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常州大学的前身——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分别在无锡、常州两地诞生。沐浴着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以及江苏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春风,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常州大学逐渐从初创时的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纵观其朝气蓬勃的发展过程,石油石化、创新创业、红色文化三大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彼此融合,成为这所高等院校鲜明独特的烙印。
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说:“当前,常州大学正强力推进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学校以高质量党建统领高质量发展,通过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面向国际以及与之融荣与共的战略合作与互动,聚焦立德树人,加强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校党委领导班子在常州大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重温入党誓词
科教城校区(西)·校训石
石油石化:敢为人先 专注有效科研
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40多年来,常州大学为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培养和输送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厚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等众多行业领军人才,更有一大批毕业生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系统成为骨干。石油石化特色已成为常州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常州大学拥有卓越的师资和科研平台,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60%。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
常州大学深化产教融合,紧扣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深度协同推进领军人才培养。为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近几年先后设立了大数据、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消防工程等新专业。为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器人产业学院于2021年1月正式进驻中以常州创新园,将与中以创新园区、固立创新中心一起,为探索实施进阶式项目引领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而共同努力。学校通过与行政链、产业链等良性互动和同步运作,变服务为支撑,引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常州大学已与国内50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5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3个、产学研基地487个、校企联盟432个。
2019届硕士毕业生吴晓鹏在石化工业中心应用实验室做实验
创新创业:融合发展 培养“双创人才”
如何培养双创人才,是常州大学不断思考的问题。为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在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必修课程,分两个学期开展教学,第一学期以课程教师组织在线课程学习为主,并组建项目团队,考核方式为线上测试;第二学期以项目实践为主,实施项目化教学,考核方式为项目考核(编写商业计划书等)。同时面向全校各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培训工作。
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常州大学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总积分排名位列全国第31位、江苏省第6位。金奖获得者“水洗空气”项目团队,得益于学校各层级上下的鼎力支持。学校高度重视大赛备赛工作,校领导统筹推进赛事组织工作,多次慰问参赛师生并亲临省赛、国赛终审决赛现场给予指导,各部门、学院相互配合、通力协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赛前辅导。参与国赛的项目团队经历校内初赛、复赛、决赛,省赛项目选拔赛,省赛网评、决赛,国赛网评、终审决赛等环节,每一环节都会获得全力资源支持。
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常州大学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近3年来,学校涌现了40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3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获得了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内的100余个奖项。
2021届本科毕业生留念
我们毕业啦
红色文化:立德树人 深耕红色文化
6月2日,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常州大学进行,陈群给全校共青团干部、青马培训学员等近300名学生上了一堂主题为《百年党史中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思政课。据了解,全体校领导及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大学生讲思政课已成为学校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同时,学校还邀请学术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道德模范、革命后代、历史亲历者等走进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在线教学、情境教学、访谈教学、现场教学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四个结合”,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思政育人模式。
近年来,常州大学把红色文化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全校齐抓共建红色文化,先后成立了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常州大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常州大学红色文化大数据库等一批红色文化教育与研究平台,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红色五月·铸魂育人”系列活动,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常州大学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抓手和文化品牌之一。
学校举办“千人唱信仰 永远跟党走”的信仰公开课,邀请12个省市专家齐聚常州大学共同研讨中共百年辉煌史,师生用百幅艺术创作展现“信仰之美”,连续举办三届“红色五月 铸魂育人”系列活动,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开发“电子红书图书馆”……近来,常州大学校园里弥漫着“红色氛围”,集中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青年学子与红色英烈进行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用最贴近学生的方式走入大学生心田。
站在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考卷,新一代常大人明确树立了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在建校50周年之际,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跨入江苏高水平大学行列;在建校60周年之际,学校综合办学实力跻身全国高校百强,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
“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常州大学将重点聚焦科技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围绕石油石化行业特色,大胆探索产学研合作实践新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红色育人理念为引领,着力培养面向新兴产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表示。 (刘博 徐寅 庄媛 文/图)
常州大学原创红色音乐剧《白云溪上》
校女子龙舟队在中华龙舟大赛中屡获佳绩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简介
怀德学院
雨后校园
图书馆
一、学院概况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美丽富饶的靖江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学风淳朴,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院办学实力雄厚,形成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为广大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江苏,面向长三角地区。学院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线,坚持本科学历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素质高、竞争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依托常州大学的办学优势以及靖江市提供的优质硬件条件,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一流,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学院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毕业,享受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同等待遇,符合毕业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按照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颁发国家承认的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为引领,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坚持严格管理、积极引导,致力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和个性化发展指导。一、二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三基两能”,即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能力提高、基础习惯养成,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突出;三、四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三专两创”,即专业知识过关、专业技能过硬、专业资质考取,创业意识浓厚、创新能力很强。学院为学生基础能力、特长爱好发展提供多级平台和广阔舞台,长年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科技竞赛、人文情怀、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鼓励学生担任社会工作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毕业班学生党员比超过8%。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学院已为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械、IT、建筑、贸易、设计等行业输送了大量受欢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奖学金设置
学院受奖助学生比例达35%以上,设有校内奖学金特等奖4000元/年·人、一等奖2000元/年·人、二等奖800元/年·人、三等奖400元/年·人,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人均3300元/年),学院联合政企设有“广宇”“光芒”以及政协等社会奖助学金。此外,学院设有一定数量的勤工俭学岗,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提供成长锻炼的平台。
四、招生咨询方式
招生热线:0523-85120288
招生网址:
电子信箱:hdzsb@cczu.edu.cn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常州大学怀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