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一个与珍珠同在的传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8 19:14

大约距今两亿年前,地球还远未被人类占据,江河湖海,山野丛林,到处栖息着吸天地之精华、食自然之野物的生灵。

那是一个初春或者初夏的夜晚,在一片被后来人称作“海”的水域里,一只硕大的母贝悄悄浮出了水面。月光下,海岸线远得看不到任何人轮廓,起伏的山影更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天地空旷,宁静得只有风的低语和海水的呢喃。母贝享受着这份天地间的静美,快乐地舞蹈起来。

又一阵风吹过。这一次,它不知从何处夹带了一粒沙子,并且,当它经过母贝身边时,正好把这粒沙子扔进了母贝的体内。

疼痛难忍中,母贝只能不停地分泌液体来包裹沙子,以减轻肉体的痛苦。分泌、包裹,这个动作后来就成了母贝恒常的姿势,而重复这个美与痛的故事,则成了贝类一生的宿命。

若干年后,作为地球主宰的人类,在石灰岩中发现了珍珠的化石标本。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有珍珠记载的历史长达4000多年,《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都有关于珍珠的记载。而从秦朝起,珍珠成为了朝廷达官贵人的奢侈品,皇帝已开始接受献珠,比如东汉桂阳太守文砻向汉顺帝“献珠求媚”,西汉的皇族诸侯也广泛使用珍珠。珍珠,成为尊贵的象征。

记者 陆冠均 文/摄

2500年前

西施成了诸暨的第一颗“珍珠”

自从有了人工养殖后,人们获取珍珠的途径就大大拓宽了,并且按照养殖水域的不同,有了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之分。目前,中国的珍珠养殖技术已非常成熟,淡水珍珠更是个中楚翘。

而说到淡水珍珠,谁也无法绕开浙江诸暨,因为,这里就是举世闻名的珍珠之乡。据了解,诸暨全市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近40万亩,年产珍珠1500吨,珍珠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3%,全国总产量的80%。

关于诸暨和珍珠,据说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它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就是诸暨人,而她,正是珍珠的化身。

落入凡间之前,西施是月宫中嫦娥仙子的掌上明珠,嫦娥常常将之捧在手中把玩,平时则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然而有一天,金鸡趁嫦娥不备,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一处僻静的角落玩赏起来,玩着玩着,一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下来,直飞人间。

碰巧这一天,苎萝山下一施姓农家之妻正在浦阳江边浣纱,忽然看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急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似的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进腹内。施妻便从此有了身孕。整整十六个月后,施妻生下了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

古时“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这一说,就是指西施的出生。

西施长大并化解了吴越两国的仇怨之后,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间,为黎明百姓的健康长寿、养颜美容继续做出奉献。作为西施出生地诸暨,如今也成为了广为人知的“珍珠之乡”。

淡水珍珠

原来可以色彩缤纷形状多样

记者来到山下湖镇,想亲眼看看珍珠从河蚌里“面世”的瞬间,当地的养殖户詹毅却无奈地告诉我,“来得不是时候”。

“我们在5月份的时候开始繁殖蚌苗,它们长得很快,不用几个月就能插种,然后等上几年,悉心照顾好,到11月份时就可以破蚌取珠了。”詹毅说,现在的蚌苗通常2年就能成熟,养殖户们可以自由选择破蚌的时间,越晚破蚌,珍珠往往也越大。“蚌龄在3至4年的时候生长是最好的,4至5年时,蚌的生命力依然很旺盛,但这之后,它的珍珠质的分泌会减缓,质量也会下降。所以等蚌龄到4至5年时就应该破掉。”

詹毅感慨道,珍珠养殖产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探索了10%左右,出产的珍珠还有很多未知与可能性。可即使是这样,山下湖的珍珠种类和数量之多,还是“晃花”了记者的眼睛—由于淡水珍珠基本都是通过植入细胞膜来培育,所以其产出的珍珠形状比较多。

毛旦松是詹毅的“下家”,他做的营生是加工原珠:让一颗颗互无关联的珍珠结合在一起成为商品和工艺品。毛旦松带着记者在自己的工作间里四处转悠,展示了不少富有特色的珍珠以及加工后的半成品。

“这种最常见的圆形珍珠,我们统称为圆珠,也是卖得最多的;这些颗粒较小的是米珠;像纽扣一样一片片的是纽扣珠。”面对形形色色的珠子,毛师傅如数家珍,“这些珠两面是扁平面形,所以叫扁珠,又称为面包珠;还有这些中间带圈的是螺纹珠;其他一些不规则形状的是奇形珠……”

除了形状外,珍珠的颜色也各有不同,包括原色、纯白、橙色、玫瑰色,甚至还有斑斓的“七彩色”等等。毛师傅告诉记者,珍珠从蚌里取出来后,先经过初步漂白,然后再通过工人亲手加工,或打孔,或串线,或镶嵌,把珍珠变成项链、耳环、衣领、纽扣等各类饰品和工艺品。

从497元到上百亿产值

山下湖成了“珍珠帝国”

如今,要说起诸暨珍珠,就必须要走进山下湖这个人口不到3万的小镇。

山下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珍珠集散地,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场和珍珠养殖基地,同时,庞大珍珠帝国的第一块基石,也是在这里打下。

40年前,山下湖镇与中国其他许多农村没什么区别,只靠几只鸡、几亩田过日子,但是,一个农民扔下的蚌苗彻底改变了这个小镇的命运,他就是被尊称为诸暨“珍珠教父”的何木根。

1970年,何木根听闻一只河蚌里可以育出珍珠后,就自己尝试了捞蚌卖钱,并萌生了自己养殖的念头。于是,他在自家后门的湖里筑坝,围起了一片两分水面左右的“珍珠池”。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何木根一有空就要跑到屋后的池子里去看看,凝视静静的水面,可是到了收获的季节,他养的河蚌里除了肉还是肉……

失败并没有让何木根在养珠的道路上止步,不过半年时间,他又在一处菱塘里开始了珍珠养殖。这一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到了较为成熟的养殖技术后,1972年下半年,何木根终于在自己的蚌塘里收获了第一批珍珠。

1972年12月,何木根背着自己从河蚌中育出的一斤二两珍珠,在浙江省医药公司杭州门市部卖了497元钱。这是一个足以让何木根心惊肉跳的数字,要知道,497元在当时可以买10头猪,甚至造两间房子!38岁的何木根,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

随着何木根的育珠成功,山下湖镇不久便建起了第一代珍珠专业市场。到八十年代末,因市场与产业的互动,山下湖出现了一批珍珠专业村。此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的山下湖镇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珍珠帝国,将世界淡水珍珠市场的命脉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下湖淡水珍珠养殖面积近40万亩,2012年的珍珠产值高达100多亿元。

唱响文化

让诸暨珍珠恒久辉煌

值得一提的是,詹毅和毛旦松所经手的珍珠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许生产和零售的商品,他们以这种特殊的身份,向世界展示了山下湖的珍珠之美。

如今,山下湖珍珠市场辐射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销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市场年成交珍珠650吨。

然而,这些对于山下湖人来说还不够,挖掘珍珠文化对珍珠产业来说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唯有以珍珠文化为载体,才能使诸暨的珍珠产业焕发永久的光彩。

2010年,山下湖著名的华东国际珠宝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如今,旅游一条街已经建成。在这里,山下湖人用自己的方式—越剧,演绎着《珍珠传奇》,并延展这个精妙的思路,即将创建几个工业旅游点,从而构建成一个独特的珍珠旅游体系。

去年,第八届国际珍珠节在诸暨顺利举行。推销“珍珠文化”,是山下湖珍珠产业开拓国内市场走出的一着“文化之棋”,经济搭台,让文化唱戏,这是山下湖人观念的转变。

无论是传说还是历史,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诸暨珍珠都会迈着灵动的舞步,像圆融、温润的珍珠一样,以美示天下。

在山下湖,河道纵横交错,湖塘星罗棋布。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财富在默默生长,小小珍珠再一次让越国古都变得璀璨夺目、光华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