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什么意思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1 17:53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史上流传已久的一条上等军事计谋,使用此计最成功的牛人就是韩信。但是在历史上,关于此计的具体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以及韩信在实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的时候,项羽却在做的此事到底是何事?为何说难怪他败亡?为了节省各位看官的宝贵时间,我们在本篇只需要理清5个问题,即可回答这些疑问。

  其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出处以及史料记载。

  通常而言,在我们谈论这8个字奇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是出自《史记》的记载,但是小编翻遍了《史记》并未找到此8字记载,尤其是在《史记淮阴侯传》中,此事迹倒是记载很详细,但是却没有如此字眼。那么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8个字到底是来自何处呢?

  小编离开史册,反而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原来这8个字的精辟总结出自元代一位无名才子的戏曲作品《暗度陈仓》的第二折戏文,其中这样写道:

  “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除此之外,在元朝著名的戏曲作家尚仲贤的《濯足气英布》第一折戏中也出现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字眼,原文是:

  “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由此可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计策是韩信实施的,但是这8字总结却并非史家之笔,乃是戏曲家之笔。

blob.png

  其二:韩信实施此计的历史背景。

  韩信为何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项羽在公元前206年违背“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自封西楚霸王,独断专行,分封18个王,而把最先如关中的刘邦赶到了闭塞之地蜀中,目的是软禁刘邦。但是刘邦会屈从项羽之软禁吗?当然不会。

  第二点是刘邦虽然被迫来到蜀中,但是他身边带着一批杰出的人才,这些天降奇才都是成就大事的必备之器,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不过在刚入蜀中之时,为了让项羽安心,张良就建议刘邦烧毁了栈道,刘邦欣然采纳,果断烧毁。此行为,里头充满了一种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火药味。但项羽没有看出火药味,他看到的只是被烧毁的栈道,在他的视野里,刘邦应该是出不来了。

  第三点是项羽在分封刘邦的时候,并不放心,因此,还在蜀中之地封了三个王,就是先前投降的三个秦国降将,章邯等。以此三个秦朝降将来牵制刘邦,想把刘邦彻底困死蜀中之地。但是项羽能得逞吗?自然不能。

  刘邦方面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以韩信为将,不得已而使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以突破项羽对他们的囚困状态。那么韩信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其三:栈道如何“明修”?陈仓又如何“暗度”?

  韩信明修的栈道在哪里呢?我们先看一下进入蜀中或离开蜀中的道路情况,根据史载的资料来看,道路应该5条,分别为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傥骆道、周洋道。其中有两条看似是路,实际是死路,分别为子午道和傥骆道。子午道我们应该比较熟悉,三国时曹真曾想从此进攻蜀汉,结果一场大雨就让他回家了。此外还有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倘若熟悉此地地理,恐怕魏延不会献此计。

  此5条道路中,仅有一条是最为安全的,或者可以称之为官道,即褒斜道,乃为秦国所修的路。刘邦进入蜀中的时候,走的路也正是此褒斜道,当然烧毁的也是褒斜道上的栈道了。因此,韩信明修之道,正是褒斜道。

  但是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韩信之明修褒斜道,真的能够修好吗?史载这修栈道可不是在平地或荒野开辟一条道路,乃是在悬崖峭壁之上打孔凿眼,插入支架,铺上厚重的木板。这可是一项非常要命的工程,在古代工具十分落后的时代,想干好这一项工程,其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可是韩信要做,于是刘邦就积极支持和配合,他派遣自己最信任的猛将樊哙带着一万士兵去修栈道,而且刘邦还下了死命令,要樊哙一个月之内完成这个任务。史书说这一段栈道有500里,一个月内完成,这不是开玩笑呢?但樊哙不敢违背命令,只好带兵卖命开干。这样韩信的目的就达成了,他就是要敌人看到,而且他也明确让敌人知道我们在修,但是这肯定得干几年,因为这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敌人的警惕心就降低,防御意识就更低了。

  “明修栈道”之目的依然达成后,那么接下来,就要“暗度陈仓”了。

  当时驻守陈仓的是秦末第一名将章邯,章邯在降楚之后,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封章邯做了雍王。章邯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不好对付,想拿下他,肯定要分一番功夫,光靠明修栈道是忽悠不住了。

  另外,陈仓之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属于咽喉之要塞。因此韩信带兵实施的“暗度陈仓”实际上也非常不容易。他选择了出蜀最远的一条路,沿着嘉陵江上游谷道,从散关突袭陈仓。韩信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真是好,任谁也不会想到。“暗度陈仓”之成功对于刘邦方面来说极其重要,它为刘邦出蜀打开了一个漂亮的突破口。甚至可以说,“暗度陈仓”的成功是打开刘邦被困蜀中的一把钥匙。

  其四:项羽当时在做什么?

  根据时间来推算,大约是公元前206年7月前后,刘邦在蜀中韬光养晦积极积蓄力量,以至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项羽却在干一件逆天而行之事,即谋杀熊心,熊心当时是义帝,名正言顺的楚王,或者说是天下人认可的一面旗帜。项羽为了谋杀义帝熊心,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把义帝送往长沙郴县,第二步密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于途中将义帝熊心谋杀。

  当时天下初定,当然这是从项羽这里看的,如果从当时的天下大势来看,其实根本没有平定,不过是重新把乱局洗了一次牌而已。如此情况下,就算熊心是个傀儡,但这个傀儡依然有存在的价值,至少是天下人的一面旗帜,他不倒,叛乱就会减少。可是项羽却看不到熊心的政治价值,犹如三国袁绍看不到汉献帝的政治价值一样。结果项羽杀熊心,等于把本来顺应自己的力量逼迫到了对立面,于是,引起了各地分封王的不满,叛乱发生了。

  最先发动叛乱的是齐王和赵王,项羽只好带着兵马前去平叛,结果在这前后,刘邦已经暗度陈仓,取得汉中之地。而项羽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震怒,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天下大势已经偷偷改变了主人。

  其五:项羽不懂“亡羊补牢”,故而成败已成必然!

  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项羽却在做此事:谋杀天下名义上的共主义帝熊心。难怪最终他败亡。但是项羽真的没有补救机会吗?如果硬给他机会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得知刘邦已经得汉中之地后,应该引起警惕,亡羊补牢,要把刘邦看作首要解决的叛军,率先解决掉。可是项羽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被张良伪造的几封书信给忽悠,然后直接去按照张良的意思去攻打齐国了。故此,项羽虽然用兵如神,战无不胜,但因心底单纯,缺乏政谋助手,而刘邦出蜀中,成败结局已定。

blob.png

  结语: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成败,最明显的分水岭就在于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时候,项羽却在错此逆天之事,难怪他败亡。还是古人说得好,时也命也已注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