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9 09:4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中国西北部,位于东经73度32分-96度23分,北纬34度25分-49度10分之间;东西最长达2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600公里;东部与甘肃、青海相连,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邻。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从东北到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同邻国共有5400多公里的边界线,约占中国与邻国边境线总长度的1/4。
   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在历史上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要冲,现在又成为从中国东海岸的连云港连接荷兰鹿特丹的铁路——横穿两大洲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面积]总面积为166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人口]2001年底,总人口1876.1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7%。
  [民族]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据1994年统计,新疆共有49个民族成分,其中人口超过50万的民族为:维吾尔族802万,汉族660万,哈萨克族127.08万,回族77.06万。
  [行政区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解放后建立的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现在自治区直辖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3市,5个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8个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16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11个市辖区。
  [首府]乌鲁木齐市。
  [主要城市]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喀什市、克拉马依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库尔勒市、哈密市等。
 自然条件
  [地形]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貌区,基本类型为山地和盆地,山地约占新疆总面积的42.67%,盆地占57.32%。地貌格局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即高大的山脉与广阔的盆地相间排列,自北向南分别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昆仑山脉最高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天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气候]新疆光热资源丰富,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相对湿度低,夏季干热,冬季干冷,风大沙多,是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南北疆各有相差悬殊的盆地气候和一系列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温南疆为10℃,北疆准噶尔盆地为5-7℃,阿勒泰、塔城地区为2.5-5℃。不同的气候特征与类型,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区域性特征。
  [水文]新疆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融水,共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绝大部分为内陆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流。此外,流量较大的还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余全部是内陆河。新疆的湖泊多为终点湖,面积变化大,位置也常迁移。罗布泊、玛纳斯湖已经干涸,艾比湖近于干涸。目前比较稳定的湖泊有100多个,多数为咸水湖,其中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5个,较大的湖泊有博斯腾湖、乌伦古湖、巴里坤湖等。
  新疆平原地区及诸山间盆地疏松沉积层中,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其主要补给来源来自山口以下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其次是山区裂隙水。
 资源状况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得天独厚,光、热、水、土、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丰富,是我国一个资源性省区。
  [土地资源] 新疆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人均占有量高。农林牧 可利用土地面积达6853万公顷,居全国首位。人均宜用地面积约4公顷,是全国人均占有量最多的省区。但新疆土地资源中宜用地比重低、质量差、结构不平衡,未利用土地面积共9862.03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59.2%。
  新疆土地开发利用率为40.8%,现有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七大类已利用土地共计67.87万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98.57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16.46万公顷,交通用地面积21.73万公顷。水域面积463.05万公顷,其中有可养殖水面33.33万公顷,已养殖水面7.9万公顷。
  [气候资源] 新疆太阳辐射十分丰富,总量为5200-6200兆焦/(平方米·年),在全国主要农业区名列前茅;年日照时数居全国首位;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变化在60%-80%之间,生长季节的4-9月,日照百分率大于全年平均值。但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不够稳定,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新疆的光能利用率平均仅为0.6%。
  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匀,从年平均800毫米至几毫米,相差百倍以上,分布规律为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盆地谷地为少雨中心;年平均蒸发量北疆多在1500-2300毫米之间,南疆为2000-3000毫米,东疆为3000-4000*毫米。
  新疆是多风地区,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疆年风能理论蕴藏量在3万亿千瓦时左右,具有蕴藏量丰富、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时间变化显著的特点。目前全疆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6.77万千瓦。
  新疆是气象灾害的频发区,主要灾害有干旱、干热风、冻害、霜冻、大风、寒潮、风沙、暴雨、冰雹、雪害等,以干热风、霜冻与大风危害最重。
  [水资源] 新疆水资源年总径流量884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5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32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量的两倍多。但因地处干旱,降水稀少,单位面积产水量只有4.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不足全国的1/5,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
  水资源实际变化比较平稳,径流量最丰年与最枯年之比仅为1.5,地下水也十分稳定,但大多数河流年内季节变化悬殊,洪旱灾害频繁;河流和地下水大多数水质较好,分布为北疆优于南疆,西部优于东部,山区优于平原。
  新疆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340条,总蕴藏量为3355.45万千瓦,占全国的4.96%,可能开发的总装机容量为853.51万千瓦。
  [森林资源] 新疆森林资源少,有林地面积小,公布不均,结构不合理。森林仅分布于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的山地中山带和平原的大河沿岸,北疆多于南疆,山地多于平原,针叶林多于阔叶林,且树种单纯。森林资源中有乔、灌木约140种左右;主要造林树种约57种左右,林地总面积约640.09万公顷,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3.84%。全疆森林覆盖率为1.68%,是全国森林资源比较贫乏的省区之一。
  [草地资源] 新疆牧草地总面积达到5160.2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90%。牧草地中天然草地约5139.25万公顷,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约20.99万公顷,山区草地面积占全疆草地面积的58%,可利用草地面积仅次于内蒙古、西藏,居全国第三位。在全国18个草地类型中新疆有11个,世界公认的优良牧草新疆几乎都有,草场质量较好,中等以上草地面积占全疆草地面积约65%,优良草地占可利用草地的38.4%。 新疆天然草场目前只有夏季牧场和夏秋牧场还有较大的载畜潜力,夏季牧场还有大约25%的草地资源未能发挥生产效益。
  [野生动植物资源] 新疆高等植物种类共计129科、797属、3510种。其中药用植物2014种,饲用植物930种,常见的有382种,野生花卉392种,乔灌木140多种。野生植物特有的种、属,几乎每科都有。
  主要野生动物(野生脊椎动物)640种,其中两栖爬行类49种,鸟类394种,兽类135种,鱼类6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一级保护动物27种,二级80种,共计107种。新疆的野生动物特有种多,如大头鱼、新疆北鲵、新疆鬣晰、塔里木兔、普氏野马、野骆驼等,都是只产于新疆的种类。
  [矿产资源] 到1997年,新疆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已探明储量的矿种68种,总潜在价值超过6万亿元。全区已探明的616个矿区中,规模属大型75个,中型169个,小型372个。在探明储量中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41种。一些重要矿产质量较好,富矿比例较高,如煤、铬、蛭石、铁、铜、镍、膨润土、石灰石等,并拥有新疆软玉、钠硝石、皂石、水硝碱镁钒、蛋白石等一部分特色矿产。
  新疆矿产种类多,配套程度高,资源量大,开发利用潜力很大。但地质勘查程度低,部分资源保护程度低。资源远景潜力大的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石灰岩、铜、镍、黄金、铬、铅锌、铍、锂、石棉等。
  [旅游资源] 新疆地域辽阔,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达8765米,鲜明的地域差异与复杂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沙漠戈壁、丘陵荒原、草原森林、冰川雪岭等各色旖旎风光,形成了著名的自然景观。另外,还有西域风情、丝绸之路、丝路奇葩、民族建筑等新疆独有的特色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1998年,全疆接待海外游客20.66万人次,创汇8246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约650万人次,回笼货币8亿元人民币。
 经济建设
  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元之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疆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需求不旺和局部地区农作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振奋精神,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五”计划开了个好头。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4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10.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9.3%、43.1%和37.6%,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898元,增长5.1%。
  市场物价稳中趋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0%。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医疗保健服务、食品和交通类价格涨幅较大,是影响和带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食品上涨4.3%,烟酒及其用品下降1.2%,衣着下降1.3%,家庭设备用品及其服务上涨0.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6.1%,交通和通讯上涨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服务上涨1.6%,居住上涨2.6%。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下降0.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3.6%,蛋类上涨7.6%,水产品上涨0.1%,鲜菜上涨8.6%。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2.5%,房地产价格下降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0%。
  年末在岗职工247.45万人,比上年下降3.3%;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68.4万人,增长17.8%。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22家,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30.5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5.09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38.8%。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2.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非国有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5%。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作物呈“三增、两减”趋势,即棉花、甜菜和特色瓜果园艺生产增加,粮食、油料减少。全年棉花种植面积112.9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6%;粮食种植面积141.58万公顷,下降3.6%;油料种植面积21.76万公顷,下降29.8%;甜菜种植面积8.54万公顷,增长53.3%;蔬菜种植面积12.59万公顷,下降1.4%。全年粮食(含薯类)产量808万吨,下降1.5%;棉花产量 157万吨,增长4.7%;油料产量42万吨,下降30.0%;甜菜产量446.45万吨,增长52.6%;瓜果产量311.11万吨,增长2.7%。畜牧业持续发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4603.7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7%;年内牲畜出栏达2633.83万头(只),增长7.2%;肉类总产量97万吨,增长7.8%;绵羊毛产量6.99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81.09万吨,增长11.8%;禽蛋产量20.37万吨,增长9.9%。全年水产品产量6.08万吨,增长1.2%。
  乡镇企业稳定发展。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80.72亿元(不包括兵团、下同), 比上年增长8.2%;乡镇企业总产值331.60亿元,增长9.7%;完成营业收入337.75亿元,增长10.0%;上交税金10.89亿元,增长8.4%;实现利润21.14亿元,增长10.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80.8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90.06万千瓦,增长8.1%;大中型拖拉机6.56万台,增长5.5%;小型拖拉机27.49万台,增长5.4%;化肥施用量(折纯)82.57万吨,增长4.3%;农村用电量25.47亿千瓦小时,增长4.2%。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313.79万公顷,增长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5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幅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1亿元,下降6.4%;重工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10.7%。
  全年原油产量1946.8万吨,增长5.3%;原油加工量1013.34万吨,增长1.2%;天然气41.74亿立方米,增长17.9%。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增加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投资类工业品的较快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7.8%,钢增长16.2%,钢材增长2.9%,水泥增长9.2%。全年纱产量29.24万吨,下降12.5 %;布产量2.34亿米,下降16.7%。此外,主要工业品中原煤增长0.4%,机制糖增长31.7%,变压器增长56.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6%,硫酸增长4.5%,纯碱增长14.2%,乙烯增长4.8%。但一部分工业品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木材下降63.4%,化肥下降3.3%。
  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01%,比上年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4.67%,上升0.66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9.92%,上升1.03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有所回落。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3.28%,比上年下降1.8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下降0.8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下降2.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上升0.7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减慢0.1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0.3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386元/人。盈利企业盈利额111.53亿元,下降6.2%;亏损企业亏损额21.19亿元,下降25.5%;盈亏相抵后净盈利90.34亿元,下降0.2%。分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实现盈利最多的行业,纺织业亏损较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82.9亿元,增长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主要特点:(1)中央投资增长快于地方。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77.75亿元,增长11.1%;中央项目完成投资324.07亿元,增长19.8%。(2)基本建设投资基本平稳,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8.98亿元,下降1.0 %;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08.57亿元,增长40.0%;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7.34亿元,增长69.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618.84亿元,增长14.1%;集体经济投资25.86亿元,增长13.4%;城乡居民个人投资57.12亿元,增长26.4%。(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投资40.63亿元,增长15.2%;石油工业投资134.5亿元,下降0.6%;纺织业投资8.39亿元,增长45.1%;煤炭工业投资1.81亿元,下降12.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9.93亿元,增长15.6%;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03.34亿元,增长33.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施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4471个,比上年增加14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04个,增加238个;在建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1039.91万元上升为1112.84万元。自治区计划安排的27个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9.64亿元,为年计划的92.7%。其中,泽普石化厂化肥厂扩建、乌鲁木齐机场扩建二期候机楼、塔城铁厂沟电厂扩建、新疆光缆干线波分复用系统扩容改造、国家粮食储备库等10个全投项目,有8个竣工投产和交付使用;塔里木农业灌溉和环保二期、新疆农村电网改造、三大油田新增生产能力等7个计划单项和部分投产项目,全部如期完成任务;红雁池第二发电厂、独山子乙烯改扩建、乌鲁木齐污水处理及绿化、乌鲁木齐外环路、新疆博物馆改扩建等6个续建项目,均达到预期目标;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新疆体育中心、和田机场扩建等新项目顺利开工;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奎-赛高等级公路等预备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67个更新改造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26亿元,为年计划的81.7%。其中:新疆八一钢铁集团高速线材轧机技改项目、新疆天山水泥股份采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建设一条年产3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3个项目、新疆天山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精纺纱生产线改造和新疆屯河公司的果蔬汁加工和番茄制品深加工技改项目等均已投产。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259.74万吨、天然气2.02亿立方米、原煤开采74.40万吨、发电机组容量17.70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1097.30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97.90万千伏安、新建公路68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公里)、改建公路1355.35公里、通信光缆5.14万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33.47万吨/日、改造低产田85.80万亩。
  地质勘查取得新成果。有7个矿区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在鄯善县维权铜银矿普查中发现了自治区第一个中型银矿,已控制银资源量532吨;富蕴县乔夏哈拉金铜铁矿资源量进一步扩大,使矿山开采年限至少延长十年以上;吐鲁番乌勇布拉克盐湖含硝酸卤水制取钾硝酸的工业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发现油气田3个,新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8处,其中:金矿4处,铜矿1处,锰矿1处,多金属矿2处。新探明主要矿种矿产资源量有:煤6.674亿吨,石油1.157亿吨,天然气316.3亿方米,铁矿2642万吨,铜金属量7万吨,铅金属量5.3万吨,锌金属量7.7万吨,金矿金属量7226千克。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35亿元,比上年增长 8.5%,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城市市场增长快于农村。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56.58亿元,增长9.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9.77亿元,增长6.3%,城市比农村快3.5个百分点。二是餐饮业增长快于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零售额44.57亿元,增长16.7%;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6.38亿元,增长9.9%;农业生产者零售额52.28亿元,增长2.0%。
  商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净额314.35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利润总额3.18亿元,增长10.4%;毛利率9.97%,提高1.31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市场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物资流通企业生产资料购进总额18.53亿元,比上年下降2.6%;销售总额达19.03亿元,增长6.3%。
  集贸市场成交比较活跃。到2001年底,全区城乡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318个,比上年减少0.3%;成交金额达186.77亿元,增长18.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下滑。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17.7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8 %。其中出口总额6.68亿美元,下降44.5%;进口总额11.03亿美元,增长4.1%。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95亿美元,下降46.4%;加工贸易出口1.21亿美元,增长89.3%;边境小额贸易出口1.84亿美元,下降68.3%。在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49亿美元,下降11.2%;加工贸易进口0.25亿美元,下降30.4%;边境小额贸易进口7.97亿美元,增长7.7%。
  利用外资有所增长。新签外商投资项目53个,下降8.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35万美元,增长5.8%。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合同金额0.21亿美元,增长1.4倍;完成营业额0.22亿美元,增长2.8倍。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 709.63亿吨公里,增长7.4%,其中铁路399.10亿吨公里,增长12.4 %;公路275.90亿吨公里,增长1.1 %;民航0.63亿吨公里,下降35.5%;管道34亿吨公里,增长6.0%。完成旅客周转量309.50亿人公里,增长5.7%,其中铁路103.9亿人公里,增长6.7%;公路170.30亿人公里,增长7.7%;民航35.3亿人公里,下降5.1 %。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55万人次,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71.8亿元,增长14.6%。接待国际旅游者27.3万人次,增长6.6%;其中港、澳、台同胞5.4万人次,增长14.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99亿美元,增长3.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同口径,下同),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同口径计算,增长18.9%。地方财政支出252亿元(含专项),同口径计算,增长9.2%。
金融保持平稳运行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72.55 亿元,比年初增加141.12亿元,同比少增加162.12亿元,主要是企业存款下降所致。年末企业存款余额691.74亿元,比年初减少7.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4.00亿元,新增85.46亿元,同比多增加1.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4.73亿元,比年初增加182.63亿元,同比多增加112.18亿元。
  证券业继续发展。全区已有上市公司21家,总股本49.37亿股,比去年同期增加5.4亿股,增长12.3%。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区保费总收入3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17亿元,增长14.0%;人身险保费收入19.98亿元,增长27.1%。全区赔款、给付总额达11.8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为7.43亿元,人身险赔给付达4.3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普通高等学校21所,本专科招生4.14万人,比上年增长35.0%;在校学生10.81万人,增长48.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75万人,占44.0%。全区研究生培养单位9个,招生827人,增长52.0%;在校学生1749人,增长46.2%,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44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73万人,下降7.5%;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77万人,下降7.0%。普通高中472所,招生9.35万人,增长21.9%;在校学生22.54万人,增长13.5%。
  全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00.32万人,比上年增长7.4%;小学在校学生243.57万人,下降1.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41%,上升0.38个百分点;小学学生辍学率由上年的0.55%下降到0.2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68%,上升0.34个百分点。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82.02%,上升3.29个百分点;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由上年的3.19%下降到2.88%;初中升高中升学率为34.56%,上升4.26百分点。
  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区成人高等本、专科在校学生1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8.6%;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86万人,下降17.4%;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17.63万人,增长2.2%;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15.91万人,增长11.9%。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32.12万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4.83万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9万人,比上年增长0.3%。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3.1亿元,增长10.7%。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全区已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28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1项,应用技术成果257项,软科学成果7项。全年共受理专利1086项,授权专利755项。全年鉴定技术合同1313项,增长17.4%;合同金额8.24亿元,增长24.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8个,文化馆92个,公共图书馆81个,博物馆 24个,档案馆12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6.2万卷。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4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0座。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91.27%,电视人口覆盖率90.93%。有线电视用户99.09万户,比上年增长1.7%。全区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8个,全年生产故事片2部,译制少数民族语故事片71部,新片发行116部。全年出版各种报纸2.95亿份,各类杂志1100万册,图书7550万册。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5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7个,妇幼保健机构75个;全区拥有病床7.0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医生4.54万人,护师、护士3.1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占总数的34.5%。乡镇卫生院76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2万人,乡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5.9%。
  全区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2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得7个第一名、15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其中,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中,新疆代表团共获得2枚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全区已有全国体育先进县19个,自治区体育先进县21个。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工业污染有所减轻,生活污染的比重继续加大。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削减,排放水平略有降低。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0.72万吨,比上年削减1.1%;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9.23万吨,削减6.1%;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10.96万吨,削减2.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96.34万吨,增加4.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0.73万吨,增加5.2%;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64.3千克,比上年减少2.6千克。全区主要污染物中,生活污染物平均所占比例已接近50%,并呈上升趋势。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状况略有好转。全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有一定改善,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51.0%,三级占21.0%,四、五级占28.0%。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略有好转,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18.0%,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三级占52.0%,持平;四、五级占30.0%,下降4.5个百分点。全区有60.0%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标,增加14.5个百分点;各功能区噪声超标率白天增加6.6个百分点,夜间下降3.3个百分点。
  全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比上年增加3个,总面积20.42万平方公里,增加28.1%,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2.3%;建成生态示范区7个,增加2个,总面积11.06万平方公里,增加27.3%,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7%;烟尘控制区63个,面积344.8平方公里,增加17.9%;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面积268.1平方公里,增加38.6%;建成全区第一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塔里木河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十二、人口
  据200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区年末总人口1876.19万人,比上年增加27.19万人,增长1.5%。分城乡看,城镇人口633.21万人,增加7.9万人,增长1.3%,城镇化率为33.75%;乡村人口1242.98万人,增加19.31万人,增长1.6%。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6.82‰,死亡率为5.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1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0元,比上年增长13.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060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0元,增长9.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4平方米,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8.04平方米,增长4.6%。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0318元,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8%。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有127.4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4.3%;有110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增长4.8%;有35.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增长4.7%;有11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增长30.7%。城镇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大发展,已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28处,增长5.8%。全区已有21.9%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全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24.07万人,增长1.6倍;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1万人,增长1.4%。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477个,床位8539张,收养人数8239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7000万元,增长43.9%;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075万元,增长2.2倍;接受社会捐赠562.2万元,增长26.1%。


注:①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 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乡镇企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 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独立 核算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
  ②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资料来源:《2001年新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国地区发展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