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2年全年GDP达3969.8亿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5:11

正文      
 
 
常州市2012年全年GDP达3969.8亿元  
发布日期:2013-02-04   浏览次数:   字体:〖〗  

2月1日上午,常州市统计部门发布了201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各项数据。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转型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着力加快城乡与区域统筹步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有所增强,并呈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增长速度逐步回升、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126.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210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1742.7亿元,增长11.6%。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85036元,按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3471美元,在省内13个城市中列第4位。

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六个方面的积极态势。一是稳增长取得积极成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扩内需收到明显成效。在全球经济表现低迷、外部市场明显萎缩的情况下,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更多着眼内部需求,积极拓展内需市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三是调结构实现重要突破。全市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主要产业的内部结构均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趋向均衡,轻重工业发展更为协调。四是促转型实现新的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益等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工业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经济增长对双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外贸出口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税收增长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五是控物价取得积极成效。全年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下,比2010年、2011年明显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六是惠民生受到更多重视。全市民生实事和民生幸福工程积极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收入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收入比继续在全省处于最低城市行列(2.01:1,在省内13个城市中列4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

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生产实现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97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增长1.6%,实现自2005年以来的“七连增”;粮食单产达到501公斤,比上年增加19.6公斤。水稻单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45公斤,比上年增加17.1公斤,增长2.7%,实现全省“十连冠”。

2、工业经济稳中趋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31.3亿元,工业增加值19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1.9%。民营工业贡献份额继续上升,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32.0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2%。重点行业发展势头平稳,经济总量位居前列的机械、冶金、化工三大行业分别完成产值3424.8亿元、2142.1亿元、123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3%和28.7%,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37.9%、23.7%和13.7%。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并在年内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703.4亿元,实现利润4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0.8%。

3、服务业发展趋向协调。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7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实现服务业税收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幅高于全部税收4.7个百分点,高于工业税收10.8个百分点,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43.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各行业总体保持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房地产业逐步从高速增长回归正常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0%调整为12.6%;金融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增加值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成为服务业发展一大亮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行业保持平稳增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20.3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4003.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2%、17.7%。交通运输业增势平稳,全市完成客运量1.77亿人次,货运量1.8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2 %、15.0%。常州机场每周进出港航班增加到260个,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07.8万人次,增长15.5%。

4、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协调,全年完成重工业产值7300.7亿元,增长12.0%;轻工业产值1730.6亿元,增长12.8%,持续较长一个阶段的工业重化趋势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作用有所增强,预计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1%,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7.7%提高到51.2%。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保持逐年优化的趋势,一、二、三次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1%、54.5%、42.4%调整为3.2%、52.9%和43.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3.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7%,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5、投资质量有所改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工业投资1526亿元,增长18.0%;服务业投资1220.4亿元,增长18.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数量有所增多,质量有所提高,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80个,比上年增加6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9个,比上年增加40个。花博会主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现代传媒中心建设、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等一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后启动,对全市投资增长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全年完成公共基础设施投资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完成国有投资379.0亿元,比上年增长45.5%。房地产投资在上年调整的基础上继续走低,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97.0亿元,增长5.5%,增速比上年回落27.7个百分点。

6、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85.1亿元,增长14.4%,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9.4亿元,增长17.8%,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城乡市场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全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3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限额以上单位食品饮料和烟酒、金银珠宝、中西药品、建筑及装潢材料、汽车等主要类别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分别实现零售额65.8亿元、19.5亿元、40亿元、53.8亿元、23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20.2%、22.2%、27.1%、19.0%。

7、外向型经济逐步回升。全市对外贸易克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贸易壁垒增多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呈现难中有进的格局。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9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出口199.6亿美元,增长3.1%;进口90.7亿美元,下降2.2%。对外贸易结构发生较大调整,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比重下降,新兴国家和地区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全市对东盟出口增长19.5%,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17.2%,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05.5亿美元,增长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7亿美元,同比下降3.2%。吸引外资规模继续保持省内第一方阵,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新引进朗盛等协议外资超亿美元项目4个,比上年增加2个。

8、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303.9亿元,增长8.2%。从主要税种情况看,营业税收入83.8亿元,增长13.1%;增值税收入51.6亿元,增长6.2%;个人所得税19.9亿元,增长3.8%;企业所得税40.7亿元,下降7.7%。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84.1亿元,增长6.2 %,其中教育支出66.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13.1%、9.8%。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604.9亿元,比年初增加702.9亿元,增长14.3%;贷款余额3832.8亿元,比年初增加426.5亿元,增长12.5%。全部新增贷款中,短期经营贷款投放195.6亿元,中长期经营贷款投放42.0亿元,与年初相比分别增长13.3%、43.5%,增幅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幅0.8个、31个百分点。

9、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87元,比上年增长12.6%。人均家庭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23609元,增长13.6%;转移性收入9654元,增长19.8%。按收入高低五等份分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4元,增长21.3%;较低收入户23132元,增长11.8%;中等收入户29901元,增长10.0%;较高收入户39963元,增长14.6%;高收入户66159元,增长12.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737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工资性收入11100元,增长13.6%;家庭经营收入3504元,增长10.6%;财产性收入950元,增长14.6%;转移性收入1183元,增长10.5%。

10、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5,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1个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六升二降”的格局,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食品类、烟酒类、居住类、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消费价格比上年有所上升,价格指数分别为107.2、104.9、103.3、102.5、101.6、1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比上年有所下降,价格指数分别为99.6和99.4。食品价格依然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年食品价格上涨4.9%,虽然与2010年、2011年相比分别下降2.5个、6.8个点,但仍拉动当年物价总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受食品价格上升影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2012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难中有进的态势,成绩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节能降耗压力逐年上升,经济运行的质量有待提高,说明我市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还有艰巨而漫长的道路要走,发展的协调性还需要继续提升。下一阶段,必须正视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全面提升经济运行的动力、活力、质量和效率,推动全市经济继续沿着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稳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