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陕西如何围绕县域经济高质量落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08 06:49

  央广网西安8月16日消息(记者张伟 舒隆焕 刘昱)近期,陕西出台了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具体政策措施。政策措施中明确规定,经过5年左右努力,使陕西省县域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城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强县和旅游名县,全面开创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远眺陕西省澄城县城。当地通过走特色农业和特色工业结合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央广网发 资料图)

  面对目标 陕西县域经济的差距在哪?

  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体量小、特色不鲜明、发展后劲不足,是目前陕西县域经济存在的明显短板。对于目前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

  工信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1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陕西榆林市的神木和府谷跻身全国百强县,其中神木排名40名,府谷排名全国95。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神木市GDP为1294亿元,也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GDP突破千亿水平的县城。2020年府谷县GDP则为582.81亿元。

  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全国GDP过千亿的县有40多个,从数据来看,进百强县的门槛约在500亿左右。分析陕西2020年GDP统计数据,低于50亿的区县陕西有11个,其中佛坪GDP不到12亿。50亿到100亿之间的区县陕西有的29个。由此可见,相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陕西县域经济体量普遍偏下,“巨头县”数量远远不足。另外,县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GDP最高的神木是最低的佛坪县的一百多倍,GDP排名榜靠前的神木几乎是后二十位的总和。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县城。(央广网发 吴堡县宣传部 供图)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普遍不高,陕北的能源经济支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高地,关中各区县的发展底子一直比较好。此外多数区县的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的亮点。尤其是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陕西个别的区县政府部门保运转、保工资都很难。

  采访中,有专家告诉记者,与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也是体现在县域经济方面,东部地区的区县之间你追我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也让更多的人才留在了县城甚至乡村。

  在采访中记者也关注到,在大城市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大城市对于小县城的虹吸效益也在日渐加重,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正在远离县城。采访中,关中某县干部李骏告诉记者,现在县城留不住人,优秀的人才一部分去北上广深了,一部分去省会城市了,地市又引走了一部分,留在县城的人才都考公务员了,县城很缺人,尤其是缺年轻人。

  “越留不住人,经济就越难以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这块更难体现特色和活力,经济不活进而导致更难留人,人留不住,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也难以更好地布局,缺乏优质资源有加剧了人才的流失,这是个恶性循环。”李骏说。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涛表示,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陕西省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经济,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孤立地立足一县一区谋发展,要能够在整个区域发展中找准自身定位,将县域经济发展要置身于国内大循环的体系之中,紧紧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战略相融合。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陕西该如何干

  特色一:因地制宜、强产业。在陕西省制定的县域经济发展扶持相关意见中,陕西明确要按照县级谋划、市级统筹、省级指导的原则,依据各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共同推进具有发展前景的1—2个主导产业,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推动产城融合,制定“一县一策”实施方案。

  “这样的主导产业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各个区县之间产业的同质化,避免县域之间同质化竞争,对促进各县市区找准定位、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意义重大。”陕西省澄城县县长张旭说。

  陕西将坚持“一县一区、一区多园”,扎实推进产业园区整合升级,原则上每个县(市)只保留一个产业园区。避免产业园之间的过分竞争,集中拳头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依靠洽川景区,做强文旅融合,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央广网发 资料图)

  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生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把县域经济的差异化发展落到实处,通过这次“一县一策”的清单来实现的省级层面“政策工具箱”的作用,根据县上不同产业的发展,进行进行配置,使得“一县一业”和每个县的特色产业的发展能够做很好的契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陕西也有不少区县“趟出了”自己的产业特色产业,比如榆林榆阳区的煤化工,周至和眉县的猕猴桃产业,安康紫阳的富硒茶,延安洛川的苹果......这些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特色化,但是产业还需要更加高质量,产业链得延长、拓宽。

  特色二:发展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只有产业兴了,县域经济的骨架方能强。陕西明确要在全省基本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格局,力争绝大多数县(市)形成1—2个产值百亿元以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另外,陕西围绕六大支柱十四个重点产业领域,筛选出数控机床、光子、航空、重卡、生物医药、钛及钛合金、新型显示等23条重点产业链,并由主要领导担任产业链长。

  在采访中有基层干部坦言,陕西不少区县的产业链很短,很多县的产业基本处于产业链的初级环节,产业规模小、附加值也小。非常需要规模化的产业进行带动。

  特色三:保护县城传统风貌,强基础设施。陕西将对标国家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指标,分类指导编制县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统筹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定期开展实施情况综合评价,加快补齐县城建设短板。

  此外,陕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好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有关规定,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模式。注重保护县城传统风貌,注重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注重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有序推进市政道路、市政管网、公共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建设,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

  到2025年,力争各县(市)基本达到国家“十四五”规划指标要求,人口20万以上县城三级综合性医院全覆盖;采取政府统建或委托开发建设的方式,确保1500户以上新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建设幼儿园,3000户以上新建居民住宅区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养老设施床位达到300床/万老人。

  特色四:重质量、重效益,“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这是陕西这次政策的另一大亮点。陕西将开展县域工业园区“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聚焦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收入研发强度、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指标进行排名,完善低效企业退出机制,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

  陕西省在出台措施中明确表示,陕西省级层面设立50亿元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市设立配套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


在陕西岐山一批批陕汽商用车即将上市。目前,岐山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央广网发 岐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陕西将大力推进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推行县域内整合或“以市带县”模式,加快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和非营利性公益资产剥离,提升平台公司信用评级,扩大平台公司市场化债券融资规模,重点支持县域园区和产业发展,力争2022年底市县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较2020年增长一倍。

  用地难,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陕西将加强省级统筹,预留一定用地指标对县域重大项目实行土地直供。在省级以上高新区、经开区、城市新区和成片开发区,大力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将投资强度、单位面积产出、综合容积率等指标纳入土地出让前置要求。到2025年,力争全省存量“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全部清零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占比达到50%。

  特点五:探索柔性引才,提升县域专业人才自给率。陕西将推动省级部门、在陕高校、省属企业与基层干部双向任(挂)职交流。实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和县域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开展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行动,加大选派省内县(市)优秀干部到东部省份挂职交流力度,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

  陕西将加强柔性引才,探索人才“市引县用”“县引企用”,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用工需求,加大订单式培训力度,提升县域专业技术人才自给率。另外,陕西将建立省市机关从县一级、县从乡镇及村干部选拔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待遇,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

  对于陕西省出台的本次政策,陕西关中某县干部王晓程表示,省上政策制定的很及时、很切合基层实际,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是一剂良药。建议省上各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让基层操作性更强一些,更多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多支持、多给予。能否设置政策点餐制度,像服务企业一样去指导、帮助区县发展壮大,按条件就能够执行兑现,减少基层对接的次数,留出更多的时间抓落实。省上也应该建立部门与区县的帮扶机制,对于产业发展重点县由厅局直接给予支持和指导。

  “陕西应当拿出精准脱贫的智慧和干劲,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要在政策落实落细、系统集成上实现新突破;要在产业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上实现新突破;要在园区能级提升、飞地共建上实现新突破;要在招商项目策划、模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吴刚说。


陕西汉中市留坝县地处秦岭腹地,当地充分发挥优质资源,主打全域旅游这张牌,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留坝县城鸟瞰图。(央广网发 尚小靖 摄)

  推动县域发展 为乡村振兴打底色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交汇处和连接点。县域经济是实现“五大振兴”的重要载体。县域经济是激发农村活力的加油站。县域经济越强,全面系统推进农村改革信心就越坚定,农民群众的改革意愿就越强,进而可以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合阳县副县长许涛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采访中,长期驻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陕西省榆林市南部某县干部刘牧告诉记者,目前的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好,导致乡村振兴很难依靠县里。如果县域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话,乡村振兴中面临的缺人才、缺资金、缺产业、缺市场等问题都能从强劲的县域经济中找到解决办法。

  央广网记者从陕西省相关部门了解到,陕西每年支持10个以上的县(市)开展“县城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在巩固提升省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基础上,打造好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另外,陕西还将分年度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2025年末,比例达到10%以上。


陕西省洛川县苹果种植园区,当地通过规模化的苹果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央广网发 资料图)

  张涛认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要一手抓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手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镇是联接县城与县域腹地农村的纽带。只有筹统规划好镇与乡村的产业,抓好重点镇建设,形成带动乡村振兴的引擎,县域经济发展才有基础和支撑。因此,发展县域经济要支持以“镇”为单位做好乡村产业规划。要实现以“镇”为片区,统筹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的统一配置,提升农业生产、销售的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

  汉中市城固县二里镇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农旅生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提档升级之路。

  该镇人大主席刘正宇告诉央广网记者,县域经济振兴必要紧扣乡村振兴总要求,统筹推进“五大振兴”,要加强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加大返乡创业人员培养,强化政策支持和鼓励激励,让青年农民有事干、有钱赚、有业兴,才能促进农村有人干事、有人兴业,带动农村发展,繁荣农村经济。

  如何推动农村资源的盘活,用好乡村的资源,为县域经济服务更为乡村振兴服务。陕西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和“三变改革”,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建立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土地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

  陕西不少县域都是农业主导的县,对于农业县的发展陕西给予了明确期望。处于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和终端销售,加快三产融合示范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个正在立足高质量转型产业大县。在发展中,澄城县坚持产业兴县不动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绿色建材、樱桃两大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煤烟、文产融合、涉农加工四个经济增长极,着力打造县域块状经济。

  采访中,澄城县县长张旭坦言,澄城县将结合省上的政策持续聚焦绿色建材、新能源、卷烟、煤炭、涉农加工“五大板块”发力,确保“十四五”工业总量实现百亿目标;围绕乡村振兴、增加群众收入这项工作,澄城将持续壮大樱桃产业,聚力打造中国樱桃第一县;扩大北部苹果优生区规模,叫响唱亮澄城苹果“3515”品牌;突出全域旅游发展,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强尧头窑遗址保护和产业传承,做活黑瓷产业,打造“中国民窑第一县”。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通过冬枣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助力农民只负责增收、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央广网发 资料图)

  据介绍,对于处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陕西鼓励区县积极发展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加快绿色循环发展,采用“平台+景区+农户”模式,打造全域旅游精品路线,加快推进民俗产业发展和民宿、餐饮、休闲服务标准化和便利化,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和文化旅游名县。

  对此,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积极探索全域旅游模式,当地依托“天然氧吧”“绿色宝库”及两汉三国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以张良庙、紫柏山、栈道漂流三大旅游品牌为龙头,大力推进生态旅游,7年时间累计投入9亿多元,建成旅游重点项目223个。其中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7个,休闲农业观光点25处。全域旅游,让这个地处秦岭深处的小县城找准了自己的特色。

  采访中有基层干部坦言,本次省上出台的政策对于不少县而言是个很好的机遇,应当找准特色、抓住机遇。这些年不少县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专注度不够,很多区县产业的发展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持久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有待加强。

  根据本次十条政策措施的规划,陕西计划到2025年,县域主导产业规模效益双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园区承载功能更加完善,投融资平台健康稳定运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地方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沉下心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根据特有的资源禀赋找准特色、找好定位,规划好蓝图,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持续性地做好一两个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吴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