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推进配售型保障房建设 低收入群体将有机会拥有产权住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2 17:20

  一线城市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正在落地。8月6日,《广州市市本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配售管理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发布,这也是一线城市中的首个实施细则。至此,广州继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以下简称“配售型保障房”)后在制度上又迈出一步。

  事实上,全国多地都已经规划建设配售型保障房。这种住房有什么特点?哪些人可以购买?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吗?

  什么是配售型保障房?

  政府筹建住房低价配售给低收入人群

  去年8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配售型保障房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配售型保障房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以广东为例,此前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而现在,保障性住房被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发展配售型保障房本质上是推动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配售型保障房什么价格?

  低于同地段商品房且禁止市场流通

  在国家提出建设配售型保障房后,广州迅速行动。今年1月13日,黄埔区开建广州首个配售型保障房项目;在7月上旬,广州安居集团在多区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房,将筹建超1万套房源。此次《细则》,就是这些房子建成后如何运转的“说明书”。

  对于公众关心的售价,《细则》明确,由专营机构报送价格方案到广州住建部门,住建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后再报送市政府审定。并且这个价格方案,应当包含由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前12个月项目同地段、同类型商品住宅的市场价格。同时,报价方案要包括土地统筹成本、建安成本、财务费用、销售管理费用、合理利润、相关税费等。也即售价要参考附近楼盘的价格,并且可以计算出建设成本。

  《细则》还进一步明确,单套房屋销售价格在销售基准价上下浮动比例不超过20%。“配售型保障房要求保本薄利,因此价格会比周边楼盘低很多。”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

  另外配售型保障房的流通也受到关注。目前已明确,配售型保障房实施封闭管理,严禁流入商品房市场,但是可以通过回购或内部流转退出。例如,业主后续如果要购买更大的商品房,就需要将配售型保障房退回。

  目前《细则》并未明确具体的回购规则,从已有案例看,主要由专营机构回购。例如郑州明确,由运营公司回购,回购价格按原购买价格结合住房折旧确定,住房折旧按每年1%的折旧率予以核减。

  哪些人群能买?

  广州户籍无房人群可申请

  根据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各地当前重点要保障好两类群体,一类是住房困难未得到解决、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另一类是城市需要引进的科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整体思路是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财产等因素按顺序配售,从困难群体做起,以后逐步拓展范围。

  广州的《细则》也遵循这一思路。配售型保障房申请人需有广州市户籍、在本市无房且申购前3年内在广州市无自有产权住房转移记录、未享受购房优惠政策、累计缴纳社保满3年,单身申请人须年满30周岁。如果申请人属于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技能人才以及广州市人才绿卡主卡持卡人,可以不受户籍和年龄限制,同时缩短社保年限。

  还需注意,配售型保障房和其他住房优惠政策不兼容,即此前享受过任何种类住房优惠政策的,都必须退出才能购买。《细则》明确,将审核包括是否在本市享受购买房改房、解困房、单位内部集资建房、安居房、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新社区住房、落实侨房政策专用房、限价房等购房优惠政策,是否在本市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直管公房等政策性租赁住房,或正在领取住房租赁补贴,或已购买共有产权住房。

  商品房市场会受影响吗?

  前期或将谨慎推进“以需定建”

  在全国范围,配售型保障房规划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北京、重庆、杭州、郑州、西安、长沙等多地均已开工建设,珠三角多地也正有序推进。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住房将遵循“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的思路,朝着“保障房+商品房”转型,这也是房地产的新发展模式。

  随着配售型保障房的到来,不少人也产生担忧:它会影响商品房市场吗?

  虽然配售型保障房不能流入市场,但它在客观上可能虹吸一部分刚需住房需求。由于这类保障房按商品房标准筹建,交通、商业等配套也相对齐全,在低价格的吸引下,一部分原本面向商品房市场的刚需群体可能转向配售型保障房。因此,尤其是在当前住房库存压力大、流通不畅的情况下,配售型保障房更带有竞争的意味,各地在推进上或许也会更谨慎。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指出,当前市场化的买卖市场存在去库存压力,尤其二手房挂牌量高企,如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过大,难免会冲击商品房买卖市场。基于此,她认为短期内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难以超过配租型的保障性住房,并且配售型保障房要坚持“以需定建”。

  但也有专家认为,配售型保障房对商品房市场影响不大。“当前商品房市场下滑的一个原因,是高收入群体不买房、换房群体该换的也基本换好了,但新市民、年轻人等低收入群体本身就买不起商品房,由此造成了需求的断层。那配售型保障房的出现,就弥补这部分需求,从设计上来说对商品房市场影响不会很大。”李宇嘉表示,但他也指出,对小户型二手商品房还是有一定影响。

  在李宇嘉看来,配售型保障房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购房消费逻辑,“即‘先上车、再改善’,急需产权住房的可以先购买,有一定积蓄后可以再换成改善型的商品房。”他也提出,配售型保障房推出后,很多需求会转向配售型保障房和二手房,而改善型需求则转向新房。

  事实上,配售型保障房的实际影响存在变数。一方面,《细则》并未提及配售型保障房是否和公共资源挂钩,比如配售型保障房是否和同区域商品房享受同样的学位、医疗等,也影响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配售型保障房仍是新事物,人们能否接受,从情感和传统认知上都需要转变的过程。

  但总体而言,配售型保障房给低收入人群带来了在大城市拥有产权房的希望。既然作为一种保障性住房产品,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就更应严格确保公平、合规,让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困难群体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