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芳华待灼砥砺深耕 奋楫笃行履践致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2:52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今年年初以来,鹤壁市坚持守底线、固成果、抓发展、促振兴这条主线,围绕群众满意和群众增收两个关键,聚焦基本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和社会兜底五项保障,紧盯动态监测帮扶、项目资金管理、产业帮扶、金融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七个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任务。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实现了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10.1元,同比增长7.6%,高出全省0.8个百分点。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5944元,同比增长10.6%,高出全市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个百分点;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为14223.96元,同比增长9.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上下同欲,把好主责主业“总基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2023年,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力量进一步加强,采取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专职管、具体抓,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坚持落实主体责任不放松。鹤壁市共召开与乡村振兴工作有关的市委常委会会议1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19次、工作推进会(调度会)26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同志深入基层走访调研65次……专题学习、研究、安排、部署,一项项举措让鹤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稳步推进。

  完善体制机制全市一盘棋。鹤壁市坚持“四级书记”一起抓;坚持“月会议、季主题”工作机制;创新开展“三大一提升”“五项行动”“三促进一回头看”“百日提升行动”四大季度主题活动;坚持重点工作“月通报、季评价、年考评”制度;推行问题整改“错题本”、“两单制、双交办”和“回头看”制度……鹤壁市帮扶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重视干部素质能力建设。鹤壁市采取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部门系统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35期、13072人次,实现各级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培训全覆盖。

  锚定行业部门职能凝聚合力。21个市直部门、14个工作专班常态化加大对基层一线的调研督导和指导协调,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确保行业部门政策“落地开花”。

  压实各级帮扶责任重成效。全市共择优选派4354名帮扶责任人与2.07万户帮扶对象结成帮扶对子;187名驻村第一书记、113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扎根乡村,帮助引进致富项目148个,增加村集体收入1312.38万元;动员组织550余家企业与370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亿余元,打造各类项目(基地)、示范点140余个,带动就业3万余人。

  鹤壁市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落实保障,深耕帮扶政策“责任田”

  为切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鹤壁市各级帮扶部门结合主题教育,一如既往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等各项保障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巩固拓展教育帮扶成果。鹤壁市对175名因身体原因无法入学但有求学欲望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一月2次、一次3课时的标准进行送教上门;春季补贴已全部发放到位,秋季补贴正在发放中,预计全市发放资助资金10.88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7291.06万元;扩建农村中小学项目7个,新建改扩建乡村寄宿制学校3所,补充特岗教师266名,让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

  确保医疗帮扶工作成效。困难群众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参保资助“应补尽补”、三重医疗保障待遇“应享尽享”、慢性病就医证“应办尽办”、家庭医生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应签尽签”。30种大病患者1291人得到救治,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患者10858人次,四种重点慢性病2957人,签约率和随访率实现全覆盖;全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达标、公有化率85.75%,乡村医生1558人,各行政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空白点”实现动态清零。

  扎实做好危房清零工作。建立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住房安全问题工作台账和销号制度,全市共排查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9682户,符合危房改造条件308户,目前已完成改造311户,拨付资金819.4万元。

  坚决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排查563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情况,争取资金483万元维修养护260处;利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530万元更新改造农村老旧供水管网和设施;累计争取资金9.41亿元用于农村供水“四化”项目,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5%。

  保持特殊群体脱贫稳定。全市发放低保、特困金6105.8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20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546元提高到572元;为29698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2405万元。

  守牢底线,施展动态监测“硬功夫”

  今年年初以来,鹤壁市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固化提升浚县高质量摘牌过程中形成的“115627”精准识别和“351”稳慎退出工作法。

  市乡村振兴局坚持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基础抓实抓牢,建立“543”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五个一”工作法锚定精准识别。坚持每周汇报梳理一次风险线索、每月行业部门提供一次预警信息、每月开展一次重点排查、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履行好一套识别程序,确保早发现、早纳入,应纳尽纳。

  “四个一”工作法聚焦帮扶落实。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及时明确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县级审核批准后10天内,因户因人制定一套帮扶计划,并申报帮扶措施;用好一套载体,帮助群众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用好一项制度,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确保早帮扶、真帮扶,应帮尽帮。

  “三个一”工作法着力消除风险。明确一套风险消除标准,严格履行好入户核实、村级初选、村内公示、乡级审核、县级审批、结果公告、系统标注等程序,履行好一套风险消除程序。强化每月一次回访,对所有风险消除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进行排查,让农村困难群体均可享受保障,确保稳消除、慎消除,应消则消。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监测对象5073户15622人,实现享受政策全覆盖,户均享受政策4.67个,共标注风险消除2835户9688人,风险消除率62%,其中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01户639人。

  精准发力,开启增收致富“百宝箱”

  今年年初以来,鹤壁市围绕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坚持精准发力,多元化发展,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做实产业帮扶夯基础。鹤壁市在联农带农加强产业帮扶上,不断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坚持培优做强特色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促进消费帮扶,取得实质性成效。

  ——全市实施产业帮扶项目98个,投入资金2.05亿元,产业项目资金占比70%,高于省定标准10个百分点,共带动脱贫群众4089户11978人,户均增收900余元。

  ——全市培育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32家;新认证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产品1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

  ——推广“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科技成果125项。

  ——持续推动建立“双绑”机制,确定29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每村给予扶持资金5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95个,其中超100万元的村达到34个。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获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参与经营给利金、入股经营分股金、项目收益领现金等利益联结模式,预计2023年全市脱贫群众人均生产经营性净收入1766元,较去年增长12.56%。

  ——全市农副产品销售额25.82亿元,同比增长19.73%,有效解决农副产品滞销卖难问题。

  落实稳岗就业促增收。鹤壁市坚持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各项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加强平台建设,帮助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先后组织线下招聘活动100多场次,推送就业岗位3万多个。

  ——2023年,全市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12457名脱贫人口、4505名监测对象实现就业,完成省定脱贫人口目标任务108.27%,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11511元、较去年增长14%。

  ——1933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省外务工,共获得一次性交通补助114.48万元。

  ——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新增持证1129人,完成省目标任务的126%。

  ——全市建成零工市场4个、村技能就业服务站174个、村级劳务公司119个。

  强化资金监管提效益。鹤壁市坚持完善加大投入力度、优化项目程序、管控项目实施进度、紧盯重点环节“四项举措”;推进日常监控调度、实行领导分包项目、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三项机制”;严把机制建设、产权归属、资产核销“三个关口”;全市开展帮扶产业项目“四个一批”行动,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全市共投入各级衔接资金2.9亿余元,对接项目200个,已全部完工。

  ——全市到县各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94.32%,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支出进度98.53%,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2013—2022年已确权登记帮扶项目资产15.86亿元。

  延续金融政策“贷”致富。鹤壁市全面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推动符合政策标准、有贷款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脱贫户、监测对象应贷尽贷。

  ——全市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777户,贷款金额7099.26万元,逾期金额为0,户均贷款额度2.56万元,新增户获贷率38.53%、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余额户贷率42.58%,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累计发放精准帮扶企业贷款77794.8万元,帮扶脱贫群众5505户,帮扶率58.93%,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农业险累计赔付8901.9万元,提供风险保障金35.74亿元。

  扶持易地搬迁出实效。鹤壁市持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精准对接用工需求,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设置4个集中安置点持续开办“订单式、定制式”技能培训。

  ——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社区服务精细化、权益保障属地化,完善安置社区组织体系。

  ——淇县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典范,成为中部六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现场会实地观摩点之一。

  ——鹤山区创新建立“1+1+1+N”联络服务机制(即1户困难家庭+1名网格员+1名网格长+N个岗位),确保易地搬迁每户至少有1人就业。

  机制创新,打造提质帮扶“闪光点”

  帮扶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鹤壁市注重因地制宜,用改革思维、创新方法推动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工作水平。

  坚持自我提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全省率先自创九大系列50期政策动画短视频,累计浏览量15万人次,迅速提升了干部掌握政策、指导工作的能力水平,省乡村振兴局在省局网站首页开辟专栏同步展示,省乡村振兴协会开辟专栏进行了集中转载。

  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老问题反复反弹、新问题未及时发现”“巩固成果提升不细不实不到位”为根本出发点,制作涵盖了五大方面31类143项285个典型案例,落实“错题本”制度,围绕帮扶方向性、针对性、长效性,指导促进问题整改工作落实。

  坚持“清单细化”,以提升帮扶质量为导向,在全省率先出台《鹤壁市深化帮扶工作“四化”建设实施意见》,将帮扶工作制度化、清单化、主题化、品牌化,建立了4大方面32项“帮扶工作项目清单库”,今年年初以来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5万件。

  坚持调研指导,以国家和省级后评估、督查巡查、审计等渠道梳理的问题为根据,有机统筹,举一反三、建立台账,推动整改落实。积极开展重点工作百日提升行动,聚焦12个方面60项具体指标,通过开展“滚车轮”调研查问题、“推磨”调研找差距、重点乡镇片儿会、村级“解剖麻雀”会、帮扶干部结亲办实事等活动,确保问题排查整改取得实效。

  坚持示范带动,以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本土大学毕业生等为载体,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授之以渔”,以特色种植、养殖、建筑、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非遗文化、农机操作等7类乡村特色产业为重点,打造“黎阳焊工”“朝歌织女”“淇滨家嫂”等12个技能人力资源品牌。

  2023年,鹤壁市106个脱贫村不断向着宜居宜业和美方向发展,全市52049名脱贫人口、15622名监测对象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们向着新征程、新起点、新使命砥砺奋进,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为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贡献鹤壁力量!”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