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副主任李国平认为,将雄安新区的地位和重要性比肩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密切相关。
李国平说:“深圳特区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一个典型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又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是想承接全球的产业转移,营造全球产业体系里边重大的一个举措。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我们也存在着很多的所谓“大城市”病这样的一些问题,所以要寻求新的地区典范。对雄安新区的设立,就要把它放在国家发展战略上,为整个区域发展寻求一个典型模式的方面来考虑,所以它的地位应该是比较高的。”
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
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许多国家都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雄安新区不仅肩负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任,还承担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在河北适合地段规划建设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
对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定位该如何理解?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里边,特别要求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中疏解的方式有集中疏解和分散疏解。那么,集中疏解就需要有一个空间和平台,雄安新区就是一个最大的平台,因为起步区就要一百平方公里,未来可能控制区的面积要达到20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它将承担《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要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也能够起到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很大区别
除了设立雄安新区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者被看成是北京新的两翼。不过,在李国平看来,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很大区别。
李国平认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是一个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它是作为中心职能的一个重要补充,比如说今后北京市政府的行政办公职能。同时,从空间距离来讲,二者是相当近的,所以它可以作为一个整个大的北京。但雄安新区它完全是一个独立的、新的城市,和通州、和北京中心城的概念不完全一样。”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文章称,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