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全国第五“挤”,一年能赚多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7 16:59

作为全国最繁忙城市轨道交通线之一,西安地铁的经营情况如何,一年到底能赚多少钱呢?东西君结合几份最新数据进行了综合梳理,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

01

西安地铁长度西部第三

客运强度全国前五

近日,西安目前规划的唯一地铁环线—— 8 号线传来喜讯,全线主体工程基本收尾。8 号线是今年西安地铁计划开通的 " 两线两段 " 之一,加上地铁 10 号线、5 号线一期东段和 6 号线一期南段,共计将新增 92 公里,届时西安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 403 公里。

总里程突破 400 公里,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截至 4 月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长的 7 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武汉、杭州,运营里程都在 500 公里以上。西安以 294 公里排在全国第 12 位。此前的重庆、南京均超过 400 公里,青岛、天津分别为 357 公里和 298.3 公里。不过,结合 2024 年开通计划看,西安今年新增运营里程超过青岛、天津,所以到年底很可能将跻身全国十强。

若只聚焦西部地区,轨道交通总长前三是:成都、重庆、西安。

目前,西部 11 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成都、重庆、西安、昆明、南宁、贵阳、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天水和咸阳。其中,天水仅有一条线路是有轨电车。

尽管总里程有差距,但西安地铁却是全国 " 最拥挤 " 的地铁之一。2023 年西安轨道交通客运量 12.88 亿人次,日均 1.2 万人次 / 公里,客运强度超过北京,仅次于广州、深圳、长沙和上海,全国第五。今年 1-4 月,西安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 1.26 万人次 / 公里、1.18 万人次 / 公里、1.3 万人次 / 公里、1.33 万人次 / 公里,客运强度居全国第三、第一、第四和第四。

02

西部城市地铁账本

西安营收规模排在第三

西部开通地铁的城市里,成都、重庆、西安、南宁、兰州、昆明、乌鲁木齐等 7 个轨道交通公司披露了 2023 年经营业绩。就营收、净利润规模来看,成都第一。

2023 年成都轨交集团实现营收 158.03 亿元,净利润 9.06 亿元。在全国,成都轨交营收规模高居第三,仅次于两家 "200 亿级别 " 的深圳地铁、北京基础设施投资。而从收入构成看,成都轨交之所以能达到百亿级别,除了地铁运营 39.09 亿元,关键是场站综合开发,也就是地铁站附近土地出让开发,在 2023 年贡献了高达 99.89 亿元收入。

南宁轨交集团第二,2023 年营收 39.51 亿元,净利润 9116.48 万元。目前,南宁轨交集团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当地计划将南宁轨道交通集团股权全额注入南宁轨道交通投资集团,同时南宁轨交将向后者无偿划转旗下 7 家子公司股权。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 西安轨交 ")在 2023 年实现营收 33.79 亿元,净利润 1852.05 万元。从营收结构看,西安轨交收入包括:轨道客运、地铁资源开发、委托运营、其他。其中,超过七成收入来自轨道客运。毛利率最高业务则是地铁资源开发。

自 2023 年开始,西安轨交新增并追溯了委托运营收入。这部分主要是受西咸轨道公司委托,由西安轨交负责西安地铁 1 号线二期(西咸段)、5 号线二期、16 号线 1 期运营管理工作。

中诚信国际出具的年度跟踪评级报告指出,西安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西安轨交获得地区资本金注入、运营补贴支持;未来轨交项目及沿线资源开发带来的业务可持续性,是西安轨交经营持续保障。与此同时,西安轨交仍需关注债务增长、地铁运营对补贴依赖程度较高等。

此外,兰州轨交 2023 年营收 15.73 亿元,亏损 6.53 亿元,在 7 个西部轨交公司里唯一遭遇亏损。目前,兰州轨道交通开通运营 2 条线路,1 号线、2 号线,线路总长 34.96 公里。

03

地铁要赚钱

不能靠主业?

在全国范围内,共有 29 家轨交集团 / 地铁公司公布 2023 年财报。

受益于客流量回升、通车路线增加,各家收入普遍上涨,但利润同步增长却是寥寥无几。而且,正是靠着地方补贴,多数轨交集团 / 地铁公司才能维持收支平衡。

其实地铁亏钱并不是秘密,由于地铁行业准公益性质,地方财政 " 贴钱 " 亦不奇怪。而要寻找其亏钱原因,无非两方面:花得多、赚得少。

首先,地铁建设包含征地拆迁、设施建设、车辆购买和机电设备等,成本高昂。以西安地铁 8 号线为例,49.896 公里的长度,总投资额达 484 亿元,将近 2023 年西安财政收入一半,平均下来,每公里就得投入 9.7 亿元。

其次,地铁通车只是第一步,后续运营还涉及人力成本、能耗、维修费用甚至利息偿还等。据城轨交通协会数据,2019 年全国轨交企业运营成本中位数达1126.15万元 / 公里

客运强度不足,则是另一大挑战。国务院曾要求," 地铁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 0.7 万人次。" 但即便是客流恢复的 2023 年,全国 50 多个开通地铁的城市里,大部分客运强度仍难达标,这里面也包括武汉、南京、青岛、天津、郑州等特大和超大城市。

为解决地铁主业不赚钱难题,从香港发端,走出一条 TOD 路径。简单说就是以地铁站为中心进行房地产开发,形成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生活中心,进而获得收益。

这种模式在各地被广泛复制,但也存在不确定性:比如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地区地理条件限制等。最关键一点是,有些城市或者地区其实并不那么需要地铁或轨道交通。类似盲目举债形成巨大资金浪费被通报的天水有轨电车、因客流不足运营 3 年即拆除的珠海有轨电车,开始看起来高大上最终却成了吞噬地方财政的负担。

地铁是对城市综合规划能力的考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在保障公共服务和控制财政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于地方来说也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