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房天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5 07:10

水、电、燃气的价格上涨以后,最近高铁也随之加入涨价的浪潮,这一轮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上涨已经成为定局。
那么,下一个涨价会是谁呢?
在预判之前,首先我们要先捋一捋本轮公共服务产品价格上涨的背后逻辑到底是什么?
2024年我们把CPI物价指数的目标定在了3%,并同时提出要“促进物价的温和上涨”。也就是说,要想把CPI拉起来,那就必须要首先把物价拉起来,温和的通胀是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如果直接去拉消费领域的物价,目前看难度比较大。因为你的物价贵了,消费者可以不买。这就是为什么前段时间,虽然我们搞了一大堆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但是消费就是拉不起来。对于非必须消费品,大家有更多选择权。而这一次,我们的涨价其实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既然消费领域的物价无法直接拉上去,那么我们就可以先把公共服务领域的价格拉上去。比如水价、电价、燃气价格、高铁价格、公交价格、地铁价格等。因为公共服务产品,属于“必须消费品”,涨不涨价你都必须消费。其实本轮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逐渐取消了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一旦被取消,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自然就会回归“市场逻辑”。涨价就势在必行了。
那么,为什么公共服务产品会逐渐取消财政补贴呢?可能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土地财政下降了”,房价落,万物涨。
之前我们为了推动城市化,通过土地财政向大家提供了非常廉价的水电气、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等公共基础服务。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口进城。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入尾声,土地财政忽然枯竭,政府已经没有动力和能力再通过廉价的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化了。

土地财政的枯竭,是公共服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廉价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第二个原因是“财政补贴转移了”,大量的财政补贴从“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到了“消费领域和住房领域”。
2024年以来,我们推行了大规模的“以旧换新”消费活动,包括房地产领域的“以旧换新”。简单来说,我们的财政补贴正在从“必须消费品”领域转移到了“非必须消费品”领域,用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所以只要理解本轮“涨价潮”背后的逻辑,我们就基本能够预判,未来还有哪些地方一定会涨价。
哪里“补贴”比较多,哪里又是“必须消费品”,哪里后面就必然涨价。首先第一个就是“市政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了水、电、气、媒、热、污水处理等领域,肯定会全面涨价。因为这些年它们之所以便宜,就是因为政府给了大量的财政补贴。这些补贴一旦撤掉,价格就必然会涨。
第二个是“公共交通服务”。最典型就是高铁、地铁、公交、高速路费、机场建设费等。现在高铁只是“交通涨价”的第一枪,而且涨价的态度非常坚决,甚至连听证会都没有召开。这说明在高铁涨价之后,一定还会有其他的交通服务要涨价。我们这么多年的“基建狂飙”,目前看已经过了“建设高潮期”,花了那么多的钱。
现在已经到了“运营期”,后期的运营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谁来为后期的“运营买单”呢?所以只能涨价。第三个要上涨的就是“原材料价格”。这些年其实国家在原材料价格上也进行了大量的补贴,而一旦这些补贴也被取消掉。接下来,天然气、煤炭、成品油、石化燃料等各种原材料的价格必将会出现上涨。这样一来,水价涨,电费涨,煤气涨,热力涨,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了。所以高铁涨价不是本轮涨价潮的结束,而只是一个开始。后面包括“粮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是不是也会涨价?
物价的温和上涨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它是调剂经济的一种手段,它甚至可以有效的“解决通缩”,让钱赶紧“流出银行”。目前我们的货币总量M2已经超过300万亿了,但是资金空转的现象比较严重,钱一直都在银行内部空转。
比如300万亿的M2,其中居然有150万亿是“居民存款”。不消费,不投资,只存钱,根本原因还在于“通货紧缩”。因此让物价“温和上涨”,强制推高“通胀”,形成货币贬值的压力,可以让“居民存款”快速流出银行。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存款利率”。潜台词就是:你如果再存钱,我就让你的钱快速贬值。在这种货币加速贬值的压力下,一批有钱的群体肯定将首先进入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寻找优质资产来抵御货币贬值的压力。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通缩是暂时的,通胀才是永久的,货币超发是不可逆的。中国普通人,用尽毕生的努力,只是想让自己的家庭财富得以传承。所以我们将不得不和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做博弈。

【大山老师闭门课来了】

5月12日晚上7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