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土不离乡 挣钱照顾家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4 00:05

近年来,应县陶瓷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随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应县21家陶瓷企业、32条生产线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复工复产,1.5万多名农民工全员到岗,满怀信心投身到夺回损失之中。

目前,应县陶瓷业呈现出“雨过天晴、柳暗花明”生机勃勃的景象。

应县陶瓷产业发展壮大

应县是六县(市、区)唯一的无煤县,是一个财政穷县。但南部山区蕴含大量的石英、长石,加之周边地区高岭土、生熟砂石资源丰富,有发展陶瓷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成立了国营、集体、乡镇企业三个陶瓷厂。产品“二龙戏珠”豆青碗曾获部优产品。“小数点后做文章”经验作为山西省新型管理经验进行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陶瓷厂先后进行了民营化改革,一些陶瓷人才利用自身优势,兴办了天美、大众、新星等8个陶瓷厂,为陶瓷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应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产业转型机遇,一方面大挖本县潜力,兴办优尊、富彩、天顺等4家大型陶瓷企业,另一方面加大引资力度,先后在山东临沂、淄博,广州潮州,江西景德镇等地,重点引进建筑瓷、工艺美术瓷项目。2018年,成功引进山东临沂华伦、恒锐达两个地板砖企业,每个企业投资2亿元,各自建成年产1110万平方米内墙砖生产线,运行两年来,产销获得双赢。

应县陶瓷产业发展到现在,不仅成为应县的支助产业,更重要的是成为当地农民就业脱贫致富的“宝地”。全县有陶瓷企业21家,生产线32条,生产日用瓷10亿件。其中日用陶瓷生产企业18家,建筑陶瓷企业2家,工艺美术瓷生产企业1家,形成以日用瓷为骨干,建筑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

应县陶瓷素有”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明如镜“的美称,具有“瓷质细腻通透、器型美观典雅、釉面润泽光亮、花色多姿多彩”的特点,更好的适应了市场。不仅国内销售通畅,而且打开了国际市场,出口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2019年,日用陶瓷年出口2.4亿件,年创汇人民币1.1亿元。

家门口打工脱贫致富

应县陶瓷产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应县工业化进程,更重要的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应县陶瓷企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重要平台。陶瓷厂周边乡镇,15000多名劳动力在陶瓷企业打工,多的每月挣到5000元到9000元,少的每月挣到2500元,平均每人每月挣到3600元,多年在陶瓷厂打工的人们“发了财”。有40%的人买了小车,有30%的人在城里买了楼房。

南河种镇段寨村是一个有1500多人口的村庄,5000多亩耕地,全部是下湿盐碱地,亩产粮食不过一二百斤,群众温饱都成了问题。200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因该村土地宽广便宜,先后有十几家陶瓷厂在该村3000亩土地上安家落户,为段寨村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全村300多男女劳力,80%在陶瓷厂打工挣钱。经过辛勤劳动,全村群众脱了贫致了富。段国义全家4口人,儿子和女儿都在本县城内上学,本人在天美陶瓷厂当车间主任,月薪7500元,妻子袁建花,在东进陶瓷厂当修坯工,月薪4500元,每月全家收入1.2万元,这几年买了小汽车,城里买了楼房。

自称“双职工”的海潮浪,是义井乡范店村农民,今年52岁,原来在村里种地,每年有吃的没花的,家里4口人,日子过得很拮据。2011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正东陶瓷厂打工,结果到年底一算账就挣了31000元,比种地收入增加了三倍,2012年他的妻子杜银娥也到该厂打工,全家为了吃住方便,在厂子附近租了两间平房,到2015年在县城买了一套楼房。他激动的自言自语:“活了多半辈子,总算有了自己的房子”。现在海潮浪全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他和妻子俩人每月挣9000元,上下班自开小车,大女儿海丹在南京科技大学读书,儿子在城里读高中,全家生活过的比蜜还甜。俩人高兴地说:“离土不离乡,挣钱照顾家”。

化危为机在路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应县陶瓷企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县陶瓷企业存在销售受阻,外国的订单基本取消,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据县工业和信息化局摸底,全县21个陶瓷厂,缺资金2亿元。

盛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云告诉笔者,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资金严重短缺,通过县委、县政府协调,从县信用联社贷款1823万元,及时解决了流动资金困难。现生产正常,复工复产以来,销售到广东、东北等大中等城市日用瓷1500万件。

朔州市华伦建陶有限公司,是一个生产地板砖陶瓷企业,疫情前产品供不应求,因疫情销售受阻,运输受阻,买主因资金短缺,无法进货,公司采取先赊欠后付款办法,打开了销路。

近日,笔者到富彩陶瓷有限公司采访,进到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000多名农民工争分夺秒干活的场面。董事长李峰向笔者介绍,该公司是一个档次高、质量好、品种全、价格优的陶瓷企业,产品销售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欧美、东南亚、中亚等国家,企业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2019年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虽然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外销受阻,但及时转入内销,特别是线上销售进一步扩宽,在三月初全面复工复产以来,仍显示出产品旺盛的生命力,市场逐步好了起来。(李凡)


(责编:赵芳、常慧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