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营商环境突破年”年终盘点 十个方面着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04:10

  中国经济导报、

讯今年是陕西省市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的第一年。临近年末,宝鸡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提升办公室及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市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今年以来,宝鸡市围绕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总目标,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和民生实事,大力推动改革发展,取得了十个方面的好成绩,为谱写宝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了力量。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围绕“营商突破年”的各项部署,狠抓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坚持不懈提效率、强监管、优服务,全力以赴破难点、疏堵点、解痛点,进一步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建设,“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10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聚力大抓环境,100项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稳步推进。新增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满意度、营商环境便利度等重点指标稳步提升,环境吸引力进一步增强。1-10月新增市场主体3.26万户,总量达28.53万户,同比增长7.74%;前三季度市场主体满意度94.09%,较去年提升2.33个百分点;营商环境便利度90.7分,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一件事一次办”办理全省领先。企业开办、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等14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率先在全省上线办理,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现场会在宝鸡召开。(截至11月)累计办件12739件,事项上线率、办件量均居全省第一;企业开办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网上办税缴费率从90%提升至95.21%,水电气暖报装时间再压减30%。

  三是项目审批总体时限压缩55%。制定《综合施策精准服务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动态管理清单,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工程建设主流程事项由127项精减到43项,申请材料精简64.2%,政府投资和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85和60个工作日,总体办理时限压缩55%。

  四是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举措,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探索“互联网+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5家医疗机构688名护理人员参与30项护理服务,服务居家患者1905人次。大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截止目前,全市38家二级以上医院19项检验结果实现了全省互认。

  五是宝鸡市项目环评实现企业申请和行政审批“一网通办”。从2023年10月27日起,宝鸡市全面启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该系统由企业端和管理端组成,建设单位可通过互联网登入“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企业端,按要求注册完成后即可填写申报项目的相关信息并按要求上传环评材料进行申报;环评审批部门在管理端接到数据后开展材料要件和环评报告审查,形成修改意见并反馈至企业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同一个系统申报、受理和审批,实现了项目环评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环评审批的公共服务能力,让项目建设单位一次申报、审批人员一次办理,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

  六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4户企业荣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领跑者称号,2163.9亩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供应,3489亩土地实现“交地即交证”。

  七是县区改革亮点纷呈。凤县推行周末“不打烊”延时服务、千阳县打造县镇村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新模式、扶风县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治“疑难杂症”3项经验做法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全市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实现数字治理“一网通办”、税务系统“三高”举措助力“个转企”、麟游县优化审批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凤县打造企业便利化注销“四办”模式、眉县“六大行动”助推营商环境、金台区集成改革“金心办”服务品牌、太白县优化飞地经济园区营商环境等24项经验做法在全省宣传推广。

  八是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至10月底,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7.4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8.98%,即办事项占比56.76%,平均“减时间”82.86%。

  九是法治化建设成效显著。创新推出“公安便民利企17条措施”,扎实开展交警“三问三解”(问计于民解民忧、问需于企解企愁、问效于政解症结)活动,实现跨省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企业刻制公章“零申请资料”、九类一般交通违法行为“首违不罚”等,为项目建设、企业经营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清朗的治安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十是监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减轻处罚清单,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人为因素干扰。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市级部门联合抽查检查35次,检查市场主体136户,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平均上门检查频次由31户次/年降为5户次/年,降幅达70%。(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