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 严防地质灾害 两部门防汛减灾合作纪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9 16:38

  中国气象报记者 刘若馨 通讯员 徐辉 李俊 张婷婷 刘钟中 唐海莉 谭宇

  暴雨如注,洪流滚滚,随着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关键阶段,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于江南、华南、西南地区:湖北宜昌,两层楼房瞬间被洪水推倒;湖南、重庆等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持续拉响……

  作为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大大小小的地质灾害每年近万起。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进一步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质灾害风险不断增加,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000余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37万,避免直接经济损失85.3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49起,避免直接损失3.6亿元。

  这份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理念的贯彻落实,同样也得益于气象和自然资源两部门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等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

  携手:在被动中尽可能争取主动

  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变,力量不可抗拒,但提前预警可以让人们在被动中尽可能争取主动。

  6月17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阻断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威胁下游6个乡镇17个村、4所学校、2座寺庙、3所卫生院。幸运的是,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及时发布,当地政府和群测群防员及时行动,5100余户2.12万余受威胁群众得以第一时间转移。

  “防范降雨带来的地质灾害,预警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室副主任肖锐铧说。

  2003年4月7日,中国气象局和原国土资源部签订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的协议,正式拉开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的序幕。当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天气预报》中首次正式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此后每年汛期(5月至9月),中国气象局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并联合发文在省、市、县三级推进此项工作。“该项工作运行18年来成效显著,特别是在传播知识、提高意识和临灾提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肖锐铧说。

  目前,汛期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每日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电视台、网络等渠道发布,能够将预警信息直接发送给村级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群测群防员根据预警级别,加密巡查频次,发现灾害前兆及时组织群众撤离,实现临灾避险。

  “在成功避险的案例中,能够及时组织撤离大多是得益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发送。群测群防员和基层群众根据预警开展针对性巡查,才能及时察知风险。”肖锐铧表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作为区域预警和技防的重要手段,是监测预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2个市(地、州、盟)、1679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为各级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汛期强降雨过程多、持续时间长,为应对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国家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于4月3日提前启动,截至8月5日,共制作24小时预警产品125期,发布红色预警1期,橙色预警27期,黄色预警62期。(下转第四版)

  共享:精细数据支撑精细服务

  对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而言,2019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离不开精细化的气象监测与预报。”肖锐铧说,在2019年以前,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使用的数据主要是国家级站点逐日观测雨量和区域气象预报数据,尚不能满足更进一步的服务需求。随着两部门合作加深,从2019年起,国家气象中心将全国5公里空间分辨率的网格降水估测产品提供给自然资源部门。“更加精细化的网格降水产品为全国地质灾害预报模型的运行提供了前端驱动。”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主任张恒德说。

  全国各级自然资源和气象部门深化数据共享、强化联合会商,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警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汛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与自然资源两部门共享共用监测数据的成效更加明显。6月7日1时,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根据气象资料,得知桂林市永福县南部雨量呈持续增大的趋势,自然资源部门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信号。县委、县政府据此及时组织永福县工商宿舍区14户70人全部撤离。2时,该地质灾害隐患点山体发生滑坡,滑坡体积约600立方米,无人员伤亡。

  早在今年3月入汛之前,桂林市气象局优化与自然资源部门的数据共享方式,变互联网共享为专线传输。“这一方式安全可靠,有效解决了此前数据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桂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预报员唐玥说。

  “数据需求更细致,这要求预报工作更具前瞻性。”张恒德说,自2019年起,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产品在未来24小时预警的基础上增加了未来72小时预警,并根据我国南方强降雨情况,开展预警业务启动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了近一个月,进一步满足了防灾减灾的服务需求。

  联动:自我提升才有1+1>2

  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监测预警是重要技术手段。为提升这方面能力,自然资源和气象部门深耕优势领域,促使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与气象预警能力双提升、深融合。

  自然资源部着重在提升地质环境数据精度上下功夫:将预警单元由10公里×10公里进一步细化至5公里×5公里,把全国划分为38万个预警单元,计算全国地质灾害潜势度,建立了基于“危险度”的全国1:50万精细化预警模型;组织研发一批普适型监测预警设备,可以监测裂缝、位移、倾角、振动加速度、雨量和土壤含水率等6种指标测项,着力提升点位监测预警科技含量。

  中国气象局侧重在提升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上发力:建立基于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研发基于降水百分位、Logistic 的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预警技术,开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客观检验方法。

  在基层,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以近年1:5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项目研究为基础,系统规划、共同推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和风险预警朝精细化、精准化方向发展。重庆市气象台针对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个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地形地貌坡度坡向等因素,建立了基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滑坡预报模型,对不同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滑坡预报指标进行分级,为两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提供支撑。

  “目前,我们在全国几千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专业监测,未来监测点的数量还需要大幅增加,想要达到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防灾效果,依然任重道远。”肖锐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