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常州段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3 10:15

其中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西起连江桥、东至东方大桥,长约23公里,被列为世界遗产大运河的27段河道之一。江南乃“水乡泽国”,也是运河起源之地。相传早在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无锡梅里一带开凿运河以灌溉、排洪。春秋末年,为满足西征北伐军运之需,胥浦、胥溪等多条运河相继开凿。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吴王夫差刚刚即位,便主持开凿了自苏州望亭经常州奔牛、由孟河出长江的运河,全长170 余里,成为大运河江南段之始。至今,常州市区自西水关沿西下塘、东下塘,穿新坊桥、元丰桥至东水关的河道,仍保留春秋时期的运河流经路线,称为春秋运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开凿了丹徒至丹阳的大小夹岗,大运河由京口(镇江)出江的轮廓初具。自此,常州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有“贡赋必由之路”之称,发挥着漕粮北运、维系国家稳定繁荣等重要功能。城市发展催促着运河不断向南迁移,每一次改道又都带动了运河沿岸新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扩展。由于运河水浅船多,元至正年间(1341—1368)在春秋运河南侧即今吊桥路所在位置修城南渠以分流,明正德十六年(1521)城内船舶完全改行城南渠。明万历九年(1581)常州知府穆炜向南另筑新河,即今明运河所在。旧时常州居民沿河择地而居,现今常州城内保存的七片历史街区或地段无一例外,都与运河水系有关。“一带串一城,众河育群星”。历经2500 多年的演变,现常州中有运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南有扁担河、西蠡河连通滆湖、东去太湖,北有老孟河、新孟河、剩银河、德胜河、澡港河、北塘河、舜河交接长江,河网密布,沃野千里。受到运河生态资源和交通资源的吸引,除了常州城之外,运河及南北支河岸边形成了不少镇村聚落,或沿河而立,或另引新河并沿新河分布,如奔牛镇、横林镇、余巷村、牛塘镇、孟河镇、西夏墅镇、小河镇、魏村镇等。其中孟河镇是古代常州江防要津之门户,现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运河重要地段上,历史上曾经设有诸多著名水工设施,如奔牛闸、天禧闸、孟河闸、小河老闸、魏村闸、石龙嘴、文成坝等,上游来水经常州水系蓄纳吐泄,出长江、入太湖,农田得以灌溉,黎民得以生息。为更好地保护运河遗产的历史风貌,延续运河文脉,常州在2004年结合312 国道改造,开展了运河南移工程。新运河竣工通航后,城区内连江桥至东方大桥河段长约23 千米实行禁航保护。目前,《大运河(常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已经公布实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