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凝聚着宝鸡方志人数十年心血的《宝鸡市志(1990—2010)》出版面世。这是一部记录宝鸡20年发展历程的百科全书,是宝鸡方志事业取得的又一个丰硕成果,是宝鸡文化建设的又一件盛事。该志是1998年出版的《宝鸡市志》的续志,全志分上中下三册,共408万字。卷首设凡例、总述、大事记,卷中设46编,卷末设附录、前志人物补遗和编志始末,收入地图6幅、照片338 幅。该志的编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全面反映了宝鸡市1990—2010年间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宝鸡深厚的人文积淀和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为了能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了解这部志书,利用好这部志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两步成志,广征博采,志书资料详实
新编《宝鸡市志》采取先编纂部门志,再总纂市志的“两步成志法”。2003 年10月,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宝鸡市续修地方志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两步成志”的工作方法。此后,各部门、各单位陆续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编纂委员会或编纂领导小组,确定专兼职人员组成编写组,开始编修部门志。市地志办全程指导各部门的修志工作,包括篇目大纲的审定、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评审志稿等。十余年间,全市共计出版市级部门志60余部,学校志、医院志、厂矿志等20余部。由于供稿单位都经历了完整而规范的志书编修过程,部门志资料收集和志稿撰写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在进入市志总纂阶段后,各单位提供的市志总纂资料普遍全面系统,质量较高。相较于部门不修志,直接提供资料的“一步成志法”,宝鸡市的“两步成志法”在市志资料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方面的优势特别明显。
除了通过官方途径收集资料外,市地志办还广泛向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征集资料,先后两次印发关于征集市志资料的通知,征集到大量专业性、特色性资料,如:太白山管委会、法门寺管委会提供了太白山、法门寺的相关资料,王长虎、孔润年、林志贤等专家提供了周秦文化、张载关学、宝鸡铁路等方面的资料,市摄影家协会提供了高质量的照片资料。同时,我们还通过上门对接、开展调查等方式,补充完善了全市正高级职称人员名录和基本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文艺作品、前志人物补遗等资料。
资料性是地方志的基本属性。《宝鸡市志(1990—2010)》的编修工作由于采取并坚持了上述工作方法,志书的资料性得到了充分保证,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地情资料库和地方百科全书。
二、规范编写,注重质量,志书内容准确
新编《宝鸡市志》严格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等法规要求,遵守“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坚持志体,述而不论”“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诸种体裁恰当使用”等编修原则,按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分门别类设置。志书按照先经济基础,后上层建筑的原则,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顺序排列。在编章标题的拟定上,尽量做到准确规范,比如,不用习称的“中共宝鸡市委员会”,而用“中共宝鸡地方组织”,因为这一编内容为党在全市的各级组织及其工作,而不仅仅是市级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民革地方组织”等标题同理。人口编的章题不用“计划生育”,而用更具客观性和长效性的概念“人口控制”。
“志属信史”。志书如果不能做到真实、准确,就有可能对社会事业的发展产生误导,甚至造成损失。为此,我们在保证记述内容的准确性方面,始终怀着敬畏的心理,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疏忽。对于前后矛盾的资料和有疑义的内容,比如秦在雍城的建都情况,秦之都邑“汧渭之会”的位置,法门寺的建寺时间,宝鸡历史沿革中的名称变更、疆域变化,经济社会的关键性数据,人物的基本信息和事迹等,我们查阅资料、反复研究,多方求证。实行主编、副主编、执行副主编和各责任编辑负责制,分工审改、交叉审改,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确保志书内容客观准确。自然地理、方言、周秦文化、青铜器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邀请了宝鸡文理学院郭俊理、陕西师范大学吴媛、宝鸡市文物局原局长张润棠等相关专家修改把关。市地志办原主任王建章始终关心和亲自参与了市志的审稿工作,孜孜不倦,热心奉献,为志书的完善付出了很多心血。
新编《宝鸡市志》对涉密问题非常重视。志书初稿完成后报送保密局进行保密审查。根据保密局提出的六大类涉密问题。我们又分别以文件形式送至市人防办、公安局、政法委、统战部、法院、检察院。六家单位分别对志稿相关涉密内容进行了删除和脱密处理,如政法队伍的涉密数据、人防设施的涉密信息等。市地志办对修改后的志稿进行了认真核查和统稿。经过层层把关,新编《宝鸡市志》做到了记述有度,合乎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承续前志,力求突破,志书时代特色鲜明
新编《宝鸡市志》作为一部续修志,承续了首轮《宝鸡市志》的基本体例和编写方法,比如编章体结构、先经济后政治的排序、以事系人的记述方法等。另外,新编《宝鸡市志》编、章的无题小序非常注重对1990年之前事物(即前志所写内容)的追溯,比如,工业部类各编章的无题小序首先记述宝鸡各个工业门类开始出现的时间,20世纪宝鸡工业的发展轨迹,然后在正文部分开始记述断限内情况;政治部类各编章无题小序对机构的始建情况也进行了上溯。这种做法使得新志与前志做到了有机衔接。
在承续前志的基础上,《宝鸡市志(1990—2010》也力求突破,尽可能鲜明地呈现时代特色。此次修志所记述的20年,正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是实行改革开放并不断深化各方面体制改革的20年,也是通过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的20年。市志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或设专章,或在相关节和目中重点记述,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浓墨重彩地书写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进程和宝鸡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部类中,农业编记述了土地承包、税费改革等涉及农业农村的多项体制改革;工业概略编重点记述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的体制改革;建筑与房地产业编记述了住房制度改革;商贸服务业编记述了国有商业及粮食、供销和外贸等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政治部类中,人民政府编以“政府运行”为题,记述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决策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等体制改革。文化部类中,文化传媒与新闻出版编列专章记述了文化体制改革。
新编《宝鸡市志》在记述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同时,还记述了不少首轮《宝鸡市志》没有记述或记述较少,但恰恰能体现时代发展新成就的内容,如:环境与保护编记述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以及对市区河道的综合治理;农业编记述了农业综合开发及扶贫开发;林业编记述了绿色宝鸡建设;人民政府编记述了信息化建设及招商引资与经济协作;政务编详细记述了社会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详细介绍了遗产项目、项目代表传承人及遗产保护情况;社会编没有照搬首轮市志的风俗、方言内容,而是用简练的语言,记述了习俗、语言等在新时代的渐变。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在新编《宝鸡市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选取亮点,大胆扬长,志书地方特色突出
地方志是一“地”之“志”,唯有突出地方特色,才能避免“千志一面”,才能更有个性,更具资政育人的价值。新编《宝鸡市志》准确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事物,或在篇目上升格设置,或在记述中增加篇幅,志书地方特色比较浓厚。
(一)突出地方自然资源优势 志书将“太白山”从“自然地理”编中提出来,进行升格,设置了“太白山”专编。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自古以来为中华名山。志书“太白山”编共3章13节,详细记述了太白山的山域、山系、水系、地貌、冰川、交通、药材、地热资源、景区景点、登山线路等内容,尤其对太白七药、温泉、“八景十胜”等具有特色的内容记述得尤为充分。宝鸡地形多元,地貌多样,山、川、塬兼备,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志书在自然地理、林业、畜牧业等编以及附录中,用100多个页码详细记述了宝鸡的矿产、古树名木以及珍贵动植物,凸显了资源优势。
(二)突出地方历史文化优势 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新编《宝鸡市志》在历史文化方面用力最多。志书在文化部类专设了“炎帝、周秦文化”“张载关学”“法门寺”“青铜器”四编。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诞生于宝鸡,其姜炎文化为华夏文明根系中重要的一脉。周人在“堇荼如饴”的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以农立国、以德治国,制礼作乐,发展壮大;秦人在宝鸡境内的“汧”“汧渭之会”、平阳、雍城先后经营400余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周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大胆谋篇,升格记述,给予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以应有的地位。北宋思想家张载在今眉县横渠读书讲学,创立“关学”,其著名的“横渠四句”和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等伟大思想植根宝鸡,泽被后世,新编《宝鸡市志》予以重点记述,亦是义不容辞。另外,志书将法门寺与青铜器从文物与旅游编中析出,分别专设一编,也充分体现了宝鸡的文化特色。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修塔建寺,曾出土秘色瓷等大量珍贵文物;宝鸡境内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品位之高闻名中外,享有中国“青铜器之乡”美誉。志书对法门寺、青铜器设置专编,运用大量可靠资料,对法门寺的建寺历史、发掘过程和宝鸡青铜器中的代表性器物进行详细记述,突出了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这几个专编也成为新编《宝鸡市志》最具史料价值、最吸引读者的内容。
(三)突出地方产业优势 宝鸡是西北工业重镇,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一五” 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宝鸡布局了一批工业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宝鸡逐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钛及钛合金、烟酒食品、能源化工、优势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集群,拥有陕汽、吉利、东岭、西凤、石油钢管等一批龙头企业。为此,新编《宝鸡市志》打破了一般志书只设工业编的常规,设置了工业概略、装备制造工业、金属冶炼及加工业、食品与烟草工业、西凤酒共5个编,将优势工业门类分别设编,增加记述容量,凸显发展特色。其中,西凤酒编是从食品与烟草工业编中再次升格单独设置的。西凤酒是中国四大老牌名酒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凤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对西凤酒的酿造历史、酒乡环境、酿造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西凤酒文化做了准确细致的记述。地方产业中,最有渊源、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得到了凸显。
五、图文并茂,精心设计,志书整体厚重大气
“一图胜千言”,图片在呈现事物特征方面具有文字无可比拟的生动性、直观性。我们在编纂《宝鸡市志》的过程中,把图照的收集和编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向市级部门、县区、摄影家协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多方征集,共收集到2000余幅照片。经过反复比较,从中精选照片338幅,其中特辑照片215幅,随文附图123幅。特辑照片涵盖全市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分为宝鸡之宝、地标建筑、重大活动、城市建设、交通设施、工业强市、农业水利、风景名胜、历史文物、社会事业等17个专题。其中,宝鸡之宝专题包括何尊、九成宫醴泉铭碑、石鼓三种国宝级文物;地标建筑专题包括青铜器博物院及石鼓阁、宝鸡文化艺术中心、宝鸡大剧院三处最具特色的地标建筑。这两个专题放置在最前面,使读者一翻开志书,就能对宝鸡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变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全志的随文附图按照“图随文走”的原则,精心选择编排,证“文”之所言,补“文”之不足,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新编《宝鸡市志》收入宝鸡市政区图2幅,城区图、地势图、交通图、旅游图各1幅,共计6幅地图。地图均委托西安地图出版社规范制作,地图初稿形成后,经过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民政局、交通局、旅游局和各县区的两次修改完善,最后报宝鸡市抗震勘测管理中心审查,取得审图号。6幅地图要素齐全,制作精良,提高了志书的使用价值。
在志书的装帧设计方面,我们着重突出两个关键词,一是“厚重”,二是“大气”。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源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宝鸡的底色。同时,新编志书记述的是开放发展的20年,宝鸡的城市精神是“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大气”是新编《宝鸡市志》要呈现的风貌。为此,志书的护封、封面均采用古朴厚重的土黄色。护封的底色使用了石质纹理,质感逼真。书名红色,庄重醒目。护封正面图案是宝鸡的文化地标——青铜器博物院。建筑物巍然屹立,中轴对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雄浑大气之美。护封背面为何尊的图片,衬以何尊铭文,其中“中国”两字进行了突出显示。何尊是宝鸡出土的青铜重器,尊内底部所铸铭文中有“宅兹中国”四字,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护封文字和图案全部采用压凹、覆哑膜的工艺。封面采用彩烙纸,宋体竖排“宝鸡市志”四字,左上方是宝鸡的城市标志——腾飞的红色凤凰。志书的环衬均为绛红色,前环图案为逨盘铭文,后环图案为四十二年逨鼎铭文。志书页眉左上方为凤凰图案,右上方为何尊图案,两相呼应,体现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并重之意。志书每一编的首页为彩图形象页,背面为该编的目录,这种设计独具一格,既美观又便于阅读。全志采用全彩印刷,印制精美。
《宝鸡市志(1990—2010)》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部门组织实施,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下,“众手成志”的结果。志书的顺利出版得益于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宝鸡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体编修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得益于出版和印刷单位的努力付出,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我们向所有为这部志书付出心血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方志工作者,能为陕西志库再添新作,为宝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方志力量,我们深感欣慰!同时,由于志书横涉百业,纵记廿载,纵然不遗余力索考打磨,终不免有疏漏不足之处,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朋友在阅读中提出宝贵意见,以待勘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