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降 北方多地“看天”供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0 03:01

  进入11月,冷空气接连造访,气温骤降,北方地区迎来供暖季。气象部门立足天气变化情况,助力各地科学决策供暖时间,为“看天”供暖贡献气象智慧。

  天津:推动“智慧气象”融入供暖

  11月1日零时起,天津市正式供暖。10月16日,天津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组织召开2020至2021年采暖期供热气候专题会商。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力公司、能源集团等有关部门参加会商,根据市气象局预报意见商讨研判供暖启动时间,重点针对供暖启动各个环节的“窗口期”及提升供暖品质等进行深入沟通,联动做好供暖期各项保障准备。

  天津市气象局立足科技创新,加强跨部门合作,推动“智慧气象”与“智慧热网”的融合发展,形成新型供暖气象服务模式,并依托智慧气象一期工程项目建成供暖气象服务平台,已在7家供暖企业进行试用,实现基于用户位置和属性的个性化产品服务。

  市气象局将继续加强科研攻关,提升供暖气象服务能力,助力天津供暖服务质量提升和城市节能减排。(苗芮 于佳卉)

  河北:多地启动“定制式”供暖服务

  10月23日,河北省气候中心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报送了11月15日前的主要天气过程预测,为本年度供暖单位合理调度与运营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每年供暖前,省气象台都通过电子邮箱、微信等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天然气应急调度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发送供暖期气象服务产品,遇到重要天气过程会适当增加发送频次。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石家庄市供热管理中心于10月15日印发提前启动供热运行的通知,要求最晚供热运行时间为11月10日零时;如遇特殊天气,与气象部门进行协商,并视天气情况随时启动供热。10月27日,张家口市出现低温天气。22日起主城区各供暖企业开始冷运送水,并逐步升温,26日正式供热,室内温度达标。

  在保定市供热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智能供热管理服务平台”对全市供热管网进行监测分析。今年,市气象局与市供热管理中心建立每日天气会商综合研判机制,加强对平均气温和气温日变化的预报,指导供热企业提前做好调度工作,使平台更好地发挥供暖及时、智能、清洁的优势。(马洵 买文明)

  内蒙古:科学研判 节能供暖

  进入10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加强与热力等单位合作,通过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实现节能供暖。

  受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多地自10月中旬开始气温降幅较大,呼和浩特地区降温明显,气象与热力等有关部门经过会商后,决定提前供暖。城发供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利勤介绍,11日晚,所有的热源厂点火开栓,10月15日城发供热公司全部供热区域正常供热。

  在每年的供暖期,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每天为呼和浩特城发供热公司提供未来24小时整点精细化气温预报、体感温度预报,为错峰供热、供电负荷提供科学建议。

  此外,气象部门还为供热公司提供周预报、月气候预测以及寒潮、暴雪、大风等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警等产品,使其合理安排能源运输,实现科学供暖、节能降耗。(余亚庆 高存香 王子健)

   黑龙江哈尔滨:延伸供暖专业服务

  10月20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始正式供暖。哈尔滨市气象部门为担负着全市43%供热任务的哈投集团,提供未来3日逐小时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天空状况、风向风力预报及空气扩散条件指数,以减少因气温升降造成的热能损耗,减轻强降温天气对供热系统的冲击,进而降低供热成本,提高用户满意度。

  同时,哈尔滨市气象局将提供分区差异性预报,并将服务延伸至抢险调度、供热量计算、风险评估等方面,实现节能减排。(韩基良 刘颖)

  吉林长春:服务企业 “智慧供热”

  与往年的逐渐降温不同,随着10月21日一场秋雨,长春市出现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长春市气象局与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加强部门联动,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依据市气象局提供的气象预报产品及气象数据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加强协调调度,服务热力企业“智慧供热”,有效应对寒冷天气。

  “在得到降温信息后,我们自有热源的锅炉负荷就会提升。”长春供热集团新诚供热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遇寒冷天气,该公司运行锅炉的出水温度会相应提高4℃至5℃。

  长春市气象局依据冬季供暖气象指标,通过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共享预报服务产品和数据,每天向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提供供暖气象等级预报和供水、回水温度预报产品,以及逐时气温、湿度、风力等实况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供暖,有效提高供暖效益。(刘明奇 佟津)

  辽宁鞍山:“看天烧煤” 科学保温

  今年供暖季,辽宁省鞍山市气象部门主动向供暖企业提供“供暖气象指数”及气温和风力、风向预报等重点信息。此前,鞍山地区采暖运行缺乏科学指导,采暖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再次升级的供暖气象指数接入供暖企业内部指挥平台,供暖企业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随时掌握天气情况,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安排供暖生产,操作更加方便快捷。40多家供暖企业根据“供暖气象指数”等数据,及时调控锅炉热力参数,确保居民室温达标,达到高效供暖、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多重效果。(于淼)

  微聊天:智慧气象,让供暖更有弹性

  对于依靠暖气过冬的北方群众来说,幸福莫过于在气温骤降时听到提前供暖的消息。这些年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或延迟供暖已然成为惯例,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随着公众对供暖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对节能供暖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之天气预报服务愈加精准和智能,催生出更加精细化的弹性供暖服务。

  以北京为例,自2010年4月起发布的供暖气象指数预报至今仍在沿用,但仅分为5级的指数及其对应的三种服务建议——“少量供暖”“中量供暖”“大量供暖”稍显粗放。不过,今年3月,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和冷空气造访,北京城镇居民供热时间延长9天。其间,为了让居民感到温度适宜、不冷不热不燥,基于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精细化调温”“个性化调温”等一系列供暖新做法已经应运而生。

  从科学的角度看,日升月落,一日中的天气,从日照、气温、降水、湿度到风力变化何其之多,家家户户的住宅条件也不尽相同,若是供暖的水温一成不变,那么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或是住在保温好的房子里,人们就会感到燥热。反之,天冷的时候,或是住在保温条件差一些的房子里,人们又会觉得暖气不顶事儿。所以,为了让更多人住得更舒适,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气象与供暖的智慧联动势在必行。

  当前,随着智能网格预报的不断发展,气象部门具备了更强的服务弹性供热、智慧供暖的能力,有些地方也开展了精细化服务供暖的尝试。比如,一些地方的供暖气象指数不但参考了气温、日照、风力和空气湿度等气象因素,还综合了供暖面积、房屋结构、锅炉大小和能源燃料等固定因素,并相应增加了指数的等级数量。

  “群众关心的,就是我们尽心的。”又一个冬天即将到来,智慧气象和弹性供暖的探索也已“上路”。(吴彤 张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