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风光壮美、巍峨险峻的恒山,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恒山的诗歌作品。
登恒山
(金)元好问
大茂维岳古帝孙,
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
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
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
长袖一拂元都门。
在第一句中,“大茂维岳古帝孙”,不仅交代了恒山在古代被称作大茂山、被尊为北岳、是历代帝王参拜祭祀的地方,更透露了历史上有关恒山的一段故事。
我们现在的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拥有悬空寺等名胜古迹,而元好问笔下的大茂山却在河北省曲阳县。难道在中国有两座北岳恒山吗?
其实在明代以前,北岳恒山一直被定义为河北省曲阳县的一段雄伟山峰,又被叫做常山或者大茂山,历代王朝都在这里祭祀北岳。
而到了明代后期,朝廷却将山西省浑源县的玄武山也命名为恒山。从清代开始,又正式将北岳的国家祭祀转移到了浑源县的恒山。
恒山也因此成为在五岳之中,唯一在历史上发生过“移址搬迁”的名山。而元好问的这首作品恰好见证了关于恒山的这段往事。
随后,诗人对恒山的风景展开了精彩描述。那苍茫质朴的上古遗风和奇巧险峻的层峦叠嶂相融共存,构成了不同于其他名山的、独树一帜的人间仙境。尤其当太阳从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冉冉升起时,山峰和楼宇庙堂的轮廓都在苍茫的烟霭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在作品的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叹。黄鹄是神话中的一种大鸟,传说它展开双翼,一日能飞千里。而元都,就是玄都的意思,是中国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诗人看见眼前的恒山风景,就如同道教的玄都,他想借来一双神鸟的翅膀,飞向那神仙修炼的圣地。
纵观全篇,诗人不仅描写了恒山的景色,也流露出浓浓的归隐意味。元好问曾担任过金朝的官员,被誉为“北方文雄”和“一代文宗”。
然而此时却为何不再想建功立业了呢?原来,那时的金国已经被元朝取代,元好问拒绝了高官厚禄,他宁愿归隐修道,也不愿为元朝效力。
千百年来,诗人们总能在名山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映照。而在恒山的壮美风景中,元好问看到了归隐的去处,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寄托着忠贞的情操。
无论是大茂山,还是今天的恒山,其实都是狭义范畴内的恒山。从广义上来说,它们都属于我国的恒山山脉。
恒山山脉始于阴山,止于太行山,一路蜿蜒奔腾,在四季轮换中展现着不同的身姿和气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明代画家宋旭《五岳图》中的《恒塞积雪》,看一看北方的冬雪后,恒山是怎样的奇幻景象。

绢本设色 75.9cm×24.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纵观整幅画作,近处白雪覆盖的山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


由此产生的纵深空间,带来了空旷幽远之感,使整个画面立刻气息流畅起来。

而黑与白两种色调的精妙营造,将冬雪的磅礴无际和山岩的嶙峋挺拔相互映照与突出,使整个恒山在严冬到来之时,更加雄姿英发,彰显出昂然向上的生命力量。

面对北岳恒山,元好问淡然超脱,而宋旭则描画出不惧严寒的生命风骨。这是中华民族赋予大山的独特的人文情怀,也是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中一抹永恒的灿烂色彩。




原标题:《恒山: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