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人自建的“超级水利工程”你知道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8 08:23

宝鸡人自建的“超级水利工程”你知道吗?

2019-08-12 10:38

视频加载中...

在八百里秦川的最西端,有一座水库,因拦截千河之水的大坝处在冯家山村,故而得名为冯家山水库。它从1969年1月筹建,再到1974年8月通水运行至今,服务经济社会,惠及城乡百姓, 已经成为宝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进入立秋,在宝鸡市冯家山水库管理局中控室,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每天来这里巡查是麻中岐的日常工作。他说,冯家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保安、抗旱灌溉为主,兼作工业、城市供水和水力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宝鸡水龙头”。如果现在的用水量发生在未建之前,根本无法想象。

麻忠岐:

“当时渭北塬区普遍是干旱缺水,没有什么水利工程,农民的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十年九旱,就是靠天吃饭。碰到大旱的时候就是减产甚至绝收,人民的吃饭问题根本得不到保障。”

人民群众饱尝干旱之苦,希望引千河之水上塬,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愿望愈加迫切。顺应人民的期待,1970年7月,千河两岸的开山炮声,拉开了10多万群众奋战冯家山峡谷修建水库的序幕。

工程建设时期,条件简陋、物质匮乏。面对困难,建设者们立下豪迈誓言:“千水不上塬,誓不下火线”。大家肩挑手推,一锤一钎开山劈石。83岁的冯来娃参与建设时被大家称为“工地铁人”,为了导流洞顺利截流,他跳入寒冰刺骨的河水中,压沙袋、捞顽石、堵围堰,冻得全身发青。

回想起当时的建设场景,冯来娃说:

“当时建设冯家山水库的时候,生活特别困难,住的是石窑洞,吃水是8个人拉架子车拉水,回来连脸都不洗,水也喝不上。建设全部用的是人扛和架子车。为啥有这么大的干劲?因为是为老百姓修水库,为人民谋幸福。”

凭着满腔热情和干劲,建设者们用热血筑铁壁,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建设愿景,146名建设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74年3月,冯家山水库下闸蓄水,8月抽水试渠灌溉,千河水被引上渭北旱塬,它结束了渭北塬区人民靠天吃饭的历史。

高新区千河镇产东村村民景掌信:

“过去粮食是广种无收甚至是绝收,多数人春节一过就拿着袋子到别的地方去借粮。现在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作为我家来说,粮食充足,多余的还卖掉了,这是冯家山水库这个大工程给咱们群众带来的最大好处,这是造福万代。”

冯家山水库工程分为水库枢纽和灌区两部分。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输水洞、泄洪洞等设施组成,其中水库大坝总库容达到4.27亿立方米,向市区人饮及工业年均供水量5000万方。灌区的干支斗渠浇灌着宝鸡和咸阳两市八县区的136万亩农田,创造粮食经济效益60多亿元。通过水库削峰滞洪,确保了水库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冯家山水库管理局枢纽管理处主任张永红:

“冯家山水库是关中地区最大的水库。水库建成以来,为宝鸡的农业灌溉、工业和城市供水、防汛保安以及水力发电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库能抵御五千年一遇的洪水,为城区三分之二的居民和工业供水,年发电量1600万度。”

冯家山水库管理局副局长姚德仓:

“冯家山精神实际上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水利工作者要一如既往地管理运用好先辈们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所建成的这座大型水利工程,为宝鸡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受益于冯家山水库工程的人们,在你拧开龙头的那一刻,请不要忘记它来自何处,这水,凝聚了太多人的艰辛、付出和期冀。

宝鸡人民广播电台全媒体记者:尚彦辰

视频剪辑:罗威

编辑:于明 | 审核:娄利平 杨晓伟

1980917332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