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大峡谷在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为海洋,历经陆、海变迁,三叠纪中期上升为陆地,经受了200百万年的风化剥蚀,石英砂岩的差异风化形成了大峡谷独特的地质景观。组成太行大峡谷的坚硬岩石为震旦系(z)石英砂岩。震旦系石英砂岩,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形成80~90°的悬崖陡壁,为峡谷的主要组成部分;震旦系石英砂岩之下为太古界(Ar)赞皇群片麻岩系,抗风化能力较强,形成40~60°左右的陡坡,表层被第四系(Q)覆盖,谷底受石板河的剥蚀(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和搬运等作用的总称),形成“U”字型冲沟;震旦系石英砂岩之上为寒武系(€)页岩、泥灰岩及鲕状灰岩,抗风化能力较弱,坡度相对较缓。局部高山的顶部风化残留有奥陶系(O)石灰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