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N部曲之104:始于颜值,终于内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3 11:53

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有内涵”怎么尽快秀出来?度过看脸的蜜月期之后,“网红”如何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领域,颜值和内涵是一组坐标,催生出四种象限,但即使具备了内外兼修也还存在孰先孰后的出场顺序,内外天生交困如何和谐共生?今天探讨两者的关联问题。

一、由内而外是理想主义,由外而内是现实主义汇报项目的时候,业主往往对侧重性表现出类似【猫和老鼠】的指摘:如果对建筑、外立面、设计感到满意,往往会提出对内容和运营的担忧;如果对业态、运维、逻辑感到挑不出毛病,往往会仁者见仁地纠缠审美。这种看起来的刁难其实不存在,因为业主也是人,也要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效益,也会不自然地产生鱼和熊掌想要兼得的“贪心”,“刁难”恰是业主的负责任。业主方的统筹考量当然要肯定:1、对塑造外在的设计师提醒内容和运维,道理是是对的,因为内容决定空间。商业地产提出的定制化其实不是噱头(虽然常被做成了噱头),因为业态不仅直接决定了空间的尺度设置、陈设要求、结构参数还包括沿途动线,看起来只是某一个空间内部的事务,但其实因为涉及到导流、外摆和推广,其和整个建筑体、相邻商家、公共部位之间的唇亡齿寒密切关联。

2、对精于算计的运维队伍要求审美和设计,做法更没错,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作为业主方,关心和考量成本、运作、能耗、坪效等数据是职责所在,但站在受众和消费者的立场,没有第一眼的惊艳和吸睛就挪不动脚步,而“不进店”就意味着上述所有的阳谋都不会发生,所以——好看虽然俗气,好看虽然势利,好看虽然浅薄,但好看就是所有后续那么多“0”之前的那个“1”,没有好看就没有参与,就没有一切交易的发生。所以,就算业主是“既要又要还要”,其中还被分成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两款侧重,前者偏重理想主义&后者偏重现实主义,不仅都可以理解和接受,而且都是对服务团队的鞭策反射,可以贯彻到过程中做好权衡、侧重、出场顺序。那么,慢慢经验感的设计团队,又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呈现顺序的呢?

二、实操主义的三部曲&出场序其实,对于设计团队“过于强调设计”的不适感,只要换位思考就能豁然开朗。设计团队的主业当然是设计,虽然这些年开始流行“策规一体化”但是作为核心技能的表现力,依旧还是最重要的技能!“有美感的设计、有运营思维的设计、有整体规划高度的设计”林林总总,但最终呈现的还是——设计,既然如此,好看与否就是最直观的客户本能反应。否则,为什么会有效果图这个玩意儿?!举个或不那么恰当的例子,相亲之前介绍人把对方的学历、收入、品行交代了个遍,但是双方见面时候的第一感觉还是帅气或漂亮与否,上述的软实力最多作为“中和”要求在当事人的脑海中进行或锦上添花或利弊对冲。于是,在实操中,设计团队不管有否想到后续的诸多内涵填塞,但在表现形式方面还得遵循着“颜值一定要好”的外在侧重,就算其实“满腹经纶”也是用来应答业主的步步追问,而非一开始在“姿色平平”引发质疑之后的据理力争。建筑和外立面,作为城市更新的颜值类,不管是第一步固定还是最后一步完善,其在方案汇报中都排在第一出场顺位,所以更新的颜值不仅重要,“被重要”也是将心比心。至于内容填充和运营考量,都是建立在颜值满足或保全的基础之上;反之,如果因为内容和运营需要牺牲颜值,设计的吝惜修改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管在设计过程中的先后、强弱、取舍,但在方案呈现过程中,看到的顺位123:1、先把颜值固型;2、匹配响应内容;3、通过运营可持续。但在所见的内里,出场顺序往往有多种变化:要么是“231”:通过调研设定可能的业态,再去匹配运营,最后反馈到外立面;要么是“321”:本身有强势的运营团队协作,尽可能嵌入强势业态,颜值呼之欲出;要么是“1321”:原本对外立面有个粗浅创意,后续通过内容和运营移植,再优化颜值。由此可见,不管哪一种出场顺序可能因人而异,但绝对割裂的“有1没2没3”基本不存在,或者说只是心直口快的业主质疑在先,且容得主创团队娓娓道来。甲方和乙方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业主和设计之间若即若离的切入口差别,之所以说“双甲方”的提法更像是不可实现的图腾,不仅是彼此立场决定的,说到底也是同一个人的眼睛和脑袋内部统筹的结果。

三、折衷主义的权衡每时每刻如果说上面两段,分别是体谅业主和“为设计开脱”,这个看起来的和稀泥有无终章?作为一个第三方旁观这种现象,或许可以这般表态:1、对颜值的重视是双方的默契,无非是业主方善意提醒——不仅要颜值;2、对内和外之间的出场顺序,取决于各人工作习惯,但结果一定要——不仅有颜值。再去洞悉各人的思维习惯使然,在内卷如此激烈的今天,纯粹地“单细胞思维”早已绝迹,无外乎因人而异的侧重与先后。1、由内而外地思考;2、由外而内地落实。作为今天的项目负责人,或许有侧重的个人情怀依旧,但绝对把合理性凌驾于个人喜好之上的做法应该已经很稀薄了,毕竟谁都不愿意和钱有仇,所以内外兼修一定会被考虑。曾经在房地产行业比较盛行的“某项目一看就知道是谁或哪家(设计院)的作品”,其实都是主观因素占据上风的结果,但那是基于一个“造出来就能卖掉”的单边上扬市场行情里。

今天的城市更新,不仅面临要分食有限的商家,更要面临惨烈至极的同业竞争,再大牌的设计师都不能唯我独尊地把业主方真金白银投入的项目当成个人标签的试验田。同样一个大牌设计师,讨论同一个书店业态,前后表态截然不同的背后是市场压力。前两年还言之凿凿:“我说书店就应该以书为主,搞什么餐饮乱七八糟”?!前两天已画风突变,其设计的书店被舆论诟病为“太不像书店”,餐饮不仅有而且比例不小。内外,天生是交困的,因为主角只有一个,大家都想抢着扮演;内外,可以也必须是交好的,争功的结果是毕其功于一役,双输。但关于颜值和内容的“一个都不能少”,终将会一直继续下去,或者说一直“误会”下去。从乐观主义的角度来看,至少今天的实操人心中,都有关联那根弦。

先看到的是颜值,是效果图,是引发想象的“原图”;背后藏着的是内涵,是“为什么”和“怎么办”,只是解释总在疑问后。更内卷的时代,其实是产品力的春天,也是各色人等把主观情绪压缩到最低的客观至上。看脸没错,但请耐心看完,因为内涵无法写在脸上,所以给多几分钟阐述时间。城市更新不是房地产,不是卖完就算,日久见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