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就是天津人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6 07:59

各地在文旅方面疯狂上分

大家几乎都亮出了自己的看家绝活儿

天津大爷

凭借从小玩到大的跳水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互联网

成了新晋“顶流”

又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天津人的

“天天乐道,津津有味”

天津人“刻在DNA里”的

才艺和乐观

又藏不住了

世界上的城市无一不是复杂多面的

但是天津格外复杂

天津卫

比起从网络上流传开的“哏儿都”

“天津”这个大名

历史要悠久得多

在屈原的《离骚》中

就有这个词的身影

“朝发轫于天津兮,

夕余至乎西极。”

“津”是渡口的意思

这里的“天津”

说的是天河的渡口

而“天津”这块土地真正得名

是明朝时候的事情

明建文二年

燕王朱棣率兵经直沽渡河南下夺取政权

1403年改元永乐

成了皇帝

他经过的渡口

也就自然成了“天子之渡”——“天津”

大多数的古城都叫做“XX城”

而天津却是“天津卫”

一个“卫”字

道出了天津在古代作为军事重地的地位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

东临渤海、北依燕山的天津

在当时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

到了清朝三卫合一

归并于天津卫

名字也就叫响了

除了军事

漕运是天津另一个重要的标签

“九河下梢天津卫

三道浮桥两道关”

“九河”中的“九”是个虚指

说的是海河密如蒲扇的水系

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

大清河、永定河

在天津市区三岔河口汇入海河

又经海河流入渤海

因为这样独特的地理样貌

天津自古就是重要的水陆码头

樯帆林立、船只往来,好不热闹

漕运兴盛,海河蜿蜒流淌

天津傍河建城

街道、建筑亦是依河而建

这直接导致了如今天津人的普遍“缺点”:

分不清东南西北

外地人来天津

想要问路

你能听到天津人热情的回答

“左拐简直走再右拐然后左拐”

估计你听完就一定……

更迷糊了

迷糊不要紧

反正在这

哪哪都挺有意思

天津

是个让人觉得津津有味的地方

天津味

津津有味不假

但到底是个嘛味儿

一句两句真的说不清

毕竟这座城市有着自己“拧巴”的一面

天津味里有那么点洋味

五大道、意风区

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

这里有上千幢漂亮的小洋楼

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欧洲建筑

你在这里都能找到

每幢小洋楼斑驳的墙上

都雕刻着一个岁月留痕的故事

“吃尽穿绝天津卫”

正代表着过去一百多年里

那个新潮、奢靡、风光无限的老天津

天津味里还有点儿市井的俗味

码头文化是天津重要的基因

人员来往

五方杂处

天南海北都在这里碰头

天津有着接地气的市民文化

代表性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

都是通俗明快的路子

天津也有点江湖气

既重义气

也讲实惠

当然也少不了

海风带来的咸味儿

海河水里的腥味儿

家门口早点的香味儿

……

天津胃

“卫嘴子”还有另一个含义:

爱吃而且懂吃

天津人的嘴极刁

吃的花样也多

天津海鲜、河鲜也好

“春蛤蜊,夏吃虾,秋螃蟹,冬熬鱼”

哪个季节嘴都不闲着

天津人常挂在嘴边的老话儿

“当当(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

就足可见其对美食的“执念”之深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作为一日之始

“吃好早餐”更是天津人心目中

每日大事之一

早点

绝对是天津人一天的精气神儿

除了今年春天火出圈的西北角

天津的早点可是藏在每个人的家门口

“天津早点好,处处西北角”

放眼望去

天津街头

各式的早点铺和路边小推车

总是挤得满满当当

锅巴菜、老豆腐、面茶、茶汤、菱角汤

卷圈、炸糕、糕干、

牛肉饼、油条、煎饼果子

……

在天津

早餐“报菜名”也能来一段贯口

单说“果子”这一项

就有果篦、糖皮儿、鸡蛋果子等好多种

要是在天津住上一个月

早餐都不用担心重样

甜味咸味

包含人生百味

南来北往

总能抚慰人心

当然

煎饼果子是所有天津人的情结

基本操作流程是:

绿豆面和鸡蛋摊成薄饼

裹上果子(油条)或薄脆的“果篦儿”

最后撒葱花、刷甜面酱

不要试图和天津人

讨论煎饼里的生菜、香肠和辣条

他们一定会愤怒地斥之为“异端”

然后开始长篇大论地

“捍卫”正统煎饼果子的“尊严”

这是天津的人间“烟火气”

也是天津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松弛感”

天津人

对于天津人来说

天津是最好的家乡

说到这里

就不得不提

天津和天津人的关系

就说城市地标吧

北京有天安门

上海有东方明珠

天津也不是没有地标性建筑

天塔、津塔、天津之眼

都在那儿立着呢

可哪个好像也不能作为天津的代表

天津的地标

就是天津人

天津人

就是天津的代表作

天津人总有让人扑哧一笑的能力

1300多万天津人中

当然有许多沉默寡言、生性严肃的人

但要是说天津人中

爱幽默、懂幽默、玩幽默的人

比例比较高

应该没什么问题

也正因如此

它成了许多人口中的“哏儿都”

“哏儿”得俏皮

“哏儿”得率真

那份诙谐幽默的背后

承载着这里的人们

对生活的热爱和赤诚

天津人

是一种传说中自带笑点的生物

说话跟说相声似的

只要张嘴就是接连不断的包袱

甚至有的时候

明明他们说的内容很严肃

但抑扬顿挫的语调

就是让人觉得乐到不行

就拿称谓来说

天津人特别客气

习惯以孩子的口吻称呼人

女性到天津一般都挺高兴

因为无论老少

都会被称呼为“姐姐”

遇上大爷大妈喊小姑娘叫“姐姐”

保持淡定、欣然接受就行了

对很多天津人来说

逗乐是一种信仰

也是一种本能

一种把个性和语言融合在一起的习惯性的动作

逗乐未必要时时刻刻嬉皮笑脸

但大部分天津人耳濡目染

应当是能够领会幽默的

下到普通市民

上到顶级笑星

这座城市的俏皮话总是层出不穷

天津的交通警示牌

都不得不提示“开车说笑 危及安全”

这可是全国独一份

这样的语言环境

孕育出相声这种表演艺术理所当然

历史上

天津相声名家辈出

而直到今天

听相声依然是大多数天津人的日常

可以说

幽默是相声的血液

相声则是天津人梦中都在念叨的呓语

而且基本外地人和天津人聊天

都会感觉天津人就是在说相声

并不时感叹

你怎么那么逗?

你说相声呢?

只有天津人自己才知道

天津人的话里没有特意藏包袱

天津人也不是都会说相声

甚至天津人一开口

就总让人有种冲动

又想打他

又想大笑

要问天津人幽默的源头

人们总会归结到市井气

这是一座很久没有腾飞

但一直不曾跌落的城市

稳定的生活总要找点乐

这也造就了《杨光的快乐生活》里那句经典的

“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有网友说

全国的快乐分两半

一半在天津

一半在天津以外

没错

介奏似天津

天津这座城市

属于伯伯和姐姐(注意发音)

属于小小子和小闺女

属于二儿他爸爸和二儿他妈妈贤伉俪

属于张二掰先生

属于坐地炮女士

也属于跳水大爷

每个天津人都有一颗有趣的灵魂

善于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仿佛人人都有一种精神气儿

再困难的时候

也能苦中作乐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

天津最火的旅游景点

可能就是天津人吧

编辑 | 霍然

综合 | 国家人文地理、天津往事、中国新闻周刊、新华网、新华社、地道风物、天津市文化旅游局等

原标题:《揭秘 | 天津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就是天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