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先后5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多年来,天祝县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全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力发展聚势能
共建富裕幸福家园
天祝县立足全县生态功能型和农业优先型定位,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牧互补”模式,聚力打造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和藏(中)药材、牛羊养殖4个10亿级产业集群,认证“三品一标”产品82个,建设省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天祝白牦牛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天华肉羊由国家畜种资源遗传委员会颁发新品种证书,成为我国首个适应高寒气候的肉羊新品种。
一直以来,天祝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1%,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天祝县全力抓好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基础设施项目35项,实行县域内十五年免费教育全覆盖。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藏医院特色优势服务能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99.6%。落实养老政策待遇,建成全省规模第二大的县级多功能综合养老院,在重点乡镇建成幸福养老院、长寿食堂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5%。用心建设和美乡村,建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土色土香”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15个。
传承文化增认同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天祝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按照“一单位一特色、一行业一主题、一区域一联动”创建格局,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近五年,培树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模范集体86个、模范个人111人。加强传播推广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大力挖掘、系统整理县域内汉明长城、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历史遗迹,充分印证全县各民族融入中原文明体系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申报土族格萨尔、华锐藏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45项,建立传习所12个,培养传承人114人。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组织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推普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天祝县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实施“金种子”工程和“童语同音”计划,发挥29所“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主阵地作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所有中小学各族学生全部实行混班混宿。与金昌市等周边市(区、县)签订跨区域交流合作协议,每年组织60名中小学生与金川区开展“籽籽同心——青少年书信交往交流交融”活动,近三年先后组织300余名师生赴天津市和兰州、敦煌等市开展各族青少年“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研学和暑期夏令营活动,为青少年架设交往“连心桥”。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县集中移民安置区和城市社区没有单个民族居住的楼栋和单元,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率由2013年的18.3%提升到2023年的37.1%,民族团结一家亲可感可及。
依法治理固根基
守护和谐平安家园
作为藏族自治县,天祝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扛牢维稳工作重任,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社会法治体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天祝藏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并根据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使全县民族工作有章可循,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做实“网格化+十户联防”服务管理,推广“一条板凳法”“一碗烩菜办丧事”等16种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及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结”。
此外,天祝县全面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天祝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宜居,绿色发展底蕴更足。写好“增绿”文章,积极申报实施国土绿化倍增、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重点项目,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质增效行动,加快草原生态保护治理步伐,持续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全县城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6%、35.3%,森林覆盖率达34.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8.6%,乡镇颜值靓丽升级、美丽蝶变。
奋进新征程,开创美好未来。天祝县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抓好县域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等工作,自我加压、奋起直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强县域之路。
记者 房惠玲责任编辑:高含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