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西安都市圈范围确定:4市1区25个县(区、市)都是“圈里人”!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3 15:11

图片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4月1日上午,陕西省政府举行专题发布会,正式公布了西安都市圈具体范围,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涵盖4市1区25个县(区、市)。西安都市圈=西安(含西咸新区)+咸阳8区(县)+渭南3区(县)+铜川1区+杨凌示范区。

西安都市圈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图片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已经成为承载发展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空间载体。

西安都市圈地处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最好、经济人口承载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大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在关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下,咸阳、铜川、渭南、杨凌等地以西安为中心,相向一体化发展、协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西安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西安都市圈空间形态已初步形成。

去年以来,陕西省政府以完善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迈出了坚实步伐,也为西安都市圈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可以说,培育建设西安都市圈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

重点把握5个方面

图片

1、始终紧扣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基本内涵

把西安都市圈的发展置于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围绕强化西安引领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支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科学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2、始终贯穿高质量发展的主题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着力破解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短板等问题出发,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都市圈在创新、开放、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动能。

3、始终突出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主线

围绕空间规划、产业分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对外开放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健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向同城化维度迈进,进而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4、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地位

着眼于发挥西安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把创新作为推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全力做强创新驱动发展引擎,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5、始终贯穿同城化的基本理念

以加强有效制度供给为关键,强化城市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建立完善政策协同、要素流动、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资源优化整合,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全文共分为12章40节)

图片

第一章:是规划背景。

主要介绍了西安都市圈的发展基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重要意义。

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十四五”时期,推动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

第二章:是总体要求。

明确了西安都市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西安都市圈建设,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城镇联动发展,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健全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提出,坚持统筹规划、一体布局;坚持创新引领、开放支撑;坚持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坚持绿色发展、集约高效;坚持改善民生、共建共享,5项基本原则。统筹安排2025年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圈内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市间同城化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

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图片

第三章:是优化都市圈发展空间格局。

都市圈范围,代表了中心城市跨行政区域统筹配置资源、向外直接辐射功能的范围。以通勤联系为基础,从人口流动范围、交通可达性、产业协作紧密程度、企业分支机构设置以及投资强度等多维度进行分析识别,兼顾区域生态保护和文化联系等因素,划定与西安中心城市紧密协作的周边区域边界。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1小时通勤圈”的基本范围,对西安都市圈范围进行了反复界定和甄别,确定出都市圈包含的县级行政单元。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了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

主要包括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推动形成东西、南北两条发展轴,推动重点功能组团建设,以及促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

“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国土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核心区是都市圈的人口、经济和创新平台、科教资源密集区,是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两轴”,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的产业集群,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

“多组团”,是着眼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积极推动重点毗邻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组团,形成都市圈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不同功能单元,多点支撑都市圈发展。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

图片

制图:搜狐城市

第四章到第十一章:是西安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

西安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共八个方面。其中包括: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统筹推进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综合性现代交通网络,协同打造数字智慧都市圈,提升现代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 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 产业分工协作方面,统筹产业布局,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

▶ 扩大改革开放方面,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一体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塑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突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健全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强化政策协同,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健全城市安全防控体系。

▶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统筹都市圈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世界级核心文化发展示范区。

▶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图片

第十二章:是规划实施保障。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出台实施,是提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支撑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优化经济人口布局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对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下一步,将全面抓好《规划》各项任务落实,大力推动都市圈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都市圈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西安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的主体

如何发挥好龙头引领作用,

辐射带动其他城市一体化发展?

图片

西安一小时通勤圈

一是西安作为西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承担起城市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任务。西安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唯一特大型城市。长期以来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城市病难以消除,需要在都市圈更大范围进行全面统筹、科学布局,实现中心城市“瘦身健体”,纾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兄弟城市实现同城化融合发展。

二是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发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将努力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摆脱各个城市单打独斗的孤立局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借助都市圈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

三是西安作为都市圈的中心城市,要进一步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要打造高度融合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降低农村对外交流成本,分享城市发展红利,努力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城乡人员双向流动,使农村居民能够更好地分享城市就业创业机会,融入城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四是顺应区域协调发展规律,借鉴发达城市圈的经验,与都市圈各兄弟城市一道,把都市圈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分工协作和经济联系,增强面向都市圈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提升西安对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

西安市下一步将如何落实好《规划》?

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

图片

一是细化分工方案,实化工作举措。作为都市圈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将围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在省发改委的领导下,会同都市圈内各兄弟城市具体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推进举措,力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共同把《规划》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二是建立省市推进机制。由于都市圈内涉及省内多个城市,需要我们共同建立常态化同城化推进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形成省上和四市一区合力建设西安都市圈的良好格局。

三是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下一步,将按照省发改委制定的年度工作要点,扎实推进今年7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任务。

四是强化政府主导的跨行政区合作。重点推动企业间的产业合作,建立统一的资本市场、消费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

五是培育都市圈核心产业。发展都市圈内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协作水平,加强都市圈内企业跨区域创新合作,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六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通过建立高铁、城铁、地铁、高速公路等多层次交通体系,建立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今年将加快地铁16号线、地铁10号线、地铁1号线三期,和16条主干道工程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以5G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七是实现优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扩大西安都市圈公共服务辐射半径,推动都市圈内合作办学,建立医疗联合体,鼓励共享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馆,建立生态环境共治共保机制,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十四五”期间

建成“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

图片

“十四五”期间,西安打造都市圈快速通勤网,结合现有铁路资源,适时启动市域(郊)铁路及市域线相关建设,提升都市圈中长距离交通出行品质;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及低运量轨道建设,实现多网间便捷换乘,无缝衔接,加快形成服务西安都市圈范围快速联系多层次轨道系统,建成“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继续推进区域路网融合发展,统筹都市圈内道路资源,逐步构建都市圈“七横七纵”城市快速路体系,建立便捷高效的城区对外交通骨架,分流和隔离核心区的过境交通,提高城市内外交通的转换效率,减少核心区的交通与环境压力。

图片

图片

都市圈快速通勤网重点工程分别是:城市轨道及市域(郊)铁路继续推进地铁三期建设,建成地铁6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8个项目和高新有轨电车试验线项目。五年计划建设地铁170.4公里,有轨电车17.5公里。五年计划建设城市快速路319.3公里。城乡一体普惠交通网重点工程五年计划建设704.6公里。

到2025年,将西安建成交通强国典范城市,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