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2023年,这几位市民充满期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05 16:09

  2023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的起点,要做一个怎样的西安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专属的答案。近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西安五位不同的人物,他们身份不同,但却同样努力,对2023年充满期待。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胡波:

  硬科技成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42岁的胡波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生物光学实验室负责人,陕西省高层次青年人才。“2015年,我从美国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教授破格引进,解决了住房,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2月14日,胡波说,2016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成像和检测数字诊疗新技术研究中,经过5年辛勤耕耘,研发了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技术,创造性地将微流控芯片技术、显微拉曼光谱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搭建了Cell Hunter循环肿瘤细胞智能检测仪,实现了循环肿瘤细胞无标记快速检测的从0到1的突破,科技部项目结题成绩优秀。项目正在西京医院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胡波认为,西安的硬科技发展如火如荼,这几年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围绕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系列硬科技成果加速呈现。硬科技不仅已成为西安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成为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胡波说:“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也加入到创新创业大潮中。在西安医安仁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成果转化,赶上秦创原的‘东风’,已经获得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2021年)和西安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扶持项目(2018年)资助成果转化。我们团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019年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和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2023年,胡波信心满满,他将带领团队瞄准体外诊断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努力解决制约关键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用西电人的智慧为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城墙景区工作者杜德新:

  西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

  37岁的杜德新是西安城墙景区的一名工作者,她是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副馆长。这几年,她参与的文保工作和文化展示项目顺利实施,个人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专业技术职称也有了提高,走上了新的岗位。用她的话说:“面临的机会更多,也在迎接更多挑战。”

  这几年,在杜德新眼里,城墙及西安都有很大的变化。文物保护方面,一是保护理念的变化,由原来的抢救性保护,转向了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建立了预防性保护体系,比如含光门遗址,增加了日常性的检测和评估。二是文化的发掘和展示更加充分,让观众有了沉浸式体验。三是各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作为一名西安市民,2月14日,杜德新说,西安这几年变化很大,“西安的网红景点越来越多,城墙、大唐不夜城等,是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西安特有的城市魅力正在影响全国以及全球。”

  杜德新认为,这几年西安的基础教育有很大改善,多了不少家门口的学校,学校有了延时服务,让家长没有后顾之忧。

  2023年,杜德新希望自己多看书,多学习,提升自己,争取一个月一本;希望自己参与编著的书籍能顺利出版,在学术研究方面再进一步;同时希望有时间旅游,陪着孩子多去一些地方转一转。

\

地铁建设者许恒:

  2023年继续做最美西安的建设者

  42岁的许恒是中铁七局西安公司西安地铁六号线项目部项目副经理,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了西安地铁三号线、五号线和六号线的施工建设工作。

  “我是陕西富平人,2012年来到西安工作。地铁的施工包括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钢支撑架设等,一开始我负责其中一小部分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2021年2月,我升职为项目副经理,还是施工管理负责人,但管理全盘施工流程,同时负责外部协调。”2月14日,许恒说,他从一名普通的企业员工成长为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待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西安有了自己的家,“感谢我所在的企业!感谢西安地铁!”

  许恒说,作为一名地铁参建者,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看到西安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便利,市民出行越来越低碳环保,其中也有我的一份贡献,我感到很高兴!”

  在西安的11年,许恒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除了交通越来越发达,营商环境、城市面貌、基础设施等都变得越来越好,在西安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2023年,许恒希望,他所在的企业能够继续参与到西安地铁下一轮规划建设施工中,能够继续为西安地铁建设和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我自己也将一如既往地加入到地铁建设中,做最美西安的建设者!”此外,2023年,许恒还有一个愿望,“这些年工作忙,对家人的陪伴很少,今年希望能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家人。”

\

老西安人武女士:

  独特的文化底蕴与不断提升的幸福感

  武女士今年54岁,家住西北大学附近,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几十年来西安的变化在她眼里可谓是翻天覆地。古朴、大气、文化底蕴特别丰厚,武女士说,作为一个西安人她非常骄傲,“前几年我也走了好多地方,不管是沿海的现代化大都市还是内陆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都没有西安这种独特的底蕴,这是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不仅仅是简单通过一个建筑物或是一处历史遗迹反映出来,而是从物到人方方面面的展现,这些都无法直观用眼睛去看,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是根植在西安本源上,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过年期间看到大家来旅游都夸奖西安,我们也是与有荣焉。”

  幸福感,是武女士经常说的一个词,“从我们老百姓自身出发,周边环境的变化最为直观,绿化多了、公园多了,周围设施多了,不仅便利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噪音少了,空气好了,大家的心情和幸福感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谈到西安这些年来最明显的变化,武女士说,“以前外省的朋友来西安,留下的印象都不太好,那个时候绿化、尘土、空气质量都不像现在,这几年他们再来,发现眼前焕然一新,不仅是环境,还有西安人的精神面貌,他们都说现在的西安根本不像一个西北的内陆城市。”

  武女士表示,近年来,不论是环境的改造或是城市的治理还是网红城市的打造,西安都让人耳目一新,“西安有了更多的窗口让外地的朋友们看到西安,改变了过去对西安黄土高原、黄沙漫天的刻板印象,让大家了解到西安不仅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更是一个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化大都市。”

  2023年,武女士希望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希望大家的生活可以随着疫情的过去越来越好,蒸蒸日上!西安也能更加美好!

\

从江苏来西安务工的朱源龙

  感觉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

  朱源龙今年29岁,从江苏来西安务工已经三年多了,目前就职于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我是2020年来的西安,工作领域是建筑规划设计这方面,之所以来西安务工是看中了当时西安建设发展的大环境,因为西安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经济上政府都比较扶持。最有意思的是,我一个江苏人在西安就业,就业的还是一家江苏的公司,江苏的老板,真正的异地本土化,这也反映了这些年来,西安的大环境真的吸引了很多的人来。”

  城市有活力,是朱先生对西安就业环境最深刻的感受,“我觉得西安的创业就业环境很不错,就单从人才方面来说,西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大家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比较激烈,虽然与北上广深那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并且不会有特别大的生活压力。而且从地域,经济、就业环境各方面来说西安都算是西北的领头城市。所以我说不管是从行业环境还是整体的大环境来看,西安都充满了活力与机遇。”

  他说,西安还有一种独特的底蕴,“西安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在还在丰富自己的形象,打造科技城市,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成就了西安不一样的文化底蕴,并且目前西安还在基础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我觉得它不仅仅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真的非常吸引人。”

  对于2023年,朱源龙充满期待,他希望自己在工作上继续努力完善,提高自身能力,争取在新的一年晋升主管!华商报记者 任婷 杨芷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