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陕西第一,咸阳千亿级产业跃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6 15:31


咸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有着“电子城”的美称。多年来,电子显示产业是咸阳市支柱产业、龙头产业。

从生产出第一只彩虹显像管到中国第一块液晶基板玻璃,从5代、6代、7.5代液晶基板玻璃连续打破国际垄断,到CEC8.6代液晶面板项目建成达产,咸阳抢抓历史机遇,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2024年一季度,咸阳市GDP为700.35亿,同比增长7.9%,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七大支柱工业增速明显。

当前,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也正向纵深推进。

日前印发的《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在创新驱动方面,以共建“双中心”为牵引,引导西安创新资源向咸阳辐射,深化秦创原总窗口与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联动发展,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产业创新聚集区,提升两市创新协同发展水平。

咸阳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咸阳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

20世纪80年代初,咸阳从日本引进我国第一条彩管生产线,建成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其后又相继建成配套生产企业。

此后,随着国有三线电子企业的迁入和一批合资企业、民营电子企业的建成,咸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实力迅速增强,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

1992年,咸阳高新区成立,2012年8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这里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咸阳高新区推进“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壮大升级,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针对电子显示产业,咸阳高新区打造千亿级集群。

如今,彩色显像管、覆铜板、压敏电阻器、电子陶瓷等产品技术,不仅水平先进,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而且跻身国际市场,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咸阳市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和最大的外贸出口行业。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等正在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来说,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秦星新能源汽车,已落户蓝光科技、长风动力、黄河轮胎、石竹能源等25户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正在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测试中心等服务平台,提升整车生产配套和研发能力,加快形成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

同时,咸阳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

一些大中型集团、公司均建立了相应的研发机构、工程中心或技术中心,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引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8.5+基板玻璃生产线,以增强电子显示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丝博会上展示的高世代LCD液晶面板,显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围绕打造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咸阳高新区形成“链条式引入、集群化发展”思路,引进美国康宁玻璃、冠捷显示器、泰嘉光电、峻凌电子、冠石偏光片、卓英社背光模组等4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总投资400多亿元,形成了从石英砂到电视整机的全产业链。

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阳冠捷)2017年3月成立,2018年4月正式投产。主要从事数字电视机、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其半成品、模组的生产,是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

咸阳冠捷工厂车间内,每20秒就能生产出一台电视液晶模组,然后被装车送往西安国际港务区,公司约60%的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销往欧洲市场。

咸阳已建成了涵盖上游原材料、中游面板制造、下游终端应用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起东有“西安三星”、西有“咸阳彩虹”的陕西电子产业发展大格局。

这里的“咸阳彩虹”指的是彩虹股份,是一家位于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高新技术上市企业,成立于1992年7月,1996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资产超400亿元。

彩虹股份已在显示产业深耕30年,在CRT时代彩管产业规模全国第一,在平板显示时代基板玻璃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更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基板+面板”内部联动效应的企业。

彩虹股份是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致力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牵头建有我国新型显示材料领域唯一国家级创新平台——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实验室。

尤其是近几年,乘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的东风,彩虹股份在高世代基板玻璃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成套知识产权、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并实现产业规模化的企业。

咸阳作为陕西省唯一被赋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使命的地级市,且是省内唯一以“秦创原”作为全部建设主题的地市级单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咸阳高新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建设两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成立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打造1.6万平方米的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此外,咸阳高新区还新建了高科云谷、秦创原孵化中心、西部智谷三期等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为科创项目落地转化提供物理承载空间。

这些举措不仅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和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咸阳高新区正在建设的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在11所大专院校、16个科研院所、39个企业技术中心以及32个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校资源基础上,依托秦创原、西部创新港建设人才“栖息地”和创新“策源地”,再吸纳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机构入驻,形成强大的科技研发运用平台。

产业聚链成势,创新激发活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资金链在区内深度融合。咸阳高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催生更多新产业、新动能,为区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目前,咸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9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8家,挂牌12个“301”科创特区,全市全年共授权专利5799件……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创新潜能持续激发,让创新活力加速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动力。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推进西安—咸阳创新驱动一体化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序流动,支持咸阳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依据《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在产业发展方面,持续优化两市产业联动发展布局,打造“西安—咸阳一体化招商”品牌,制定西安一般性产业迁移清单,推进两市产业链共建,出台实施西咸新区产业培育提升专项方案,加快沣东先进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陕西将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牵引、支撑作用,今年谋划、储备、实施242个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项目涵盖创新驱动、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公共服务6个方面,总投资47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6亿元。

咸阳这座千年古城,正为科技企业成长厚植沃土,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