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前期都亳(商丘)230 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16:48

殷商王朝, 是我国三代文明时期的第二个朝代,商汤所建。按流行的说法,商朝起止于公元前 1600 年至前 1046 年 , 相传前后历 17 世 30 王,延续 500 余年。

在我们中国,有不少人知道商朝都城在河南安阳,因那里有一个叫殷墟的地方。商朝是一个多次迁都的朝代,殷墟曾经是商朝的一个都城,但不是商朝唯一的都城,而是商朝晚期的都城。在殷墟这一商朝的晚期都城之前,还有亳(河南商丘)、嚣(郑州西北、荥阳东北)、相(河南濮阳北、内黄南)、耿(今山西省河津市)、庇(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奄(山东曲阜)等都城。

亳,是殷商王朝的第一个都城 亳,原是帝喾之都。《史记正义》引《帝王纪》云:“帝俈(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龆龀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 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成汤),之前任夏朝诸侯国—商国的首领之后,“从先王居”,来到帝喾所都之“亳”。《史记·殷本纪第三》载 :“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 从先王居。作帝诰。”于是自此,“亳”也就又成了商国都城。后来,不少史籍又将“亳” 作为商国的代名词。《战国策·楚策四·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鄗,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商朝建立后,商汤依然都于亳。《尚书·汤诰》载:“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此话是说,商汤打败夏桀之后,回到亳邑,各方诸侯前来朝贺,商汤王乘机向各方诸侯再一次申明他推翻夏桀的原因。这也是商汤成为商朝帝王后第一次向各方诸侯讲话。《史记·殷本纪第三》也记载说:”汤归至于泰卷陶,中垒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

商朝建立后,亳成为商朝的第一个都城。不但商朝的建立者商汤(成汤)都于亳,而且他的继任者—帝外丙、帝中壬、帝太甲、帝沃丁、帝太庚、帝小甲、帝雍己、帝太戊等 8 位商朝帝王也同样都于亳。

《竹书纪年》载:“成汤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注,成汤早已居亳,新建商王朝以后,应将‘居’改为‘都’)《竹书纪年》又载:“外丙,名胜。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 命卿士伊尹。”“沃丁,名绚。元年癸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咎单。”同时,据《史记》记载,商汤及帝外丙、帝中壬、帝太甲、帝沃丁、帝太庚、帝小甲、帝雍己、帝太戊等商朝帝王皆都于亳,而没有迁都的历史。

商朝迁都始于仲丁。即自仲丁开始, 商朝便有了五次(或说六次)迁都的历史。

《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载:“仲丁嗣位,而亳有河决之害,迁都于嚣(《史记》记载为‘隞’),商自此而西矣。”对于商朝都城的几次迁移,《竹书纪年》记载得更清楚:“仲丁,名庄。元年辛丑,王即位,自亳迁于嚣,于河上。”“外壬,名发。元年庚戌,王即位,居嚣。”“河亶甲,名整。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祖乙, 名滕。元年已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 二年,圯于耿。自耿迁于庇。三年,命卿士巫贤。八年,城庇。”“祖辛,名旦。元年戊子,王即位,居庇。”“开甲(《史记》作‘沃甲’),名踰。元年壬寅,王即位, 居庇。”“祖丁,名新。元年丁未,王即位, 居庇。”“南庚,名更。元年丙辰,王即位, 居庇。三年,迁于奄。”“阳甲(一名‘和甲’),名和。元年壬戌,王即位,居奄。”“盘庚,名旬。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七年, 应侯来朝。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

殷商王朝前期都亳 230 年 商朝建立后都亳,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小庚、小甲、雍己、太戊等九位帝王没有迁都的历史,皆都于亳。这期间, 商朝都亳的时间有多长?有学者研究说:“商汤为天子 13 年,帝外丙在位 3 年,帝仲壬 在位 4 年,帝太甲在位 33 年,帝沃丁在位 29 年,帝太庚在位 25 年,帝小甲在位 36 年, 帝雍己在位 12 年,帝太戊在位 75 年。”按 照如此说法,商朝前期都亳的时间为 230 年。查阅文献资料,此说得到印证。

商汤,姓子,名履,又名天乙、天乙汤、大乙、成唐、成汤,商部族首领主癸之子。《史记·集解》皇甫谧曰:“(商汤)即位十七年而践天子位,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

帝太丁,商汤之长子,被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先于商汤去世。《史记》说:“太子太丁未立而卒。”

帝外丙,子姓,名胜,一作卜丙,商汤第二子,死后追谥为哀王。《史记》载:“帝外丙即位三年,崩。”

帝仲壬,亦称燕壬、工壬、其壬、南壬, 子姓,名庸,商汤三子,外丙之弟,谥号商懿王,在位时期商朝兴盛。《史记》载:“帝仲壬即位四年,崩。”

帝太甲,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庙号商太宗。《帝王世纪辑存》曰:“太甲修政,殷道中兴,号曰太宗。孔藂(cong,二声,同‘丛’)所谓‘忧思三年, 追悔前愆,起而即政,谓之明王’者也。一名祖甲,享国三十三年。”《资治通鉴外纪》亦载:“太甲修徳诸侯归之,在位三十三年。”

帝沃丁,亦称羌丁,子姓,名绚,太甲之子,谥号昭王。《中国通史之二·商朝》载: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二十九年。沃丁亦称羌丁、姓子名绚,继父太甲而即位。在位期间,辅政功臣伊尹去世。”《竹书纪年》引《通鉴外纪》:“沃丁在位二十九年。”

帝太庚,又作大庚,姓子名辩,沃丁之弟, 太甲之子,死后由其子小甲继位,谥号宣王。

《竹书纪年》载:“《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太庚在位二十五年崩’《外纪》緃之。” 帝小甲,姓子名高,《史记·殷本纪》说他是太庚之子。谥号敬王。《竹书纪年》云:

“《外纪》:(小甲)‘在位三十六年’。” 帝雍己,姓子,名密,前任君王太庚之

子,小甲之弟、太戊之兄,继小甲为国君。据甲骨文周祭卜辞,断定他定都于亳。雍己

在位时荒废政事,导致商朝逐渐衰落,诸侯不来朝。《古本竹书纪年》载:“雍己…… 王即位,居亳。十二年,陟。”“《御览》八十三引《史记》‘帝雍己在位十二年崩’。”

帝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 名伷,商王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死后其庙号为中宗。《尚书·无逸》载: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 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竹书纪年》亦载:“《御览》八十三引《史记》: ‘中宗在位七十有五年崩。’”

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商朝都亳 230 年。

殷商王朝之都亳,在商丘

本文前面提到:亳,原是帝喾之都;为诸侯时的商汤,“从先王居”,来到帝喾所都之“亳”;商汤为商朝帝王时,先秦史籍没有有关商汤迁都的记载。

商汤之都亳的地望在商丘,这一说法已被公认,且得到不少史籍的证明。

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汤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附近的葛(今河南宁陵北)是夏的属国。汤先以助祭为名送牲畜给葛伯,又派人为葛伯耕田。” 现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载 :“南亳,在今虞城县谷熟集西南三十五里。”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说商》一文中引杜预

《春秋释地》说:“宋、商、商丘三名一地。” 今“宋、商、商丘、亳(南亳和北亳)四名均指一地。”明确指出亳在商丘。《辞海》 的说法更为明确:“亳,古都邑名。商汤时 都城。共有三处,即南亳、北亳、西亳。” 汤“灭夏后还都北亳”,这说明商汤为帝王 后没有把西亳作为商朝之国都,而是回到了商丘之“亳”。

春秋战国时,商丘属宋国。据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证明“宋有亳邑。”同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国语·楚语上》也说:“宋有萧、蒙(萧、蒙:宋公子鲍之邑)。”唐代, 商丘属河南道宋州,宋州宋城在商丘古城这个地方。《括地志》是唐初魏王李泰主编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其对亳有明确的定位。

《史记·殷本纪第三》[ 正义] 括地志云:“宋州榖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即南亳,汤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汤所盟地。”关于商汤所都之亳的地望,历史上曾一度被误认为在河南偃师。对此,西晋学者皇甫谧进行了实事求是地论证。他在《帝王世纪》中说:“学者咸以亳在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西二十里尸乡之亭是也。谧考之事实, 失其正也。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案, 地理志: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是也。汤地七十里耳,葛伯不祀,汤使亳众为之耕,有童子饷食,葛伯夺而杀之……计宁陵至偃师八百里,而使亳众为耕,有童子饷食,非其理也。今梁国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之地, 北亳在蒙地,非偃师也。”皇甫谧又说:“孟子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不祀,汤使亳众为之耕。葛即今梁国葛乡也。若汤居偃师,去宁陵八百余里。岂当使民众为之耕乎? 亳,今梁国谷熟县是也。”晋时,商丘属豫州梁国,都睢阳。谷熟为梁国所辖之地,距商丘古城 30 余华里。从皇甫谧考证的结果看,商汤所都之“亳”即在今日之商丘无疑。

(本文作者系商丘市睢阳区政协原秘书长,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商丘殷商文化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