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小菜鸟的投资笔记,(https://xueqiu.com/7217384582/303985293)
复杂中国,消费究竟是应该乐观,还是降级了?
一
目前,一线城市消费低迷,二三四线展现韧性
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比全国差,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韧性却越往下沉越强。
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0.7%。6月,上海下降了9.4%,广州降了9.3%,北京降了6.3%,深圳也降了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涵盖了居民日常消费的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食品、衣着、日用品、文化娱乐品等,能直接反映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的指标。
上半年,二线城市的这个数据却是同比上涨3.1%,三四线城市上涨更多,有4.6%。
供给端,不同限额企业的收入也在分化。统计局的划分标准,零售企业年收入500万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企业年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就算限额以上单位。
2023年全国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贡献了大概1/4,限额以下的占了3/4。
2024年6月,限额以上企业们的社零收入同比下降了0.6%,但限额以下的企业们社零收入同比却上涨了3.9%;
7月,限额以上社零同比继续下降0.1%,而限额以下同比继续上涨了4.5%。
而整体上,6月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3月是2.7%。限额以下的街边小店、个体商户们,拉动了中国社零的整体正增长。
二
原因呢?
资产负债差异与消费力的分化
这跟居民的资产负债和收入走势的分化有关系
2017年以来的一二线城市购房者,住房资产的净损失最大。
一线城市房价普遍下跌是2023年前后才开始的,比二三四线城市更晚,但过去一年里也跌得更快。按照统计局公布的二手住宅价格,当前一二三线城市,相比于2023年各自的价格高点分别下跌了9.7%、8.4%、8.3%。市场越下沉,跌幅越少。又因为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绝对值就更高,下跌时对应的资产损失规模当然也就更大。
2024年7月的全国房价,跌回了2017年的水平,2017年以后买房的家庭,容易出现资产的净损失。2017年以后在一二线城市买房的人,成了资产受损最大的人群。
年龄上的分化。中国一线城市购房者的平均年龄为34.7岁,正好是80后当中的改善换房群体,和90后当中的初次购房群体。
所以,6、7月份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为什么比全国相对较低。没有在这个时间段买房、或者主要资产不在一线城市的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相对比较小,也就保持住了自己的消费力。
三
财产性收入下滑与经营性收入崛起
居民收入数据的复杂性,也在地域和年龄段上发生了分化。
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增速是-5.7%,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4%。同时,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增速高于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
中位数增速比平均数增速快,这说明全社会收入的增长更多发生在了中低收入群体身上。过去中国可能是“高收入高增速、低收入低增速”,但现在可能变成了“高收入低增速、低收入高增速”。因为,楼市不振、股市不振,财产性收入变少了。北京、上海、广东这几个一线城市和发达省份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都挺高,北京16%、上海13.5%、广东13%。
所以高收入群体,面临的是收入增速下降、住房资产净损失、买房带来的高负债。于是大家纷纷选择提前还贷、消费降级。
低线区域,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都低于5%,对财产性收入的波动也就没那么敏感。同时,这段时间,主要是靠经营性收入撑起来的。限额以下的街边小店、个体商户们的收入涨幅更快。
统计局说,近两年居民经营性和工资性的收入增速,都明显高于财产性的收入增速。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以来,经营性收入增速6.4%,在各类来源收入中增长最快。
四
谁的消费预期最乐观?
麦肯锡前段时间发布的《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报告里,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和农村调查了接近1.2万个样本:
1,消费预期最悲观的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的80后和90后。
他们既经历了2015到2021年期间,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也经历了2021年以来房价下跌导致的净资产损失。他们身上大多有杠杆和负债,对经济的波动更加敏感。
2,对消费预期很乐观的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退休的中高收入银发阶层。
第二类,是25岁以下的00后。
这个人群刚开始工作或还没正式工作,也还没有背上负债。同时,他们的父母大多是70后、65后,他们的工作周期赶上了中国高速发展的一段时期,成为了贷款负担小、资产增值大的一代人。这让00后们作为子女也沾了光。所以,00后们上有父母支持,下无债务负担,对消费预期的乐观也就合情合理了。
第三类,最乐观的群体是三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的中年人,这群人年龄在42到65岁之间。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成本本来就相对较低,身上背负的债务也低。所以即便住房资产缩水了,他们也没有明显的负担感,仍然会对未来日常消费心怀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