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大文章 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18:05

2023年粮食生产目标

播面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

产量达到715亿斤以上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23年新增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个、示范家庭农场300个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我省将新认定或晋级60个以上省星级园区、100个以上市级园区,争创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培育10个以上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今年全省乡村振兴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加快推进农业强省?3月16日,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正式公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今年四川粮食产量目标

达715亿斤以上

据悉,去年我省粮食产量达702.1亿斤、连续三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生猪实现稳产保供,全年出栏6548.4万头,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确定了全省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播面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715亿斤以上。

针对防止规模性返贫,一号文件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将防止返贫监测收入标准提高到6800元,并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

同时,我省还将健全耕地保护机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提出足额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等政策举措。

在10个县开展

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试点

四川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农村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据介绍,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就统筹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系统进行了安排部署,主要体现为“四个坚持”。

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6个县深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10个县开展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试点,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建立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健全农民土地租金和分红收益增长机制,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土地高效利用;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支持农户采取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改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机制。

坚持以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为导向,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今年将在全省选择20个县(市、区)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赋予县级政府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利,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县乡村统筹发展、一体发展格局。

坚持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目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规范管理上,按照“五个一”(一个标准名称并挂牌、一个组织章程、一套内部治理机构、一本成员名册、一套管理制度)标准,全面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赋能活权上,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开展集体资产收益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权能拓展试点,拓展农民财产权益的完整性、覆盖性、可及性;在合作共享上,探索新型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国有企业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司,整合集体资产资源和社会力量,做大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坚持以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23年要新增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00个、示范家庭农场300个;要在1000个村示范推广“大托管”模式,新增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00个以上;推动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今年要培育认定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50个。

支持建设

经济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个

根据省委一号文件,今年我省将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焦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标准化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夯实科技化支撑,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我省将新认定或晋级60个以上省星级园区、100个以上市级园区,争创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培育10个以上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60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支持建设经济作物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个、牛羊禽兔标准化养殖场4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做大做强做优“川字号”特色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今年我省将集中打造“天府粮仓”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选育50个“链主”龙头企业,引领50条产业链补短延链,培育100个“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今年将继续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天府度假乡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实习记者 赵珊 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