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探索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1-25 09:53

新疆拜城县:让“南疆煤都”宜居更宜业

中国气象报记者 潘继鹏 通讯员 蔡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素有“南疆煤都”的美誉,资源富饶,境内石油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2013年,拜城县被国务院列入“全国资源型城市”,成为南疆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

  拜城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8℃,年均日照时数为2789.7小时,年均降水量171.13毫米。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被称为“塞外粮仓”“中国黄油菜之乡”“中国细毛羊之乡”“ 南疆避暑胜地”,但暴雨内涝、大风、冰雹、雨雪等主要气象灾害也让该县不胜其扰。

  “十二五”期间,拜城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库(车)—拜(城)工业带隆起,一举成为阿克苏地区乃至南疆区域经济“增长极”。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建设‘生态安全保障区’,让拜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拜城县委书记秦加友做出庄严承诺。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拜城积极编制本县《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方案》。根据方案,拜城县把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与打造“宜居宜业首选区”紧密结合起来,根据自身面临的气候变化主要风险和问题,从技术支撑、城市规划、建筑、交通、能源、水资源管理、地下工程、绿化防沙等方面组织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力争到2020年将拜城县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50%。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城市应对内涝、干旱缺水、冰冻灾害等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全面提升。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县气象局制定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建设实施方案:完成6套6要素自动站建设,在易灾区增建3个加密监测站点,在全县15个乡镇指标站增建15套称重降水传感器,气象灾害多发区、重点区、关键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实现气象灾害监测全覆盖;建成“一体化、多功能”的县级气象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强对流等灾害预警提前时间平均达到30分钟以上,实现气象精细化预报和分级别、分区域、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预警全覆盖;加快气象信息传播接收网络建设,完善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加强预警信息分发接收系统建设,拓宽预警发布渠道,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实现气象信息传播接收全覆盖;完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气象组织长效机制,形成城乡覆盖、区域均衡的社会化气象服务网络,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全覆盖。

  拜城县气象局局长樊国军表示,该局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晴雨气象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主要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小时以上,短时临近预报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空间分辨率精细化到乡镇,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保持在86%以上,气象保障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湖南岳阳市:加强能力建设 保障城市生命线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蒋丹 邓玲

  岳阳位于湖南东北部,濒临长江、环抱洞庭,是长江中游的一个“金十字架”。岳阳水系发达、河湖密布,水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一,是湖南乃至全国的防汛重地。同时其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特征明显,除了具有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同的水热同季、暖湿多雨的特征外,还具有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夏秋多旱、暑热期长等特点。

  自20世纪有气象记录以来,岳阳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进入21世纪后,干旱、暴雨、高温、强雷电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持续影响着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和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奔跑的场景。

  为做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岳阳市积极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分别建设了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和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依托湖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面向决策用户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010年,岳阳市气象局联合洞庭湖周边益阳、常德、荆州市气象局成立了洞庭湖气候中心。近年来,洞庭湖气候中心对洞庭湖气候变化事实、 影响等开展针对性研究,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此外,岳阳市气象局每年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低碳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

  未来岳阳气象部门还将重点完善气象监测网络,增强气候变化影响监测的针对性;通过部门内外科技合作,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开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评估,为政府指导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减轻气象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2016年,岳阳市参与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申报。岳阳市发改委委托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编制《岳阳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服务中心成立专家组进行实地调研座谈,草拟方案,试点方案得到专家的认可。

  据了解,2017年至2019年,岳阳市将加强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构建有利于促进适应气候变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建立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系统,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组织实施包括水利、交通、旅游、生态、能源等高质量适应气候变化示范项目;发挥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对防灾减灾、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经济发展等工作的引领作用。

新疆库尔勒市:让城市“绿”起来

中国气象报记者 潘继鹏 通讯员刘畅 范金霞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的首府以及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库尔勒又被称作“梨城”。

  根据库尔勒市近60年的气象观测记录分析,该市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气温逐渐变暖,增湿势头不减”的区域性特点,与此相伴随的暴雪、暴雨、干旱、大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频出现。

  “春季大风、霜冻是棉花的主要灾害;冬季低温冻害和干热风造成香梨严重减产,是香梨等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壮大的制约瓶颈。还有夏季冰雹、秋季大风都会对棉花和香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暴雨引发坡集山洪,对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及农村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巴州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蒋梅冰说。

  近年来,库尔勒市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率达到73%。巴州发改委副主任唐平说:“此次选择巴州人口最多的库尔勒市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得益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从1997年开始,库尔勒市提出‘让库尔勒绿起来’的口号,经过全市各族人民15年的努力,完成荒山绿化面积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2.95%,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0.2%和39.09%,在城市外围初步构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对于有效降低风沙危害,防止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冬季到库尔勒孔雀河看天鹅已成为许多库尔勒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库尔勒市气象局连续5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不难看出库尔勒市人民为“绿”而努力奋斗带来的变化:夏季平均温度降低0.7℃至1.6℃,相对湿度提高7%至10%,年平均风速降低了1.28米/秒至1.63米/秒,进入市区的浮尘减少10%至20%,扬沙天气每年减少4至6天,空气中的尘埃和颗粒物含量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库尔勒市布设了4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了各乡镇全覆盖,建成3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成立市气象灾害防灾减灾指挥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气象部门还完成了库尔勒市气象灾害区划,为政府进行香梨产业发展科学布局提供了决策依据。气象部门加强与国土、水利部门的合作,在《库尔勒市矿产资源规划》的拟定中提供基础气象数据,并针对该市防汛、城市内涝及地质灾害的防范及时发布天气预报,结合香梨种植产业特点开展了香梨特色专题及特色林果政策性保险专业气象服务。

  根据《库尔勒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该市将在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出台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组织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四个领域展开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库尔勒气象部门已经开展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脆弱性评估工作,并将在建立并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综合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应急保障服务能力、加强城市公众预警防护系统建设、夯实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开发推广关键性适应技术等方面担当主力。

河南安阳市:优化规划布局 完善建设标准

中国气象报记者张运国 通讯员高慧

  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会处,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安阳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此次安阳市入选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为安阳应对强霾、强降水等极端天气提供了良好契机。

  据安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此项工作正处在筹划印发相关文件和即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拟成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专项领导小组,进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探索,而气象部门将成为重要成员之一。

  为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有关工作部署,安阳市组织专家团队编写了《安阳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在安阳县龙泉观测站新址部署了局地警戒雷达,在市区新建9个城市自动气象站,全市升级改造3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了气象监测站点乡镇全覆盖,进一步健全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体系。

  安阳气候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西依太行山,东接华北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在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申报过程中,气象部门及时与市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交流,为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申报提供基础性资料,包括安阳气候特征、自然灾害及气候适宜性评价分析。”申安喜说,“气象部门也将借助这次机会继续在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探索道路上继续努力,更好地助力安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一步,安阳将根据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要求,参与到城市建设试点规划发展,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开展重点适应行动。如优化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布局,针对强降水、高温、干旱、台风、冰冻、雾霾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修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标准;加强气候灾害管理和防御,积极应对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增强城市绿地、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温、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健全政府、企业、社区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的适应气候变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