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遗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05 21:55

近来陕西省岐山县周公庙遗址的发掘可谓石破天惊,堪称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考古专家已正式确认它是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地。这处大型墓葬群位于岐山南麓的一条土梁上,面积约8万平方米。专家还在这一大型墓地外围发现了长达1500余米的西周城墙,这在西周考古史、中国建筑史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在周公庙遗址附近发掘出西周时期的卜甲700余片,这对西周考古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字资料。

消息不断播报

编辑

周公庙遗址的挖掘现场不断有新的消息传来,西周考古70多年来,惟一一处同时发现墓葬群、含“周公”字样的甲骨、1500米的西周城墙、高级建筑。发掘还在继续,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惊喜带给我们。

备受国内外关注的西周大型墓葬群经过多位知名考古学家连日来的现场考察和认真研讨,认为这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极有可能就是周公的家族墓地。这一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等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背景探访播报

编辑

在陕西省宝鸡市周原地区有一个古老的村庄,名叫周家村。村子看似普普通通的,村里的人口也并没有多少,但是颇为奇特的是村民们都以周为姓。周姓的村民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却不知他们的身世大有来头。

逢年过节的时候,周家村的村民们就会搬出行头,支起幕布,演上几折子皮影戏。相传三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刚刚渡过洪荒时代,人类文明得以启蒙。皮影戏里讲的,就是在这混沌与迷茫之中,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和国家典章,从此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据说他就是周家村村民的祖先,叫作周公旦。

自幼生活在周原地区的考古爱好者于安君痴迷于周公旦的故事。但是民间皮影戏恐怕提供不了详实可信的凭证,甚至连史书都会有演绎的成分。如何才能切实地了解到周公旦的事迹呢?有一天夜里,于安君突然萌生出一个奇异的想法:要是能找到周公旦的墓葬,或许从此就能揭开周公旦的身世之谜。

周公旦的墓葬之谜吸引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以及国内其他科研机构的考古专家。历时数十年的寻找,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周原地区百十公里的范围。梅花状的探洞密布在原野上,一根根探杆打入地下深处。然而,即使采取这种地毯式的勘探,周公旦的墓葬依然毫无踪迹。

按照一般的常识,人们或许会在小山一般隆起的陵墓中寻找先人的遗骨。但是我国西周时期的墓葬是没有坟丘的,坟丘墓的出现已到了春秋晚期,而其普及则是战国时代的事了。

由此,“不封不树”——既没有封土堆,也不树碑为标志,便成为后世人们谈论西周墓葬的基本原则。

这种不封不树的葬俗使考古工作者缺少寻找周公旦墓葬的线索。没有线索,又要到哪里寻找墓葬呢?考古工作者一筹莫展。

就在考古工作被迫中断的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事情发生在距离考古队驻地不远的庄白村,村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发现地面裸露出一个洞口。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好奇地围拢过来。很快,就有人从家里拿来了手电筒。在电筒光的照射下,洞穴内发出阴森森的冷光。

中午时分,扶风县庄白村的党支部书记,急匆匆来到考古队办公室报告了农田里发现的异常情况。这情况引起考古队的高度重视,立即派人去组织发掘。

经过专家的初步论定,洞穴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窖藏经过初步清理,共出土青铜器103件,其中铸有铭文的青铜器有74件。这些青铜器属于一个叫做微氏的家族窖藏。

令考古专家感到意外的是,在清理铭文时竟然发现了周公两个字。

而一件名为墙盘的青铜器铭文更是谈到墙的烈祖因参与武王伐商有功,所以“武王令周公舍寓于周庳(bi)处”

考古专家尹盛平:那么舍寓于周庳处是什么意思?舍寓,我们认为是给予土地,当然这个土地和种庄稼,种田的土地不一样,西周种庄稼的土地称为田,而是用来盖房的土地称为寓。

舍寓就是给这种土地,给这种土地让他建房居住,叫舍寓于周。

从铭文中可以看出,青铜器窖藏的主人因为受到周武王的恩宠,故而能够在周这个地方,也就是周公旦的采邑上,辟出一块土地建盖自己家族的住宅。

尹盛平:那么周在哪儿?根据这批铜器铭文来看,根据墙盘来看,这个周是指周原,就是现在周原遗址这一带。

考古专家徐天进:我们说的周原,指的就是扶风歧山两个县交界的十五平方公里,有的说二十四平方公里的这样的一个范围。

这块土地既然是周公旦的采邑,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周公旦就埋在他的采邑——如今的周原地区。窖藏青铜器提供了相对明确的范围,考古队员日夜奔波在宝鸡市的扶风和岐山两个县,寻找周公旦的墓葬。

于安君也没有放弃他的寻找。周公旦究竟埋葬在何处?这是时刻困扰着他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民间考古爱好者,于安君缺乏现场考古的第一手资料,只能在家人的帮助下,埋首于故纸堆中,进行文字上的推断。他发现古籍中关于周公旦的记载非常多,他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东伐纣王,成为西周的建国功臣。并且制礼作乐,制订国家典章。

这些文字交织在一起,渐渐在于安君脑海中理出了一些头绪。

考古爱好者于安君:首先你要找到周公的墓,从历史记载上看的话,比如《史记》里面,它就明确记载了,周公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就跟周成王说了,意思是说我死了以后,你就把我埋在洛阳的附近,我要每天陪伴着你。周成王他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君王,他就感觉让周公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也不合适,在周公去世以后,他把周公埋在了毕这个地方。毕这个地方,就是和文王埋在一块儿了。

史书上记载,周公旦辅佐武王伐商之后,积劳成疾。后人将周公旦与其父亲周文王埋葬在一起,都埋葬于毕。这说明周公旦享受周王的待遇,埋葬在周王室的族葬墓地内,而族葬墓地就在毕这个地方。

徐天进:毕的考证。过去的话,基本上是文献。从文献到文献,是吧。集中起来的话,大概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在咸阳的北塬上,一个就是在长安县南边的毕塬。

文献推断需要考古实据来印证。但是,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咸阳的北塬、长安县南边的毕塬等处,进行了大量的发掘考察,结果一无所获,没有找到任何一座带有四条墓道的大型墓葬。按照周礼,周王的墓葬必须带有四条墓道。这是确认周王室族葬墓地的必备条件。如果找不到,那么毕肯定不在这两个地方。

“毕”在何处?便成为考古界急于破解的历史之谜。

于安君:我的家就在周原那儿住着,我老家,根据我们那儿的风俗就是,一个人不管你在外面干多大的事,包括现在也一样,他去世以后,他一定要把他的尸骨搬回来埋葬,这就是落叶归根,这也就是古代那种族葬的遗留,到现在也有这样的现象。

按照于安君的观点,周原地区既然是周公的采邑,他生长在这里,出于落叶归根的考虑,必然也将埋葬在这里。

另外,周原地区有两座双峰相峙的山峰,俗名箭括岭,它就是著名的岐山。岐山得名源自远古,在岐山脚下,有著名的周太王陵。相传圣人周太王就埋葬在这里。依据西周盛行家族族葬的风俗,这里会不会也是历代周王的埋葬之地。也就是文献中提到的古地名——毕。

也许,享有周王待遇的周公旦就葬在附近的某个神秘洞穴内。

采访徐天进:早期的这个毕是因为这个地名,然后在周初分封的时候,把毕公封到这个地方,然后叫毕公。那么周人的地名,经常随着这个人的迁移,有时候这个名字,地名跟着走,我想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做一种推测,有没有可能毕最初可能是在周原这一带。

如果专家的推测正确,古地名毕最初指的就是周原这一带。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周原地区除了青铜器窖藏之外,应当还有其它的西周遗迹。

针对周原地区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又大规模展开,由于有了专家在文字上的推论,考古队员在现场工作时变得更为细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哪怕是普普通通的陶片,他们也详尽地作以记录。

果然,叹为观止的情形出现了,考古队员挖掘出大量的石柱础。这说明在庄白村的青铜器窖藏附近有等级相当高的建筑遗址。

徐天进:过去也曾经有人提出来过,就是在周原发现了很多大型的建筑,而这个窖藏,铜器的窖藏,往往就是在这个建筑的附近。所以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来说这个铜器窖藏和这个建筑是有关联的,就是说可能这个铜器窖藏的所有者,这些铜器的所有者,可能就是附近这些大型建筑的居住者,他们有关联。那么后来我们还发现,在这些遗址的附近,窖藏或者大型建筑的附近,还有墓地。周原有几十处墓地,(属于)西周时期,这些墓地,整个墓地的规模不是很大。

对于周原墓地的考古挖掘更为重要,周原地区如果是毕,也就是周王室的族葬之地。那么这里应当有四条墓道的大型墓葬群。但是周原出土的墓葬只带有一条或两条墓道,这在礼制森严的西周,仅仅是诸侯王的墓葬规格。显然不会是周王室族葬之地,周公旦的墓葬也不会在这里。

徐天进:(必须)找到至少有四条墓道的西周时期的墓葬才行。如果没有找到这个可能就难说。如果那个地方确确实实说整个地毯式的整个都调查过了,没有。那我想毕肯定就不在那个地方。

《诗经-大雅》中称:“周原膴膴(wu),堇(jin)荼(tu)如贻(yi)”。赞美的是周原田地肥美,河湖密布。即便是种植的苦菜,吃起来也像糖一般的甘甜。

徐天进:过去李学勤先生就写过文章,他认为周公的采邑就在周原,很重要的一个证据就是史墙盘,史墙盘记载了微氏家族的世系,从早期一直(到)若干代的世系,其中讲到王命周公,舍寓予周。就是让他在周这个地方盖房子居住。这里头的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一概念,

以往学术界认为周指的是扶风岐山两个县交界的十五平方公里。

徐天进:周这个地方我自己现在的理解,它可能是指的一个比较广义的一个区域,不是一个小的一个地名。

徐天进:刚才我就说我怀疑了,我从2001年的时候开始就有疑问,所以从01年的年末,我就开始带着学生在这个周原的外围去调查。

但是这个周原的外围究竟包括哪些地方。徐天进当时并不清楚。他只能按照常规的考古调查入手。

徐天进:我们调查的时候,是要看那个断面,看那个有沟有坎的地方,它切掉了以后暴露出来有很多断面。这些断面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地下的堆积的情况,这些断面暴露了很多遗物,

徐天进:所以我们通常会在沟里头,在坎上,在有断崖的地方走。

就是在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的调查中,徐天进有了新的发现。这一天,他在给断层照相时,目光突然被一块土疙瘩锁住。

于安君并没有放弃自己在文字上的考古。他遍查史籍,寻找古文中对于周原的记载。《诗经》的名篇《卷阿》(quan wo)中“有卷者阿,飘风自南”这句话吸引了他的目光。

卷是弯曲的意思,阿指大陵。诗经中的卷阿,指的是位于今天岐山县城西北方的凤凰山南麓,由于此地背靠凤鸣岗,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形似簸箕状,故称卷阿。

而徐天进此刻就在凤凰山附近考察,他在一条小沟的断层里发现一块龟甲。甲和骨是商周王室用以占卜记事的工具,它们的出现,往往成为破解历史谜团的关键。徐天进拂开上面的新鲜泥土,赫然可见龟甲刻着周公二字。

徐天进:所以当时我还是真的感觉比较兴奋,这个调查的时候采集到卜甲的话,可能是从来没有的一个例子,要说偶然,当然也是偶然,我们调查了大概有八十万平方米左右。但是我看到的那片卜甲的大小,大概是不到两平方厘米,大拇指甲盖儿那么大小的一块。

采访徐天进:所以当时我们就跟陕西省考古所商量,联合起来重新想开始周公庙遗址的考古。

就在凤凰山古卷阿腹地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建筑群,它就是始建于初唐的周公庙。庙宇虽然为了祭祀周公旦而建造,但它并未引起考古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因为唐朝离西周有千年的历史,唐朝人也未必知道周公旦的埋葬情况。如今,徐天进找到的那片甲骨将人们关注的目光重新投向这里。

而此时的于安君听说后,也通过一些关系,在凤凰山脚的周公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

2004年5月,沉寂了3000年的凤凰山山梁热闹了起来。村民们组成的劳动大军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大规模挖掘。

逐渐地,一个大型墓葬群的轮廓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山脚下的周公庙内,在于安君的拓包敲点下逐渐清晰的周公画像,似乎也在焦急等待着山梁上的消息。那里可能就是周公旦的墓葬之地。

于安君:这些周公大墓,西周王陵就在我头顶,确实我现在想起来,到现在我到周公庙去以后,我感觉这地方太神奇了,我在那儿住了,我是97年到2003年,我住了五六年,我怎就不知道西周王陵就在我头顶,确实在我住的那个地方,抬头望上去,现在能看到挖掘的18号墓。

可以说,考古挖掘是有突破性成果的。数十年来,困扰学术界的一个关键问题,确认周王室族葬墓地的必备条件——带有四条墓道的大型墓葬终于破土而出了。

考古专家 王占奎: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是西周发现的惟一一处有四条墓道大墓的墓地,所以它自然而然就是最高等级的,到目前为止是最高等级的。以后会不会发现比它更大规模的墓,我不敢保证。

但是,事情远非人们期望的那样乐观,周公庙的墓葬规格虽然是很高等级的。但是历朝历代猖獗的盗墓已经将墓室洗劫一空,如今的墓室中只剩了一些残破的陶片和为数不多的青铜器。仅凭借这些出土文物还难以确认周公庙墓葬的主人就是西周初年那位卓越的政治家周公旦。

周公大墓究竟在何处,还需要考古工作者继续探寻。

陕西省宝鸡市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始建于唐朝武德元年。相传,它是为了纪念西周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周公旦而建造的。周公旦把中国早期奴隶制国家形态发展到最完美的程度,建立起以德治国的典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那个远古的国家——西周,留给后人的,只是一段由史书转载的历史。考古学家难以从中了解周公旦以德治国的真实故事。

然而,质朴的村民有他们了解历史的方式。在夜幕降临时,随着密集的鼓点敲响,两三盏昏黄的电灯泡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皮影戏正在上演。今天演的这段皮影戏讲的是西周初年,有一个负荆的大臣跪行请罪,他将遭遇怎样的生死命途。这一切,跟周公旦又是什么关系呢。

远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陕西省宝鸡市的庄白村发生了一桩离奇的事件。那天中午,村民们在田间农作,架子车停靠在村南的坡地上,坚硬的土壤里似乎隐藏着某种神秘的迹象。

蓦然间,村民挥舞的铁铲砸中埋藏在地表下的硬物。他们扔下铲子,用手扒开土层。出于预料的事情发生了,村民们居然从农田里扒出了青铜器的一角。

由于受到了相关的文物保护教育,村民们深知泥土中的青铜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于是很快派人去考古工作队报告这一情况。

当时,由陕西省考古所专家尹盛平带队组成的周原考古队常年驻扎在这里。他们闻讯后,及时前往现场进行清理工作。

由于这是周原考古队发掘的第一个大规模青铜器窖藏,又是在庄白村出土的。所以他们将其命名为庄白一号窖藏。

庄白一号窖藏埋藏较浅,器物堆放无序,处理得异常草率。似乎三千年前的埋藏者仓皇出逃,由于器物较多,体大量重,不便携带,因而被草草埋在地下。

这批青铜器的主人到底是谁?他们面临怎样的噩运呢?

一项规模浩大的工作随即展开了,考古队逐一对青铜器进行了清理。经过仔细查点,庄白一号窖藏共出土青铜器103件,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是墙盘。这是西周时期一个叫做墙的贵族所铸造的。

盘是盛水器皿,是西周贵族用来盥洗的工具。它另有一个功能就是用于祭礼。故而墙盘盘沿以兽面纹饰为主,形象诡异神秘,具有一种狞厉之美。更为称奇的是,墙盘内密布着文字。

这些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是破解千古之谜的现实依据。考古队员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加紧了拓印铭文的工作。

拓包嗒嗒的敲击声,似乎在讲述着一部鲜为人知的家族史。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墨点的渍染下呈现在人们面前。

墙盘铭文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武王伐商后,墙的烈祖由于某种原因而获罪,他负枷跪行,来到武王面前请罪。

武王是怎样的态度,他将如何处置这个罪臣呢?

然而想要更为详尽地了解烈祖的命运,则需对铭文的进行全盘释读。但70年代的学术条件还难以做到这一点。

不谋而合的是,墙盘中的烈祖与民间皮影戏里的那个罪臣,其遭遇极其相似。他们可能就是同一个人。那么,皮影戏没有讲清楚的故事也许可以通过青铜器铭文来破解。

庄白村地处周原,这里是周文明的发祥之地,也是先人理想的居住场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西周青铜器窖藏历朝历代都有出土,它们一般沿河谷分布,农民耕作时经常见到一些神秘的洞口裸露在黄土台地。甚至,某些青铜器窖藏就埋藏在农田附近。

而这一个个青铜器窖藏就是一段段家族的历史。

三十多年后,考古专家尹盛平在图书馆搜寻历年来有关庄白一号窖藏的研究文章。三千年前的庞大家族用青铜器记录了他们的历史。如今,考古专家通过对铭文的释读,逐步理清他们的家族故事。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103件青铜器全是一个姓氏为微的家族器物。而墙盘更是一部小型的西周微氏家族史。从墙盘铭文中,尹盛平了解到墙的烈祖,这位微氏家族的先人,其获罪的真实原因。一切要从这个家族的姓氏说起。

破解谜团的关键在于墙盘铭文中这个“微”字的识别。

考据工作依然围绕着青铜器及其铭文展开。另一个用以确定微氏家族族源的显要证据,出现在窖藏出土的另一尊青铜器——商尊上。商尊铸造于西周初年,青铜器的器主——商,显然是墙的先祖,他比墙更了解自己家族的根源。在商尊的铭文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帝”字。

原来,墙的烈祖因其身为殷商的旧臣,在殷商破国之后。他戴着枷铐,步步跪行来到武王面前,希望免于一死。在那个王朝更迭的年代,恐怕他的命运不容乐观。

要谈及西周初年对于殷商旧臣的处置,不得不提到周公旦。在周公庙东北角有一泉眼,唐宣宗曾下诏将泉眼赐名为“润德泉”。他赞扬的是周公的仁义贤德,礼贤下士。三国时曹操更有诗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段话记录在史籍中,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表明周公旦以德治国的思想。

周公旦说,如今虽然灭亡了殷商,建立了周王朝。但并非天下太平,可以高枕无忧。周公旦仍然不忘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仁义贤德之心广纳天下贤士。

所以他即便是吃饭的时候,只要听说有人求见,就立即把饭菜撤走,去接见那些求见的贤士。别人可能不会理解,但周公旦要让儿子明白,他这样的行为是生怕天下有才能的人不肯归顺周朝。

尹盛平似乎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作为亡国殷商后裔的烈祖来投诚西周。按照周公吐脯归心的安抚政策,他应当受到周朝的礼遇。但是古籍中的另一段记载却又引起他的担忧。

武王灭商之后,微氏烈祖来到周原,跪见武王。面对投诚的殷商旧臣,武王不知所措。他广泛征求臣子们的意见。武王重臣姜尚当即上朝觐见武王。姜尚坚决表示:“我以前听说过爱屋及乌的故事。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家畜也不必保留。”姜尚的意思是把殷商的旧臣统统杀掉,永不留后患。

武王虽然当即屏退姜尚,不置一言。但是他深知姜尚的激烈言辞,在朝野间广泛流传。

一场血腥屠杀即将展开,灭门之灾降临到微氏家族的头顶。

如今生活在周原的农民们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并不关心地底下埋藏的故事,虽然他们可能就是那些窖藏主人的后裔。

考古队员在清理庄白一号窖藏的过程中,逐渐对窖藏的拥有者——微氏,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家族历经数代,从投诚武王的烈祖,到墙盘的主人,之后还有墙的后裔等等。从窖藏的铜器来判断,微氏家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灾。

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微氏家族除了窖藏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的遗存。

于是考古队员在庄白村附近展开了一系列的勘探与挖掘。果然,在窖藏往北200米处,发现有一个大灰坑,其中出土大量西周的板瓦。这显然是大型建筑遗址的迹象。

专家们将考古实例逐一与铭文对应。如果在庄白村附近有大型建筑遗址,那里会不会就是那个布满文字的墙盘中,提及的“周俾”这个地方。

排列整齐的石基柱印证了墙盘铭文的记载。由于周武王的恩典,使得微氏家族能够在周原地区建造自己的住宅。

从现在的考古证据看来,墙的烈祖,这位殷商的旧臣,并没有被处死。他有幸保全了性命,甚至家人也受到恩庇,得以在周原繁衍生息。但是他怎么逃脱灭顶之灾的呢?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幕后的故事。

就在武王听从姜尚的主张,力主杀戮之际,周公旦上朝进谏。

周公旦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才能有贤德的人,让他们为新的周王朝效力。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治理国家,才能真正得到民众的拥护。”

武王沉默不语,但他似乎更为赞同周公旦的意见。

那么,微氏烈祖究竟有什么才能,引起了周公旦的兴趣?我们从墙盘可以得知,墙是西周的世袭史官。说明微氏家族历代都是以史官为职。

在商周时期,史官不是普通人可以担当的。国之大事,在祭与戎。史官不仅仅是修史,更肩负着祭祀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巫师的化身。所以这项技能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而是世袭的。史官也就有了别人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或许是烈祖得以在新的王朝,谋得自己职务的第一个原因。

所以,武王不但没有杀投诚的殷商旧臣,还将周公在周原的采邑赏赐给他,让他住在岐周。

正是由于周公旦的仁义贤德,以一种广纳贤士的胸怀对待殷商旧臣,才使得微氏烈祖的命运出现转机。武王亲自给烈祖解了枷铐,于是微氏家族得以在周原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中新社陕西岐山12月11日电(记者 冽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11日在周公庙考古工地透露,在陕西岐山县城北的周公庙遗址附近,今年新发掘出土了一批甲骨,其中一片上刻有6个字,非常珍贵。迄今为止周公庙遗址共出土西周甲骨10000多片,其中可辨识的文字近2600个,是中国其他地区出土西周甲骨文字的两倍多。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西部,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至周平王东迁的400多年间,岐邑(也称宗州)是周朝的都城所在。都城东迁后,西周王朝的宗庙仍在岐山,仍然是王室进行祭祀及一些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周公庙遗址位于岐山县凤凰山南麓,面积达10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大型商周时代遗址。

据雷兴山介绍,周公庙遗址从2004年开始发掘,目前初步搞清商周时期的聚落分布,共出土西周甲骨10000多片,可辨识的西周甲骨文近2600字,是中国其他地区出土西周甲骨文字总和的两倍多。其中,许多属于周公旦本人使用过的。

他透露,有一坑甲骨将近500字是周公旦本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的产物,比如东征平叛调动军队时的甲骨,比如营建洛邑占卜用的甲骨,丰富完善西周甲骨学,使西周甲骨学有质的飞跃。”

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今年新出土的甲骨文,这是一块牛的肩胛骨,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表面较为光滑,琢磨成骨铲的样子,刻着夆、贞、终、贞、既、吉6个字。

雷兴山说,这6个字意思是:名为终、夆的两个人有事占卜,其中一个所占卜的事项结果吉祥。两个人出现在西周时期同一块甲骨上,目前还是第一次发现。他强调,这块甲骨还有两个特殊的地方:考古史上从没发现过把刻有卜辞的骨头改用成铲子的;更特殊的是这块甲骨没有钻孔,也没有占卜过的痕迹,不像拿这块骨头占卜后刻在上面的,而是直接在上面刻的文字。有专家怀疑它属于练习刻字的一块骨头,后来又当作骨铲来使用。

据统计,迄今为止,周公庙遗址共出土西周甲骨10000多片,其中可辨识的文字近2600个。而中国其他地区西周遗址发现的甲骨文,全部加起来不足1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