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新一线城市名单揭晓,成都又是每项100分继续蝉联第一名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4 08:44



001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

通过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2023年这份榜单里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冷知识,不存在“新一线”这个东西,二线就是二线。
成都申请了“新一线”的专利,还单独发明了一个词:第五城。

好像是成都商报造的概念,每年都在孜孜不倦地上热搜,强化大众的记忆,估计再过几年就要深入人心了,而不接受的反而会成为逆流。

告诉大家这个所谓第一财经,研究所定居在成都的,

政府扶持的,很多年了!!!!

中国官方从来都没有认证什么一线二线城市,只认证了“国家中心城市”,

所以你搞得大家似是而非了。



这都多少年了,怎么还在拿“新一线”这个词说事儿…

还是那话,一线就是一线,我国每座一线城市都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且地位不可取代的。一线下面二线,二线就是二线,吹破了天也是二线,这跟城市大不大、好不好、有没有魅力没有关系,这是国家战略布局层面的划分。

个人觉得成都作为西南最大的现代都市,成为一线城市的机会是有的,那就是一带一路。这要看国际、国内局势和国家决策。

所以请不要刷野榜,也不要相信野榜。

002

榜单上,

成渝经济圈,完爆长三角~

暴虐珠三角~

拳打西安,



脚踩东莞,

怎么看都是爽文。

成都年年100满分,年年第一!

这个新一线的榜单,已经出来很多年了,都知道是成都人的自娱自乐,但是他们却毫不悔改,每年都这么评。

其实,就是专门来吸引注意力的,无论黑也好,红也好,没有人关注,才是最可怕的。

不得不说,人间这套玩得挺成功了,年年上热搜,很多人虽然不接受排名,但是已经接受了“新一线”这个说法,还是接受了人家的定义。

而我本人,从来不用“新一线”,我只用统计局的“热点二线城市”这个说法。

通过这套营销,成都全国知名,而且吸x全川。看看成都的房价涨幅,这两年,全国排名第一,而且是断档式第一。

再看看成都地铁后发先至,人流量都全国第三了,人家已经成功了。

成都武侯区平均房价,2014年每平米10700元,2022年每平米29000元。



2.8倍

成都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014年32665元,2022年47948元

1.4倍

就房价涨幅速度来说,对得起这个排名。

就房价收入比来说,也在努力向北上广深看齐。

众所周知,一座城市越难扎根往往越显得它高贵。看看异乡人在一线的生存难度,我反倒觉得成都确实越来越像。

说明他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003

对这个野榜咱们稍微正经分析一下:

江浙还是富,北方差口气,中部待崛起,成渝双城记。

南京、苏州,江苏上榜两个城市。



杭州、宁波,浙江上榜两个城市。

苏州作为GDP和产业超能打的城市,入选新一线是妥妥的,毕竟南京的经济还不如苏州。苏州的GDP去年已经超过香港。

宁波也是特别存在的城市,大港口和区域经济中心,要不是这几年互联网经济大发展,杭州还不一定能干过宁波。

再加上上海,江浙沪包邮区稳坐经济第一区。

东莞也入选,其实佛山也不错。

南方(华南)能打的除了深圳、广州,其实还是有不少城市的。

要不粤港澳大湾区也不能具有较大潜力和价值。

个人以为,其实厦门和福州也不错的,入选也是可以的。

北方四个城市:西安、青岛、天津、郑州



西安确实是西北唯一的中心,不崛起则全军覆没。

天津确实日落下山,经济很快会被宁波、长沙这些地方超越。作为没落的直辖市,落差对比差异实在太大。

郑州必须要快速增长,背靠河南一亿人口,如果不能发展郑州,则河南无望,只能继续人口外流和劳动力输出。

东北无一城市入选,大连、沈阳都没能入选,共和国的长子,不知道如何面对现实。

成渝双城记,成都人口过两千万,不夸张的说应该是北京上海之后第三城了。

重庆太大了,3000万人口,其实是一个省,作为一个城市入选,多少不太合适。

西南地区的主力就靠成渝的发展。

中部带头大哥还是武汉,长沙入选有些牵强,毕竟湖南人都跑广东去了,省会的概念太弱。

合肥则一门心思融入长三角,但是合肥作为最佳PE,还是有点特色。



新一线最没存在感的应该是昆明了吧,最近城投暴雷之后,云南经济确实不太乐观。

其实个人觉得新一线不错的备选城市:无锡、福州、厦门、佛山、济南。

大部分都在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不可逆转。

我是新心芯达人,祝您能够成就初心,游览祖国层峦叠嶂的山河美景。

随手点关注,祝您月入十万。如有侵权,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