 

17.0%(压降)

 

6

 

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家)

 

26

 

31

 

3.6%

 

7

 

境内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额(亿元)

 

310.40

 

402.96

 

5.4%

 

8

 

保费收入(亿元)

 

160.39

 

269.96

 

11.0%

 

(二)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放缓。直接融资占比较小,企业评级整体水平不高,投资人信任度不足,企业发债能力较弱。部分县市区仍未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推进上市成效不明显。上市公司市值规模两极分化,除少数几家公司外,上市公司市值普遍不足百亿元,上市融资”作用未充分发挥

2.金融服务创新不足银行信贷服务产品不够丰富,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产品种类较少,信用贷款总量占比较小。银行业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相关举措还需改进,与企业的对接服务机制不够完善,信贷服务效率还不够高。新型金融业态培育不足,现有业态的密度和实力不高,对产业发展直接推动作用较强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权益类交易场所数量偏少,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明显。保险资本、投行资本、私募资本等投入规模相对较小,增长不快。国有金融企业经营灵活性和作用发挥仍有差距

3.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及去杠杆、降能耗等政策影响,部分传统产业企业资金链趋紧,有向金融传导的趋势银行不良风险化解压力较大大额授信企业风险源增加,全市逾期及欠息贷款余额仍然较高涉众型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非法集资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等依然较高。地方金融监管机制还不健全,力量相对薄弱监管能力和经验不足存在监管滞后风险

(三)面临的形势机遇

1.金融改革持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导向更加明确。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定向降准手段、LPR利率改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等切实降低了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科创板、注册制、北交所改革等为实体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了渠道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无还本续贷政策等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各项改革举措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大空间。政策引导下,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2.金融开放持续扩大,境内外金融交流更加频繁。国际上看,我国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步放宽,境外资本投资境内股权、债券产品的规模日益增长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发债融资规模快速增长,跨境金融合作项目持续增加。国内看,金融资本随着经济发展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展,沿着资源链、供应链、产业链、技术人才链快速流动,为我市扩大金融开放与支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3.金融科技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更加高效。5G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区块链、AI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数字人民币、网络支付、手机银行、5G银行等让传统线下金融服务走向线上,大数据信用画像、无感授信等技术大幅提高信贷对接服务效率,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贷款产品数量及额度逐步增加,新型金融业态发展日新月异,金融服务更加精细化、便捷化,不断向经济活动的深处拓展。

4.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金融服务发展拓开空间。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制造业规模、经济主体数量在省内居于前列近年来全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城市规模和品质加快提升,为金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承载,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个性化金融服务支持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

二、潍坊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决策部署,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打造金融创新中心和区域资本中心为目标,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发展思路

“十四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改革创新、防控金融风险”三大任务,聚焦全市“党建+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加金融供给,形成金融服务提质、企业融资便利、资本广泛聚集、机构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有效、营商环境优越、产融融合共进、开放发展高效、金融创新活跃的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着力做好“一一二八”工作,即:“坚持一个统领”,坚持党建对金融工作的引领;“守住一条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造两个中心”,打造金融创新中心和区域资本中心;“实施好八项系统工程”,“金融服务提质工程”“资本市场提升工程”“金融改革创新工程”“产融融合共进工程”“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工程”“金融开放提升工程”“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工程”“金融风险防控工程”,推动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落地。

(三)主要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建立起与潍坊经济高质量发展更相适应的金融支撑体系。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以上,贷款余额达到1.3万亿元以上与GDP增速和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存贷款规模及增量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快速发展,普惠金融组织机构、产品服务、政策扶持机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对接速度加快,全市县市区和重点行业上市公司“清零”,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70家,上市公司管理能力、市值明显提高。“十四五”期间直接融资总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金融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引入1-2家外资金融机构。全市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总规模累计超过1000亿元,力争达到1500亿元,形成覆盖全市主要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金融安全进一步巩固,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低于全省平均,上市公司风险和债券违约风险得到稳妥化解。地方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理顺,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潍坊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目标

序号

 

项    目

 

2020

 

2025

 

1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344.5

 

472.0

 

2

 

直接融资规模(亿元)

 

565.6

 

600

 

3

 

存款规模(亿元)

 

10076.5

 

16000

 

4

 

贷款规模(亿元)

 

7574.2

 

13000

 

5

 

不良贷款率(%)

 

1.04

 

0.8左右

 

6

 

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企业(家)

 

31

 

70

 

7

 

保费收入(亿元)

 

270

 

344.6

 

三、潍坊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着力实施“金融服务提质工程”“资本市场提升工程”“金融改革创新工程”“产融融合共进工程”“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工程”“金融开放提升工程”“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工程”“金融风险防控工程”八项系统工程到2025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各项存贷款规模及增量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普惠贷款和直接融资占比明显提高。

(一)实施金融服务提质工程

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普惠金融得到长足发展,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1.优化金融产业发展政策加大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创新力度,发挥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作用,加强与国家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发展政策体系,构建符合潍坊实际需求、灵活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业服务质效。建立常态化政沟通合作机制,完善政府、上属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之间的日常对接联系,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提升金融资源可得性

.提升银行业服务效能。鼓励银行机构立足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的信贷投放,继续强化对省市重点项目制造业“白名单”企业“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中央商务区“潍坊中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园区的融资支持保持信贷投放持续稳定增长深化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机制,建立“1+N”银企对接服务机制,开展全市大型综合性对接活动,以及多形式的产业专场对接活动、区域对接活动、资本市场专项对接活动和特色化精准对接活加强金融业营商环境建设,定期开展银行业服务行为督查检查,严肃处理各类违规行为。深化落实“金融辅导员”工作,扩大“金融管家”试点范围。完善银行业支持地方考核机制建立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聚焦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成效,针对性设立激励指标,强化激励措施,提高考核约束力和带动力推动各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资源和政策支持潍坊高质量发展。

.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丰富普惠金融产品,推动银行机构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力度,优化提升“无还本续贷”“银税互动”“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性贷款服务范围,加强“首贷”企业培植力度,提高普惠金融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占比。推动各银行机构进一步优化“e贷”“小微快贷”等普惠信贷产品的审批流程、额度标准等,提高获贷便利度,精准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三个模式”,即农户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大数据授信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模式、基建领域城投筑链供应链融资模式

.强化国有资本金融化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强对符合“转方式、调结构”导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服务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支持县市区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设立基金通过基金招商引进、培育优质项目。借鉴合肥市国有资本运作模式,整合国有资金资源,建立更高效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和团队,强化引导作用,形成覆盖我市主要产业领域、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支撑。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创新政策性担保产品,在可持续经营前提下,降低担保费率,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二)实施资本市场提升工程

实施“十四五”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和重点行业上市全覆盖行动,扩容资本市场“潍坊板块”到2025年,上市公司数量在2020年末基础上实现倍增,达到70家以上,培育重点拟上市企业100家以上,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300家以上。

1.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实施梯度培育机制,建立完善上市后备资源库,完善“全市上市任务清单”、“全市上市目标清单”、“全市上市资源清单”、“十大产业拟上市企业清单”等四张清单,做到每年“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强化上市推进辅导,重点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北交所上市,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类企业龙头、独角兽企业登陆科创板建立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联合各优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上市服务团队,提供法律、财务、审计、资产重组等全方位服务建立“线上+线下”上市服务机制,线上通过企业上市直通车,进一步优化问题协调解决机制,解决企业上市进程中的各类问题障碍线下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建立拟上市企业问题解决绿色通道,高效解决企业困难,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2.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等多种形式奖补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并购产业链企业,优化资产配置,完善产业结构。开展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专项培训活动,组织专业咨询机构、中介机构进行一对一“问诊”式交流,梳理未来发展规划及业务机会向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及我市优秀上市公司学习先进经验,提升科学经营理念及资本运作意识。抓好上市公司风险防控,切实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披违规、重大舆情等问题。

3.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股权融资,加快引进发展股权投资机构,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带动各类股权投资资本,推动传统产业加速转型、科创企业加速孵化;建设股权投资机构库,优化中介服务机构体系,组织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路演对接。推动企业发债融资,引导支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债券品种发债融资;加快完善企业评级体系,加强与知名评级机构合作,提升企业信用整体评级水平;强化与国内外债券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发挥好债券增信基金和投资基金作用,提高债券发行效率、扩大发债规模、降低费用成本。

4.加强资本市场对接交流。举办中国(潍坊)资本论坛,联合金融影响力较强的机构,广泛邀请国内知名金融投资机构来潍参会,开展项目推介、路演对接会、企业调研等活动扩大市金融业影响力和辐射力;建立常态化金企对接机制,每年组织举办投资机构“潍坊行”活动,为投资机构与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提供更多直接对话机会加深沟通互信;通过多层次、高频率的对接推介和学术交流活动,吸引更多优质金融资源向我市集聚。与知名高校合作,组建潍坊城市资本活力研究院,强化人才对接交流,提升潍坊资本运作水平

(三)实施金融改革创新工程

建立需求引领、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创新驱动的金融改革发展机制,到2025年,全市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和丰富,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金融创新中心。

1.创新信贷服务机制。推动产品创新,支持各银行机构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探索设立科技银行、绿色银行、社区银行等专业支行。推动服务创新,支持各银行机构加快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运用,进一步优化力量分配、下沉服务网络,提供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服务提升信贷服务便捷度。推动平台创新,加快线上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各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利用各类银企服务平台,实现信贷服务的“无感授信”和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信贷投放质效

.创新保险服务机制。围绕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针对性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发展政策性民生保险体系,深化潍坊“惠民保”“扶贫特惠保”等民生保险创新经验,探索更多面向全体市民或社会弱势群体的普惠性民生保险产品,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底线,建立全覆盖的基础民生保险保障体系。发展农业保险体系,完善价格保险、巨灾保险、病虫害保险等险种,精简入保赔付程序,提升保障水平。发展科创保险体系,加大科技补贴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产品研发、专利侵权、重大技术装备、知识产权融资保证、高管人员及关键研发人员意外伤害等险种。发展责任保险体系,发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险”“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上市公司董事责任险”等责任险种,以保险覆盖责任事故引发的社会问题。优化保险外延服务,探索开展“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商业健康险”“医疗商业保险就诊即报案”等服务创新,创造投保易、理赔快的良好服务环境。

3.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探索资源环境类权益交易模式,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权益核查、定价、交易机制拓展现有能源环境平台功能,搭建集资源环境权益配置、管理、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全市资源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平台。扩大绿色信贷,鼓励银行机构开发相关权益抵质押信贷产品,加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支持钢铁、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投资,加快绿色产业引导基金建设,重点支持绿色创新企业和项目,着重支持污水、废气、固体垃圾处理等绿色产业的生产研发融资需求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4.加快金融大数据建设。完善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加速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收集处理机制,汇集政务数据、公共数据、金融机构和企业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背书、精准数据风控、线上纯信用融资等功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引进深圳前海大数金融有限公司争取其在潍坊设立分公司,借助其在金融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贷款问题

(四)实施产融融合共进工程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文旅和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需求开发针对性金融服务产品,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加快推进产融融合发展。

1.加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力度。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实际,在落实好国家、省金融支持政策基础上,针对性制定我市完善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机构集中优质金融资源向制造业领域倾斜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逐步提高制造业贷款规模和比重,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例。丰富制造业融资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展制造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缺乏抵押担保手段的制造业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增信服务支持商业保理公司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等权益类质押融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为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扩建生产线提供重点设备租赁服务。推动银行减费让利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对制造业优质企业,特别是有品牌、有订单、有效益但暂时出现流动性紧张的企业,通过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基金等给予重点支持,帮助企业化解危机、渡过难关支持市属国有投资企业加大对制造企业的并购力度,整合市内先进制造业产业,打造制造业龙头企业进而实现境内外上市。

2.建立推动乡村振兴融资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建设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服务领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着力发展乡村普惠金融、农业保险、农业担保、农业设备融资租赁、农业商业保理等,创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支持金融机构向乡村布设服务网点,引导更多资源配置到农业“新六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丰富农综区金融服务主体,充分利用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将总部迁移至核心区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设立新型金融业态推动各类金融改革措施在农综区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各类金融业态创新,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3.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供应链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与国内优秀供应链金融公司的合作,围绕我市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以产业链、物流链、服务链、供应链等为依托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订单融资等服务。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商超、农产品交易平台等合作建立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探索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对不同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公司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线上线下展示和推广,实现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机构需求的衔接。到2025年,打造形成适合潍坊市产业实际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培育模式创新、服务完善、带动力强的农业、制造业供应链金融企业。

4.针对产业需求发展特色金融产品。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深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创引导基金等方式,进一步畅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产学研金合作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发展海洋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发展以海域使用权、海产品仓单等为抵(质)押担保的涉海融资产品积极引进、设立海洋产业基金,探索设立海洋发展基金。加快发展医养金融。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健康养老保障需求,引导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健康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加快发展文化金融。立足潍坊传统特色文化和现代书画艺术优势,加快发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特色文艺产品、文化“老字号”、文创知识产权等为对象的融资服务产品;针对文化产业特色需求,发展针对名贵艺术品、知识产权保护、艺术创作者等的服务性更强的特异化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旅游行业特征,针对旅游设施更新、园区配套建设优化抵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支持文旅产业加快发展

)实施地方金融高质量发展工程

优化监管机制,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减量提质增效发展,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能。

1.规范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完善监管体系,压实县市区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充实监管力量,强化监管能力。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地方金融组织政务服务指南、审批服务事项清单、“一次办好”事项清单,进一步健全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机制,及时识别和判断地方金融组织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实施分类监管,引导交易场所规范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简便、高效、合规”原则,优化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行使好省级委托下放行政权力建立常态化联系对接机制,及时解决影响地方金融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2.做强做优地方金融企业加快潍坊银行发展,支持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发行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提升信贷投放规模;推动其优化治理结构、调整战略目标和业务布局,推进特色业务的差异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精品银行规范提升农商行,全面落实与省农信联社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地方法人银行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利润水平,加速与资本市场对接,力争2025年底,1-2家在境内外上市。支持金控集团发展,提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带动能力重点支持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其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业态,创新开展“碳金融”业务,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提升金融业务协同发展能力。鼓励各县市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强化市、县合作,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

3.更好发挥地方金融组织服务作用。提升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机构“支农支小”能力,2025年末,两类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业务占比不低于90%。加快拓展融资租赁业务,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升关键设备、关键要素业务规模,为产业链发展提供精准支持。指导东亚畜牧现货产品交易所规范客户资质,稳步提升现货交收比例,防范投机性炒作业务风险。推动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全省统一的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五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完善全省统一标准的交易系统加快搭建“1+4+N”服务体系

4.提高融资担保服务质效。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新设、整合或增资等途径,设立一批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具备一定规模的融资担保机构打造以市再担保集团为核心的全市担保联盟,“政银担”业务达到市县全覆盖。积极争取国家担保基金和省投融资担保集团分险政策支持,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强化融资担保政策引导,结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准公共产品服务的市场定位,不断改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评价办法,降低盈利性指标比重;鼓励和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保本微利经营原则,在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逐步将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设立代偿补偿基金或代偿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对政府性担保机构符合条件的政策性担保、再担保业务进行代偿补偿,以担保机构“敢担”推动银行“敢贷”,扩大小微企业融资规模。

5.加快重点金融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奎文区潍坊金融中心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云智能、全生态产融综合体力争2023年末潍坊金融中心项目全部建成,实现部分金融企业入驻2025年末集聚金融、类金融企业100家以上。完善潍坊资本服务中心功能设计,以“让企业找到资本、让资本找到企业”为服务宗旨大力引进发展天使投资、风投创投、私募投资等机构,打造企业咨询、培训路演、资源对接、政策落地等全链条服务平台,提升入场企业服务能力,2025年末累计服务企业数量5000家以上。依托市区北部中央商务区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实施金融开放提升工程

强化金融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吸引金融机构、境内外资本、金融资源、人才技术辐射潍坊、覆盖潍坊,带动全市金融发展。

1.积极加强区域间对接合作。依托胶东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青岛市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战略,吸引境内外资本来潍投资发展。通过深圳(潍坊)科技工业园项目,加强与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的对接,在项目引进基础上,同步引进深圳金融创投资本、先进金融服务企业模式、新型金融业态等,打造园、金、企合作样板,向全市范围内应用推广。借助胶东国际机场、京沪二线交通优势,加强与北京、上海金融投资机构的对接合作,通过赴京沪开展金融招商活动、邀请来潍对接考察等,引进金融资源助力潍坊经济发展。

2.加大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紧盯各类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积极引进设立金融机构、专业子公司、事业部等,鼓励保险、证券营业部开设分公司,打造总部金融聚集区,推动金融集聚发展,引进1家以上外资金融机构加强投资机构的引进,完善投资机构在我市注册分支机构或开展投资的支持政策举措,重点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资支持。完善金融招引优惠政策,探索建立财政奖补政策,根据金融投资机构在潍坊的投资规模、税收贡献、支持企业发展效果等综合评价给予财政奖补;对新入驻金融投资机构,在办公用房、人才引进政策、机构注册等方面给予全方位跟踪服务。鼓励我市国有金融企业与外地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机构,引进资金和服务资源,努力形成内外资并存,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金融业态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

3.积极培育和聚集高端金融人才。完善金融人才培育机制,与知名高校联合共建金融教育培训基地,将金融教育列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每年高质量举办资本市场大讲堂企业家董秘和财务总监培训班,培育高水平人才。加强优秀金融人才引进,在金融业务合作中突出人才合作,针对急需金融人才“一事一议”,提升人才待遇,通过引入一流金融人才解决金融业发展的短板障碍。柔性引进国内高端金融智库、人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先进金融理念和运作模式,为我市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指导。加强金融人才交流,与上级金融监管部门、金融院校、银行证券机构等合作,推行金融人才双向挂职,带动地方金融领域发展。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围绕人才福利待遇提升、社会荣誉激励、工作生活便利等完善支持政策,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整合优质资源,为高端金融人才和团队提供宜居宜业环境。

4.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抓住国家金融开放发展新机遇,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落实金融业开放合作举措,提升金融开放水平。优化外汇服务方式,精简服务流程,建立专业化服务企业队伍,全面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拓展进出口押汇、进口代付、外汇票据贴现等业务,探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高端金融衍生品业务完善贸易融资方式。鼓励本地金融机构探索完善跨境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等金融手段,提供跨国并购贷款、股权融资服务。

)实施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工程

1.以党建凝聚金融业发展合力。打造“红金党建联盟”品牌,加强对全市金融领域党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全市金融系统党建资源,定期组织开展金融机构、行业集体党建活动,提高全市金融领域党建联盟凝聚力;推动党建联盟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联盟成员之间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作风纪律联抓的目标;通过完善全市金融系统党建共建共享机制,增强金融行业凝聚力、金融业务协同能力,推动全市金融工作高质量发展

2.加强金融法制信用环境建设。建立金融矛盾快速调处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审判庭、金融仲裁院作用,探索建立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制度,建立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多元化解金融领域纠纷,提高处置效率。按照部署推动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维护好金融活动秩序。加大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打击力度,对涉嫌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司法、金融监管等多部门约谈,增强震慑。加强金融业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的融合对接依托“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等信息数据平台,完善辖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好信用体系在便利企业融资、防范信贷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金融全媒体宣传体系建设,在继续做好电视电台、报纸、网站等传统媒体宣传基础上打造新型媒体宣传体系,利用新媒体、新渠道打造金融业宣传阵地联合潍坊电视台专业媒体运营团队,打造一栏目(《潍坊金融》栏目)、一公众号、一微博、一抖音的宣传媒体,积极做好金融政策和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金融业形象展示,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强信息采编和响应速度,使之做到信息首发、舆情首应、问题首接,成为潍坊金融业信息出入的首要通道。

)实施金融风险防控工程

1.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高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效率,督促银行机构深挖处置潜力,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核销资源,推动各县市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利用各类处置方式和渠道,巩固和夯实不良资产处置成果,确保不良率低于全省平均前瞻谋划应对不良贷款反弹的综合方案,推进“破圈解链”,逐年减少涉担保圈(链)企业数量加强与东方、华融及山东省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利用其优势资源加强对全市不良资产的管理、投资和处置,推动鲁中金融资产公司提升不良处置规模,提高全市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2.及时化解重点企业风险。建立“政府牵头、市场主导、法治保障、多方参与、一户一策”企业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强化对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跟踪监测,着力化解企业流动性风险。督促属地和金融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对企业、上市公司、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等重点领域有关指标的日常监测和风险化解指导工作,尽快化解重点企业风险针对盈利有保障、后续发展前景较好但短时资金困难的企业,积极协调债权银行,以时间换空间,多措并举稳妥化解流动性风险,防止个别银行随意抽贷、断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深入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建立专业化行政执法队伍,提高非法金融活动打击能力。修订非法集资举报奖励办法,深入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不断提高群众风险意识。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非法集资专项治理,严禁金融机构、媒体、网络平台等为非法金融活动提供便利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合法合规运营。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不断降低非法集资风险加强对非法集资新发案件的风险研判,针对重点发案领域,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查处问题,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发挥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调度汇集全市金融工作情况认真研判本地金融形势,密切关注宏观金融政策和国内外金融市场变化,针对性谋划布局。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对金融行业、金融机构、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定期召开银行业座谈会、上市工作推进会等,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撑。加强政策分析,梳理、整合现有金融业发展支持政策,不断更新完善政策体系;根据金融市场发展新特点,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在服务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利用、金融改革创新、风险防范化解等重点领域,形成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合力。加强政策落实,协调相关部门、县市区及时兑现各项金融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作用。

(三)完善监测评估。保持金融业规划与全市发展规划及国家、省金融业规划政策的协调一致,确保金融工作与经济社会各项重点任务的衔接配合。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节,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及时总结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及时调整任务目标和落实举措,确保规划落实连贯一致,指导效果好。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信息披露,鼓励公众、各类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规划实施监督,切实推进规划落地。

(四)严格责任落实。全市金融工作部门、金融机构、相关工作部门及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政府(管委会)要高度重视金融规划的落实,结合各自实际,将规划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日常具体工作中;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台账,挂图作战;要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金融业加快发展。潍坊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潍坊银保监分局要发挥好监管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全市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强大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