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未来桂林是啥样?看看新发布的规划蓝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19 01:32

随着《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付梓,“十四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的桂林成长蓝图被勾画得清清楚楚。

世界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最宜居城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在《规划》中,既有到2035年要力争实现的这些“大目标”,又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目标”,如建设舒适便利的“精品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健康安全的“韧性城市”。这些提法,新鲜、热乎,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如此,《规划》还给出了行业、城市布局、城乡融合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向。

01未来桂林这些很亮眼

《桂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记者注意到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提法,如建设舒适便利的“精品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和谐共生的“绿色城市”、健康安全的“韧性城市”。还有振奋人心的“十四五”时期的五个目标以及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

具体而言,在五年间,我市要实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全面加速、城镇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小目标”。到2035年,我市则要实现多个“大目标”,包括:世界级旅游城市全面建成,打造成为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经济发达、城乡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城市宜居、人民幸福的最宜居城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辐射带动力全面提升。

如何实现这些“丰满理想”?《规划》给出了实践途径。未来的桂林,将肩负着7大任务,分别是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强化城镇化产业支撑能力、全力打造最宜居城市、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推动内外高水平开放协同。

2021年,我市全市常住人口为264.20万人,城镇化率为53.42%,低于全国(64.72%)及全区(55.08%)平均水平。因此,提升城镇化质量,是未来5年中桂林的一个“小目标”。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57%以上,相当于届时全区城镇化的平均水平。

“七普”数据显示,桂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33%,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63、3.64个百分点,老龄化日趋明显。

《规划》中特别给出了量化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2.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13%。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9张,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个。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图书数量达到11.6册/人,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新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8%,城市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率达到15%。让城市与青年同频共振,为青年人才“留桂”创设全方位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

在未来的城镇结构上,我市将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多点”的结构布局,即由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构成的中心城区和与灵川县、永福县的部分融合地区所组成的“一核”;荔浦市、全州县两个副中心城市构成的“两翼”;灵川县和永福县构成的都市近郊区;平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阳朔县组成的南部城镇发展区;兴安县、灌阳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组成的北部城镇发展区。各县城所在地中心镇及其他产业、交通条件较好的重点镇构成“多点支撑“。

行业方面,未来的桂林,将更加关注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像一些很“潮”的产业,如医美、时尚、电竞等,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中甚至提出了要在桂林打造世界医美中心、时尚设计之都、国际电竞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会奖旅游城市。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养生产业,做旅居时代的引领者。依托主题街区、公园和大型特色演绎项目,将呈强势核心区建设成为“优雅时尚、浪漫动感、康泰乐祥”的个性化城市。推出“建筑可阅读”旅游线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建成一个可阅读、可漫步、有温度的城市。

《规划》中多处以“15分钟”为衡量尺度,提出要打造“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休闲圈”、“15分钟进绿道”。并且城市建成区路网要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构建45分钟通勤圈。城市车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要提高到1以上,意味着未来的“一车位难求”的现象将越来越少。到2025年,持续的暴雨也将不再困扰我市城市建成区。通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将城市建成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100%消除。

02不仅要“埋头深耕”,更要“强强联合”

桂林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这也客观要求桂林不能再局限于低头搞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带上世界眼光和格局,推动内外高水平开放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未来的桂林将从扩大国际化影响力、加快打造桂北城镇群、加强跨区域协调发展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让“世界级旅游城市”名副其实。

未来的桂林,将实施境外航线倍增工程,加密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直飞航线航班,争取“中途分程权”“第五航权”等政策落地,推动机场口岸53国过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期限延长至144小时、东盟十国旅游团入境免签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提升机场和火车站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同时,规划建设桂林中心城区至阳朔的旅游轨道交通专线、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畅通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重点景区的便捷高效、无缝接驳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国际化水平,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文化交流平台。

一方面,不断擦亮“国际化”的身份标签,另一方面,桂林将与周边城市、县区“肩并肩作战”。通过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形成便利共享的生活圈,打造产业分工合理、城市功能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的桂北城镇群。

此外,未来的桂林,还将与周边省区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如打造桂粤湘黔四省区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打造集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粤桂画廊”、构建千里国家级特色风光带、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全产业链转移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和“创新飞地”、推动湘桂运河、怀化经桂林至湛江高铁等一批出省联市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等等。不仅“北联”,也要“南畅”。未来几年,我市将于柳州、河池、贺州等兄弟城市共同开发区域性旅游精品线路。同时,与柳州携手打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与北部湾联动“借港出海”,拓展进出口加工业务。深化与东盟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自治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建设,建设桂林—东盟开放合作信息平台。一系列合作箭在弦上,拓宽了桂林未来发展的深度与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