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阿勒泰”,悄悄火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13:56

在国内遍地发出“高温预警”的时候,常住人口不到250万的青海西宁正在迎来最好的时刻之一。

7-9月,是青海省内旅游最好的季节,也是网约车司机最忙碌的时候——25摄氏度左右的凉爽天气,草原、湖泊与盛开的油菜花,吸引着无数想要“旷野游”的年轻人。

但网约车司机唐师傅对今年西宁的旅游旺季有着更敏锐的观察:“从7月6号开始,火车站的订单就变多了,主要是放假了家长带孩子来玩。过了15号,人流量就更高了,年轻人也都来了,因为要办电影节了嘛。”

唐师傅口中的“电影节”,指的是FIRST青年电影展——前身是2006年创办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大学生影像节,自2011年开始落地青海西宁市,并更名为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下文统一简称为FIRST)。

FIRST落地西宁13年,唐师傅没有看过其中任何一部电影,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知道“会有明星来”。但他从与自己“生计”更密切相关的订单量上,感知到FIRST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影响。

“就和前面(举办)演唱会一样,平时我淡季一天收入也就200块左右,7-8月份旅游旺季一天能跑出400-500块,这两天(电影节举办期间)跑得时间长一点,能跑500-600块”。

从2023年开始,演唱会、音乐节、电影节等文娱消费活动持续爆火。同时,文娱活动的承办地也从一线、新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延伸。

2024年7月底,我们在西宁深入探访了第18届FIRST青年电影展,试图从不同人的描绘中解答一个问题:一届电影节,到底能为一座城市的文旅消费带来什么?

在电影节接待的人次,超过西宁常住人口的1/5

7月20日晚上8点,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礼在唐道·637商圈露天的锅庄广场举行。

在高原的夏季,此时夜幕尚未降临,台下嘉宾席已无空位,下沉广场的阶梯上几乎没有落脚之处,而广场一周也围起来一圈人墙。根据唐道·637商圈的统计数据,这一天,商圈的单日客流量接近26.7万人。

2024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式(图源FIRST)

在正式开场前,FIRST首席执行官李子为站在露天舞台上与观众互动,参与互动的观众,可以选择一个代表西宁城市的新晋IP雪豹玩偶或是一本FIRST电影展手册作为礼物。

这一夜,有人为电影而来。

这些年来,FIRST挖掘出了《心迷宫》《暴裂无声》《四个春天》等走上大众院线并广受好评的影片,也成为了中国影坛新生代导演披露头角的舞台。比如拍出《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拍出《爱情神话》的导演邵艺辉、今年热播剧《我的阿勒泰》的导演腾丛丛、和站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张大磊,都是起步于FIRST,之后在业界扬名。

而在作为电影节公共放映活动举办地,“2019年唐道·637在电影节期间的接待人次达到57万”,超过西宁常住人口数的五分之一。如今,“很多年轻人知道西宁是因为电影节”唐道·637商圈负责人林耕这样说到。

互动中有位从外地赶来的影迷,一口气说出了7-8位从FIRST起步的导演,甚至讲出了每位导演当时展映的作品。也有年龄10岁左右的小影迷,提到曾入围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导演南鑫。随即,坐在嘉宾位的南鑫站起来热情地与小影迷挥手示意。

这一夜,也有人为城市而来,但正好碰上了电影节。

开幕式上,李子为提到,今年来到FIRST的“新面孔”比例占到了75%。有位从河北来的女游客,在接过话筒时大大方方表示,自己是来青海摩托旅行的,“对FIRST了解不多”,并选择了一本FIRST电影展手册作为互动礼物,想要“了解了解FIRST”。

回顾与FIRST的合作经历,林耕分享到,“在2017年之前,FIRST更偏向一个行内人自己玩的一个展”。随着公众放映等基于在地支持的活动,FIRST“逐步发展为一个走进大众视野的文娱活动”。

当电影行业从业者、影迷与游客坐在同一场露天放映展中,来到西宁的年轻人,又给本地文旅带来什么新变化?

过去是租车“中转站”,现在是消费聚集地

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青海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的省份。在矿产与能源产业之外,旅游业的发展也主要依托自然资源,这就导致了省内景点分散——省内4家5A级景区,距离市区最近的塔尔寺景区离西宁市中心也有近30公里的路程。

因此,即便西北大环线等西部旅行路线在过去就已经很火,但西宁市区本地的商家并没有赚到更多钱。

2023年,西宁市全年接待游客26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9亿元。同年,三亚接待过夜游客2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900亿元。城市消费水平差异之外,游客停留时长对城市旅游收入也有影响。

“在青海旅游,大家主要会想到青海湖、塔尔寺和翡翠湖这些打卡景点,对西宁市区来讲,除了能够短期带动住宿和一些特色餐饮,对其他业态影响有限”,西宁本地酒吧经营者于亮分享道。

这一点也反映在租车数据上,2023年携程租车发布的《2023年暑期租车自驾游报告》显示,西宁位列国内热门自驾游目的地前十。人们在这租车,然后就四散离开。

如今,FIRST成为年轻人花更多时间留在西宁的理由。

以这届电影节为例,展映期间共计9天。在这9天里,大家或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城市。曾经难以接到文旅消费红利的业态,也因此受益。

2022年,来自广州的青年电影制片人杨米乐参加了FIRST的“训练营”项目,参赛作品会在创作过程中安排当地取景。她发现,“在西宁,有很多融入民族弹唱或者其他本地音乐形式的特色酒吧,和广州那种特别华美、消费属性特别强的酒吧完全不一样,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酒吧经营者于亮对这一点同样感触很深,“以往,西宁酒吧类业态很难吸引到游客”。和杨米乐所提到的很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化”酒吧不同,于亮经营的L3酒吧是一家Martin露台吧。1948年,全球第一家Martin露台吧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开业,而在国内,L3开业时“基本也只有北京三里屯的那里花园和上海有这类型酒吧”,于亮说。

在日常经营中,L3的主要顾客是“本地消费能力比较强的30岁左右人群”。在过去几年中,因为多次承办FIRST酒会,于亮发现电影节期间非活动时间也“会有很多外地的,甚至一些国外的客人来店里,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常见,他们来基本上都是为了参加电影节的”。

今年FIRST开幕前两个月,于亮的第二家酒吧CASA,在电影节主要活动地点之一的唐道·637商圈开业,“电影节的举办,是考虑开新店的一个因素,西北环线沿途的景点有多火,其实很难直接地影响到我们,电影节反而能够带来直观的影响”。

而在受文旅影响更明显的特色餐饮业,西宁本地商家张老板同样感受到了电影节带来的热度。

一方面是来就餐的电影节工作人员比较多,“晚上10点以后,客流量就特别大,这个时间正好是电影节活动差不多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参与电影节的明星,带来的“明星效应”,“不少顾客会问我,是不是之前有明星来吃过”。

因此,“电影节期间每天能增加1-2万元的收入”,张老板总结道。

“会玩的外地年轻人”,影响着本地人的消费观

在FIRST青年电影展期间,当我们谈论起一场电影节对于一个城市文旅业发展的影响时,不同受访者的分享常常都会提到同一个主题——会玩的年轻人。

漫画创作者阿乔分享自己为什么来参加电影节时说,“很多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来这里,我比较喜欢认识不同于自己领域的新朋友,参加FIRST对我来说也是很特别的人生经历”。

于亮觉得“内容性高的活动,能够聚集一些有意思的年轻人。比如FIRST,比如阿那亚,有意思的年轻人很多,这个对年轻人是很有吸引力”。

从本地消费业态的发展来看,“会玩的外来年轻人”不仅让短期内客流量与营业额上涨,还反向影响着本地年轻人的消费、生活方式。

2021年,西宁本地人90后朱俊磊和同伴刘东烨在西宁海湖新区开了一家精品咖啡馆,“之前西宁比较少有这类咖啡馆”。

从装修与店内的布局陈列来看,这是一家几乎可以丝滑融入一线城市网红街区的门店——偏美式的装修,宽大的折叠推拉窗连通了室内外,人们坐在室外的露营椅上喝咖啡,室内陈列着黑胶唱片的墙面下,是同品牌的潮流服饰。

然而回忆起开店之初本地年轻人对这家店的态度,朱俊磊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就像小时候西宁开第一家肯德基的时候一样,(顾客)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点餐,所以就会犹豫、不敢走进来”。

而除了持保守态度的年轻人,在咖啡馆的社媒宣传视频下,也有不少来自本地年轻人的“嘲讽”,比如,“潮人恐惧症犯了”“这店里卖不卖抓面(一种当地面食)”。

在消费新业态的发展过程中,朱俊磊认为FIRST这样的文化活动,对于推动本地青年文化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对于来参加电影节的年轻人来说,大家接受度很高,这也带动很多作为电影节志愿者的本地年轻人一起进店体验消费。”

同时,在产品设计上,朱俊磊的咖啡店里有不少融入了“青海元素”的特调,比如使用本地特产的虫草、酥油作为原材料,把咖啡的拉花设计为“青海”两个字的“老青海脏咖啡”,因为有地域特色,“基本是店里卖得最好的”。

小红书上的打卡笔记

不少外地游客会因此打卡拍照分享在社交媒体上,而社媒声量的提高,不仅增加了店铺在游客群体中的知名度,也同样提高了本地年轻人的接受度。

“在小红书上,很多本地年轻人,特别是女生也会来拍照打卡,咖啡馆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能够日常社交、待在一起的地方”。

根据大众点评商家页面,当前西宁市入驻时间5年以内的非连锁咖啡店超过50家,而连锁咖啡品牌瑞幸从2022年入驻西宁后,目前在西宁门店数为32家。

写在最后

从2023年开始,演唱会、音乐节、电影节等文娱消费活动持续爆火。同时,文娱活动的承办地也从一线、新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延伸。

地方文旅也看到了关于文旅消费的更多可能性。2020年,山东省就明确将音乐节作为繁荣发展夜间旅游的主打文化产品,2023年,石家庄也高调宣布打造“摇滚之城”。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和上面提到的文娱活动都不一样,这不是通过一个事件话题一夜爆火的“流量故事”,而是一个文娱活动与城市长期“共创”的城市叙事。

这样的叙事下,或许在宏观数据上还未有明显的体现,但在微观的故事中,消费、商业乃至生活,都已经在发生切实的改变。

作 者:史悠绮 编 辑:郑晓慧

运 营:苏洪锐 监 制:张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