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志|轨交密集上新,8城运营里程超500公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5 19:49

2023年12月27日,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开通。视觉中国 图

年终岁末,全国多地轨道交通迎来新线路(段)集中开通运营高峰期。

据不完全统计,12月26日,南昌地铁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12月27日,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正式开通初期运营;12月28日,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南京地铁7号线南段、广州五号线东延段、七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12月30日,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和5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北京地铁17号线北段(工人体育场—未来科学城北)、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及苏州街站、11号线西段剩余段(金安桥—模式口)开通试运营。

这意味着,赶在2024年到来前的最后关头,全国地铁运行版图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再次刷新。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普遍放缓

与2022年底的数据相比,今年各城市地铁运营里程排名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如北京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836km,反超上海(831km),重返全国第一;成都则反超深圳,再回归轨道交通“第四城”。此外,武汉、重庆、西安、郑州、沈阳、合肥等多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行规模排名也较2022年有所上升。

从最新数据看,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300km的城市至少已有11座。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武汉、杭州、南京、青岛、西安。其中,前八座城市的运营里程更是均超过500km。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里说的轨道交通概念,不能完全与地铁画等号。前者,一般还包括有轨电车、市郊铁路(s线)等。比如,上海的831km轨道交通运行网络中,就包括29km的磁浮线;成都的601km中,也包括了39km的有轨电车;北京、广州、南京、重庆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网中也都含有市郊线路等。因此,不同口径下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可能会出现一些差别。

但总体而言,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到未来几年,还将有更多的城市突破500km,其中一部分更是将超过1000km大关。

不过,与前些年相比,目前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整体上已有所放缓。可以参照的是,2020年底,成都轨道交通曾创造了一天内新开通5条线路的纪录,年新增运营里程达160km。而2023年,新增运营里程最多的城市重庆,也仅有60km左右。

这种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建设周期的问题。像之前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审批比较集中,在开通时间上自然也更为紧凑。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国家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审批门槛大幅提高。

一个标志性举动是,2018年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申报地铁的城市,要同时符合“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等多个硬性指标,这较之前的标准明显提高。由此也让一批三四线城市的“地铁梦”就此搁浅。而在2017年,内蒙古多条地铁项目均被叫停,其中甚至包括已进入建设期的包头地铁项目。

此后,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不再受理启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申请,也即过去没有开通地铁的城市,将被排除在新建资格之外。而多个一二线城市近年来的地铁规划也明显缩水,也就是说同一个周期内能够开工建设的地铁规模缩小了。这种种迹象所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

轨道交通建设为何要量力而行

为何地铁建设的审批在收紧?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对成本的控制。

要知道,眼下地铁建设造价一般在5亿元每公里起步,一些甚至超过10亿元每公里,一条线路的建设成本动辄就是上百亿到数百亿元的金额。

更重要的是,地铁建设远不只是一次性投资这么简单,更多成本还体现在后续的运行维护上。如去年披露地铁财报数据的32个城市中,扣除政府补贴,只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等少数几个城市的地铁利润为正,其余均亏损。

总体上,各地地铁的运营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其中补贴依赖度比较高的杭州、重庆、郑州、青岛等都超过50亿元。这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运营能力和地方财力水平,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此外,近一两年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就是,房地产行业的变化。众所周知,地铁之所以让很多城市趋之若鹜,除了它对于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的价值,还表现在它是带动城市发展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是否通地铁已成为人们判断一座城市发展边界的一个重要依据。这背后对应的一个现实逻辑,实际就是地铁与房地产业的相互“赋能”。

那么,如今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变化,城市扩张速度放缓,地铁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建设规模,都可能受到明显影响。这自然使得轨道交通建设应该更加谨慎。特别是对于一些本身无法确保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而言,更需要慎重。

事实上,近几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多个城市都出现了建在偏僻甚至可以说是荒凉地带的地铁站。这在过去其实并不算什么特例,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适度超前”,几乎被默认的一个预期是:地铁修到哪里,城市的开发就会延伸到哪里。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房地产行情变化,这种预期正遭遇更大的不确定性,部分地铁站“落单”的风险正在上升。说白了,轨道交通建设,要更加量力而行。

“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潜力不可低估

当然,建设速度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前景依然不小。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一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仍处于需要继续完善的阶段。如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行协调能力的优化,与常规公交衔接的优化,综合运行成本的控制,乃至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等等。

事实上,随着诸多城市上一轮获批地铁建设逐步进入尾声,今年及未来一两年也将是新一轮地铁申报的高峰。此前媒体统计,今年至少就有30来个城市正在开展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报批,或进行前期研究工作。

如广州发改委不久前在回复网友时就透露:已启动地铁第四期规划研究工作,最快2024年底启动第四期报批。

再比如,“十四五”期间,上海地铁将陆续启动248公里、超过130座车站的新一轮建设,建设规模及强度将再次超越历史。且全部项目建成通车后,上海地铁将形成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64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另一方面,都市圈建设的加速推进,也将给跨市域轨道交通建设打开新的空间。如就在12月28日,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开启了初期运营。

从2010年广佛线开通,全国第一条跨市地铁诞生,到最新的郑许线进入初期运营,包括上海地铁连接昆山,南京地铁连接镇江,杭州地铁连接绍兴,武汉地铁连接鄂州等在内,跨市地铁虽然数量越来越多,但这部分轨道交通的现有规模还并不算大。要知道,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全国已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就达到12个,由此带来的“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潜力不可低估。

海报设计:祝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