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强市工作纪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5 03:49

改革推进质量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天津市改革创新推动质量强市工作纪实

2014年11月27日,天津市质量工作会议在天津礼堂召开。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不久前,质检总局对外发布的2014~2015年度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中,天津市的质量工作名列前茅。这背后的推动力,源自于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

2014年11月27日,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主持召开天津质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质量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民生福祉的生命线、是天津发展的生命线,深刻阐述了质量工作在天津面临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在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奋斗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将质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不断完善“体制创新、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向质量要效益,向质量要发展,实现宏观经济整体质量、微观产品服务质量“双提高”,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市之路的部署要求。

副市长孙文魁多次出席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政府质量奖、标准化等工作会议,对落实质量强市战略部署,创新质量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实施“天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评定天津质量奖作出具体部署,多次召集有关部门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提出详细工作方案。亲自担任天津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千项标准行动计划”,有效保障了天津质量工作的全面推进。

通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强化政企联动、品牌带动、科技驱动、多方联动,天津的质量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质量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质量效益取得明显成效,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不断提升,质量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四位一体齐抓共管质量强市结硕果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成立以来,全面落实天津市质量工作大会确立的 “体制创新、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推进质量强市战略进入了“快车道”。

质量宏观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天津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天津市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加强质量工作的文件。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及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的评价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依据。组织首届“天津质量奖”评审,进一步完善了质量领域政府激励和引导机制,5家企业荣获2014年度“天津质量奖”,两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组织“开展质量攻关,推动万企创新”为主题的质量攻关活动,产品、工程、服务领域的291个项目纳入攻关计划。广泛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活动,营造了“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大力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出台《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市首批自贸区制度创新122项措施中,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牵头承担8项。制定印发了《天津市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目前,已有1219个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自我声明和公开。实行了“第三方检验机构认证制度”,对申请第三方检验检测鉴定机构资质又申请省级计量认证资质的机构,由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和天津检验检疫局进行联合审查,缩短了审批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联合京冀两地质监部门共同签署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标准协作研究,联合发布ETC和老年护理两项地方标准,实现零的突破。牵头制定混合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车用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管理规范2项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组织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计量工作座谈会,形成《京津冀计量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提出共建共享计量技术规范,共享互派计量技术专家资源,建立计量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了京津冀三地认证认可评审专家数据库共建共享、培训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等合作机制。

积极推进品牌战略

天津市场和质量监管委通过驰著名商标、天津名牌、地理标志等方式,大力推进天津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坚持品牌发展道路,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全力打造天津品牌金色名片,拓展城市辐射力、影响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截至目前,天津市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45件,“天津市名牌产品”达到640种,天津市著名商标1323件,“大港冬枣”等6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涌现出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名牌骨干企业,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宁河县“全国采暖散热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滨海新区“全国航母主题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静海县“全国电动车知名品牌示范区”获批筹建。力神电池、海鸥手表等16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京万红”被评为国家质量标杆企业。积极组织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自主创新品牌申报品牌价值评价,推动质量品牌提升。

 

破监管体制难题天津再当排头兵

2014年7月30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天津整合质监、工商、食药三个部门,成立了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形成了新的“市场和质量监管”模式。新的体制突出“质量”元素,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实施大质量市场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更好地为实施质量强市、创造“天津质量”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一二三四”的改革内容

改革以“活力、秩序、安全”为目标,加快建立功能完善、覆盖全程、防控严密、执行高效的大市场监管体制。主要内容概括为“1234”。一是设立“一个监管部门”。整合天津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三个机构,以及食用农产品、粮食、食盐进入流通环节后的质量安全监管等三项职责,成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人员编制“总量控制、调剂使用”。二是建立“两级执法队伍”。整合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执法队伍,组建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稽查总队、区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稽查大队。三是构建“三级监管体系”。设立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区县设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在各街道乡镇和大型农贸批发市场设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所。四是明确“四级监管责任”。在市、区县、街道乡镇建立三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城镇社区、农村行政村聘用市场和质量监管协管员,形成四级市场和质量监管责任体系。

“八个一”的推进模式

在改革中,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大力推动监管机构、监管力量、监管资源由“物理整合”走向“化学融合”,推行“八个一”模式,构建“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市场监管体系。一是“一个平台管信用”。建设天津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形成覆盖全市各行政机关和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归集公示机制,运用信息公示、信用监管等手段,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有效解决监管理念和手段落后、重行政监管轻社会共治的问题。二是“一个流程优监管”。打通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领域,链接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市场行为三个环节,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整合监管业务,统一监管标准,再造监管流程,有效解决监管资源分散、监管成本偏高、交叉与空白并存的问题。三是“一张表格管检查”。建设市场主体联合监管系统,建立监督检查项目清单和执法人员名录库,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各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实施“两个随机、一表共享、联合检查、结果公示”的日常监管措施。四是“一个窗口办审批”。整合原三个局的行政审批职能,实行“一口受理、一表申请”,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程序化、集约化,实行商事登记“三证合一”、食品生产“三证合一”、药品流通“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五是“一支队伍抓执法”。整合原三个局的执法队伍,明确三级执法事权,实施统一化的行政执法,实现市有稽查总队、区县有稽查大队、街镇有监管所,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协调不力、联动不足的问题。六是“一张网格强基层”。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充实基层监管力量,以街镇市场和质量监管所为基础,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实行专业化基础上的综合监管,最大限度减少监管盲区,有效解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七是“一个体系搞检测”。整合检验检测资源,组建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区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街镇快速检验室,形成“市级两中心”“一区县一中心”“街镇一所一快检”的三级体系,有效解决检测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建设、效率不高的问题。八是“一条热线助维权”。整合12315、12365、12331三个投诉举报平台,实行一个机构、一支队伍、统一标准流程、一体化规范运作,建立集民意反馈、舆情监控、风险研判、效能监督、决策参考五位一体的综合执法信息平台,有效解决多头投诉、效率不高的问题,为群众维权提供更为便利顺畅的渠道。

初步显现的“五大优势”

从工作层面看,大部门市场监管体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基层力量。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人力、物力、检验检测和服务资源下移,原来质监系统长期没有“腿儿”的体制难题以低成本的方式得到破解。按照“一街镇一所”的原则,全市设立了224个街镇和农贸批发市场的市场和质量监管所,实行全覆盖、网格化监管,织密了市场和质量监管“网底”,更有效地保障了质量安全。二是提高了监管效率。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了市场监管领域长期存在的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问题,由外部协调转变为内部协同。过去多头管理、资源配置分散、监管力量难以集中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空白领域、薄弱环节得到弥补。监管事项整合归并、精简后,监管主体和责任明确,监管内容和标准统一,协调成本大大降低,监管效率得到提高。三是发挥了更大作用。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的“主力军”地位得以确立,“牵头捏总”的作用充分发挥,承担了更重要的改革任务,天津市委、市政府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有了重要抓手。在组织落实国家质检总局重大决策部署,如召开质量会议、开展质量考核、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千项标准行动计划等方面,组织协调和推动力度明显加大,改革推进效率明显提升,切实提高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先后代市政府拟定了《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市市场和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得到大大加强。四是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后原三局人、财、物,以及检验检测、信息化等各类行政资源实现了集约配置和优化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降低了行政成本,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成本、基础设施和执法车辆成本、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成本、信息化建设成本等多个方面。五是优化了公共服务。大部门改革为推进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简政放权、惠企便民的一系列改革新政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全面、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截至2015年3月25日,全市16个区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各街乡镇市场和质量监管所全部挂牌运行。

 

千项标准行动计划抢占标准高地

2015年1月30日,天津市召开实施“千项标准行动计划”部署动员会,副市长孙文魁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来,天津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执行“一套标准管质量”,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抢占“标准高地”的总体部署,全面组织实施“千项标准行动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准化事业开启了新征程,迈上了新台阶。

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为全国率先成立省级政府标准化委员会的省市之一,天津专门组建由副市长任主任,28个相关委办局为委员单位的天津市标准化委员会,初步建立了“统一管理、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形成了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先后印发《天津市实施千项标准行动计划打造天津标准高地工作方案》、《天津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十三五规划》、《关于在全市培育发展联盟标准的指导意见》、《关于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发展的意见》系列专项文件,对打造天津标准高地进行顶层设计和专项部署,开启了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千项标准行动计划实现新突破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积极组织实施 “千项标准行动计划”,先后两次组织申报下达标准制定、修订任务1527项,接近天津市过去5年的标准制定、修订数量的总和,范围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等方面,多项标准成为业内首创、占据领先地位或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标准质量明显提升,为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发挥了有效的标准支撑与引领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天津发展需求,先后组织制定并发布《天津质量奖评价技术规范》、《天津市名牌产品管理规范》等21项重点地方标准,印发《天津市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标准化工作方案》,批准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绿色供应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施百项绿色供应链标准工程,发布《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要求》地方标准,征集相关标准制定、修订项目99项。在26个行业和部门的2100余个基层站所和窗口单位推行了公共服务标准化,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省级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开展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精简工作,对天津现行有效的153 项综合类强制性地方标准和5项制定、修订计划项目全部提出整合精简工作结论。组织开展了团体标准试点工作,高效完成“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安全天津”建设相关标准制定、修订任务,有效发挥了标准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为全市中心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夯实基础提升产品质量监督水平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质臻至上”工作理念,全面落实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有力地推进了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强化了产品质量监督。

一是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围绕重点行业领域加强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协同京冀提出《关于统一京津冀三地动态汽车衡检定合格允许偏差认定范围及有关计量投诉处理程序的指导意见》。研制并先于国家发布《液化天然气加气机》、《交流式充电桩电能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围绕民生、新能源及安全防护等领域新建计量标准7项,其中两项标准填补了天津空白。强化民生、安全和能源领域计量器具监管,建立国家、市级两级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制度。推进能源计量示范活动,为天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以及低碳行动提供了有效支撑。积极筹建“国家节能环保计量仪器仪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天津)中心”以及一批国家级计量实验室项目,形成了以依法设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力军,部门授权机构为专业补充的量传溯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巩固认证监管体系。印发《天津市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生产企业定期巡查制度》,实现了对认证机构的分类分级管理。联合河南、四川、辽宁、宁夏、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省签署了《清真食品认证地方标准联盟合作备忘录》,促进天津清真食品产业和清真食品管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制定实施天津市检测实验室发展规划和检测实验室发展指导目录,大力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日益增加,检验检测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多元化的检验检测市场化体系。

三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加强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建设,2015年,组织国家监督抽查25类194批次产品,合格率为91.55%;组织以儿童用品、纺织服装、家居装修材料、家用电器等消费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282批次,合格率98.52%;抽查车用汽柴油700批次,合格率97.29%;开展商品抽检309个批次,曝光不合格商品38个批次。发布商品质量抽检公告11期,曝光不合格商品38个批次。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224批次,净含量合格率96%,净含量标注合格率95%。2016年以来,对儿童用品、装修材料、家用电器等14类123批次消费品实施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100%;完成国家监督抽查5类17批次产品,合格率100%。对与学生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塑胶跑道、文具等基础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生产企业18家,销售企业480家,受理文具类投诉举报案件7件。对重点消费场所、重点行业领域实施计量监管,抽查检定电子计价秤等10434台件、医疗机构强检计量器具26357台件、加油枪6千余把,抽查定量包装商品111批次。对2个批次12辆缺陷儿童自行车进行了主动召回。

 

统筹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

近年来,天津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持续向好,这得益于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狠抓管理制度创新。他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特种设备监管“一岗双责”和特种设备终端质量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制定电梯维保单位考核制度、电梯维保合同示范文本、电梯安全评估系列制度,推动地方政府建立住宅电梯应急资金池制度。制定《电梯维护保养质量要求与抽查规则》地方标准,对电梯维保单位实施量化考核,并向社会公布。建设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探索实施“基于物联网电梯故障诊断与智能预警系统”和主要部件应急调配机制,与国土房管部门建立房屋大维资金便捷提取措施,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电梯安全宣传活动,初步形成电梯安全“多元共治”的良好态势。推行大型起重机械加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车用气瓶安全管理系统,有效防范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他们强化风险预警,建立风险排查例会制度。2016年以来,共排查发现特种设备风险点36个,产品质量风险点48个。建立安全日报告和舆情落实反馈制度,有效应对了多起突发事件。

他们不断加强执法办案力度,强化特种设备监管,组织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攻坚战“三大战役”,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8957家次,设备37667台次,发现安全隐患3912项,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3058份,督促完成整改2320项,立案查处35起,完成5个区县25台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姚延敏采写)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