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圆青春梦想 同赴大运之约——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气象保障服务纪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3 11:10

盛世华章,星光璀璨。7月28日20时,全球目光聚焦四川成都,在这里,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盛大启幕。

这一刻,一面是青春与梦想的相遇,体育与古城的相融;一面是气象工作者或坐镇千里之外的北京运筹帷幄,或镇守成都大运会气象台指挥调度,或驻守开幕式运行中心现场服务,他们的心随着好天气的持续逐渐放下,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

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一个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中国向世界徐徐展现,一场精彩绝伦的气象保障服务,映照出气象工作者的赤诚丹心。

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焰火。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影

不获全胜,不言成功——

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周密的筹划、最高的标准,奉献“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这是一场决不能输的硬仗。

成都大运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首个以开放形式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综合赛事,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重托,国内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我们要携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把成都大运会办成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掷地有声。

“不获全胜,不言成功”,铮铮誓言字字铿锵,气象力量汇聚成都:最优专家团队、最新探测手段、最强预报技术、最佳保障服务,四个“最”锁定青春盛会。

这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正值主汛期,成都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最多、强对流天气最多的时段,自7月24日起更是降雨不断;今年第五号台风“杜苏芮”正以巨大的破坏力横扫东南沿海,其云系覆盖范围大、强度强,登陆后残余环流维持,给预报带来不确定性;西南地形起起伏伏,多种天气系统混合影响,西南涡的暴雨“制造”能力仅次于台风。

在如此复杂难判的天气背景下,气象部门要提供精准到场馆的逐小时预报。

这更是一次履职尽责的检验。

越是艰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成败检验着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成果,检验着主题教育成效,更检验着气象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实绩。

“以万全之策应对万一可能,确保万无一失。”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多次专题部署、多次现场调研。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要求,举全部门之力,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状态、必胜的信念迎接考验,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保障大运会圆满举行。

在大运会开幕前10天,陈振林奔赴成都,细致检查筹备工作并勉励大家站在全局高度,持续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发扬攻坚克难、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全力冲刺。

在大运会开幕前1天,坐镇北京指挥迎战台风“杜苏芮”的他,心系成都,以视频调度会形式再次嘱咐大家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扛起政治责任,让大运会组委会“放心”。

7月28日19时30分,在大运会开幕式前30分钟,他率队来到设在中国气象局的大运会气象保障指挥部,与大运会气象台全体人员共同坚守,持续至开幕式圆满结束。

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祖强驻守大运会气象台,与大家并肩作战,为大家鼓劲,越是临近开幕,他越是感受“忙而有序,行而有效”“精神状态很好,连续作战能力很强”。他强调,要创新服务方式,细化服务举措,以“一盘棋”的战略思维统筹全局,提供及时有效的气象保障服务。

愈临近,愈从容;愈临近,也愈忐忑。从容的是,预报已胸有成竹;忐忑的是,稳中求稳。开幕前一小时,开幕后半小时、一小时……张祖强多次与预报员一起紧盯雷达回波图,判定弱对流无影响,将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

7月28日6时,气象部门举行大运会开幕式专题会商。李锡成 摄影

集智聚力,尽锐出战——

以全国之力办全国大事谋全盘之效,主动、互动、联动凝聚更大力量

这是一次和衷共济的考验。

“以成都市气象局为核心,以四川省气象局为主体,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集全国气象部门之智”,依托气象部门垂直管理制度优势,自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筹备伊始,就定下基调,中国气象局专门制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详尽部署。

69名国省市气象专家“驻场”成都,随即被编入大运会气象台一体化运行,为成功保障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气象探测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等国家级业务单位携智而来。

北京、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兄弟省份气象局主动请缨。

四川省相关地市州气象局协力同心。

中国科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伸出援手。

也正是这样的心手相牵,将主动、互动、联动的工作机制运用到极致。

正如四川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军所说,通过扁平化的组织领导体系、先进的技术体系和成熟的协同保障体系,国省市三级7个决战决胜阶段气象保障工作组统一运行调度,拧成了一股绳。

7月28日7时,在大运会开幕式专题会商结束后,大运会气象台业务人员制作服务产品。李锡成 摄影

这是一场志在必得的酣战。

7月28日6时,天空刚泛鱼肚白,位于成都市气象局的大运会气象台已是一派繁忙,开幕式当日国省市气象部门第一次专题会商举行,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和在大运会气象台的专家各抒己见,聚焦关键时段降水和风的预报,研判焰火燃放气象条件和影响。

8时,一份题为《今日天气总体较好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期间为多云天气》的重大气象服务专报被迅速传递至成都市委、市政府和开幕式运行中心做决策参考。

始于7月27日7时,并将延续至29日2时的逐小时预报,就这样不间断地越做越细,越做越准。

7月28日7时,大运会开幕式专题会商结束后,来自中国气象局业务单位的首席预报员和气象专家展开集中讨论。李锡成 摄影

回望来路,一轮轮会商,一次次碰撞,一场场全流程全要素演练,沿着时间线,把开幕式高影响天气风险一一排除——

7月18日,160毫米以上极端暴雨和38℃以上极端高温“出局”。

7月25日,100毫米以上降水和35℃以上高温“出局”。

7月27日,暴雨、高温、大风、强对流全部“出局”。

人努力,天帮忙,在数日的阴雨连绵后,7月28日,晴空迎大运。

科技赋能,智慧气象——

以气象科技内生动力和现代化成果,锚定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这是一次硬核科技的完美展示。

7月24日上午,一架海燕号气探型高空大型无人机从四川省自贡市缓缓起飞,直抵川西高原,并下投6枚探空仪。

这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气象局、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和中航无人机公司等多家单位开展的国家级机动(无人机)观测。

参与机动观测设计的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业务人员刘振宇介绍,西南涡对四川盆地降水作用明显,在盆地天气系统上游开展无人机下投探空观测,对于研判大运会期间降水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7月28日大运会开幕,由50多人组成的团队在自贡开展四次无人机下投探空观测,累计投下探空仪53枚。这是国家级机动观测业务正式启动后,在大型体育赛事气象保障服务中初露锋芒。

与海燕“联手”的大国重器风云气象卫星,以其比肩世界先进的出色能力,以成都为中心,持续开展1分钟、250米分辨率高频观测:风云四号B星快扫、探空协同加密,风云三号G星(降水星)提供成都降水系统三维精细结构。

同时,5部新一代天气雷达、8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实现对云体变化1分钟、30米的精细观测。

这些观测资料都被实时汇入大运会本地预报平台,明显改进降水、高空风和湿度预报。

在东安湖体育馆顶的气象站。成都大运会气象保障团队供图

这是一次预报水平的全面检视。

7月25日,大运会气象台专题会商又一次聚焦开幕式天气这道必答题。

“聚焦0.1毫米降水”的热烈讨论,在四川省气象台副台长、大运会气象台总首席青泉和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及四川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肖红茹等人中展开。

这期间,多项预报技术给预报员以底气——

冬奥“百米级,分钟级”等关键技术平台落地运用,针对10公里内关键区域,提供10米级分辨率风、温、湿和人体舒适度的分析和预报产品,各要素预报准确率比指导产品高12%到13%。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创新开展不同初始场和不同物理方案敏感性业务试验。

气象部门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设“蓉城·夔牛”短临预报系统,提升突发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能力。

7月28日8时许,现场气象保障团队成员李先文在成都大运会主场馆外利用手持微型气象站开展气象观测。罗衣 摄影

这是一次递进式服务的生动诠释。

自5月起,大运会气象台滚动逐日制作发布开幕式场馆天气预报,每日开展预报效果检验。

在开幕前一个月,制作发布过程天气预报;前15天,制作逐日气象要素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前10天,制作逐3小时预报;前1天,制作天气实况和逐小时滚动预报;当天,加密预报信息,提供交通天气、场馆天气、焰火专题、城市侧等专报。

此外,国家智能写稿系统在大运会气象台落地应用,实现精细专项服务产品快速制作发布。面向城市侧,气象部门将服务融入大运通App,建立场馆天气、预警信息、景点天气、城市天气等模块,气象服务信息公众触屏可得。

7月28日,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成都大运会气象台台长杨斌(前排右一)在大运会开幕式中心参加开幕式中心联席工作会。成都市气象局供图

敢打胜仗,天道酬勤——

以一腔热诚一份担当,将“准确、及时、创新、奉献”气象优良传统和作风镌刻于心、落实于行

这是一场砥砺初心的旅程。

7月26日,成都迎来又一个雨日。在开幕式运行中心,气象保障组场馆负责人、共产党员罗衣有序开展着各项工作。25日晚开幕式主场馆区域的降雨场景时不时跳入他的脑海。

那一晚,因为气象部门提前预报降雨,组委会组织应急演练,处置降雨等突发情况。

虽然是演练,但已无限接近“实战”。

也是那一晚,罗衣在现场坚守到很晚。同样坚守的还有成都市水务局驻场人员杨景峰,“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高影响天气专报和气象服务专报,我们及时掌握主场馆天气实况和具体预报,对研判水情十分重要。”

杨景峰提到的两个专报,正是罗衣通过大运会气象台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及时发布到开幕式指挥中心联络微信群中的。

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准确、及时、创新、奉献”气象优良传统和作风熠熠发光,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闪耀在关键时刻和关键节点。

四川省气象局党组成员,成都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忠明表示,“正值主题教育向纵深开展,我们将临时党支部建在一线,成立4支党员突击队,以大运会气象保障服务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在7月25日那次暴雨结束后,大运会气象台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天气复盘,大运会气象台副台长张驹说,“通过复盘,我们对降水预报更有底气。”

7月27日9时30分,在大运会气象台专题会商中,北京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翟亮介绍焰火燃放气象条件,给出“综合气象条件对焰火燃放基本无影响”的预报结论。这和大运会气象台赛事侧首席预报员张涛的结论不谋而合。

7月28日深夜,大运会气象台灯火通明。此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素玲、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首席师春香、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佟华以及来自四川省资阳市气象局的预报员罗玲和巴中市气象局的预报员王茂书等坚守于此,持续监测、滚动预报、制作材料……

7月28日,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气象保障服务圆满成功后,驻守在大运会气象台的气象专家合影。李锡成 摄影

7月28日23时,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在良好的天气下圆满结束,现场气象保障团队成员(杨斌、肖递祥、罗衣、李先文)在成都大运会主火炬塔前合影。成都大运会气象保障团队供图

这是一次毅力与韧性的测试。

考验的是气象工作者在关键时刻坚韧不拔、倾尽全力的勇气。

历时近两小时,大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所有气象保障服务人员松了一口气,然而,这是结束,亦是另一个开始。

当焰火漫天,秀出绚丽与壮美,“成都成就梦想”似乎已在这唯美焰火中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