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2 11:05

  1、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

  从中央要求来看,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际上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体包括:“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

  从对北京的要求来看,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来开展编制工作。

  2017年9月13日,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一共13条,对总体规划给予了整体评价和充分肯定,也是相对以往几版规划批复中内容最多、涵盖最广的。可以说,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北京篇章,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特点

  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扣住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来开展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并从空间布局、要素配置、疏解整治提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力求增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二是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坚持疏解功能谋发展。规划通篇贯穿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同时,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发展、疏解与协同的关系,力求在疏解功能中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改变了以往聚集资源谋发展的思维定式。

  三是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来谋划首都的未来。规划跳出北京看北京,放眼京津冀广阔空间来规划北京的未来。用单独一章来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并用单独一节对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出安排,努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本次规划编制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集中聚焦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治理,从源头入手综合施策,对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规划安排。

  五是坚持均衡发展。针对北京南北、内外、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规划提出,以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建设和重要功能区为依托,带动优质要素在南部地区聚集,加快南部地区发展;明确各区功能定位,促进主副结合发展,加快外围多点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突出城乡统筹,专门用一章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作了安排。

  六是实现多规合一。率先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图合一,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形成全域空间规划的基础底图。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整合各种空间规划,统筹各专项规划的核心要素,实现多规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形成一本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3、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七个方面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第一,更坚决的态度——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本次总规以“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为统领,并分别提出了空间布局规划方案,以切实增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第二,更宽广的视野——放眼京津冀谋划首都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也是首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北京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发挥好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首都形成核心区功能优化、辐射区协同发展、梯度层次合理的城市群体系,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jpg

河北雄安新区与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位置关系图

  规划从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在京资源转移疏解、促进公共服务全方位合作等方面,积极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实现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的功能分工、错位发展。为科学统筹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和发展重点,将北京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更加突出了首都功能、疏解导向与生态建设。

  第三,更长远的眼光——建设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我们首先要贯通历史,然后要连接未来。要将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重要工作职责和内容:

  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

  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坚持整体保护十重点;

  加强三山五园地区保护;

  加强三条文化带的整体保护利用;

  加强城市设计,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城市风貌景观格局.jpg

市域“绿水青山,两轴十片多点”的城市风貌景观格局

  与此同时,面向未来,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提出分阶段发展目标。

  第四,更刚性的底线约束——划定三条红线。这三条红线就是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还有城市开发边界,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且特别提出,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们的城乡建设用地要控制在2860平方公里,我们现状2016年是2945平方公里,这就需要减量规划,到2035年,在286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还要再减100平方公里,减到2760平方公里,应该来说难度还非常大。所以,我们说这版规划是一个减量的规划,现在也在落实各个分区的减量任务。

  第五,更科学的要素配置——三生空间统筹。

  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2020年城乡产业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由现状27%下降到25%以内;2035年下降到20%以内。

  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2020年全市城乡职住用地比例由现状1:1.3调整为1:1.5以上,2035年调整为1:2以上。形成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旅游服务、体育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批发零售服务、住宿餐饮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十大便民服务网络。

  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建设森林城市,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2035年达到45%以上。

  第六,更真诚的行动——着力改善民生。

  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2020年轨道交通里程由现状约631公里提高到1000公里左右,2035年不低于2500公里。2020年城市绿色出行比例由现状70.7%提高到75%以上,2035年不低于80%。

  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未来五年新供应各类住房150万套,平均每年30万套。

  着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到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七,更深化的改革——构建规划统筹实施机制。

  城乡统筹: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城乡统筹格局和目标任务;加大治理力度,实现城乡结合部减量提质增绿。

  城市体检评估: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完善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建立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

  精治、共治、法治,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加强精细化管理、推动多元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创新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