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新时代新征程,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奋进方向,安阳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牢记嘱托,务实奋进,“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牢记“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粮食安全在总书记心中是个“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秋收时节,在古都安阳广袤的大地上,轰鸣的收割机,晾晒场上金灿灿的玉米,一张张忙碌而满足的笑脸……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种的玉米长势很好,产量肯定比往年高,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安阳县广润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看着金黄、饱满的玉米棒倾泻而下,转眼便堆满了运输车,瓦店乡王贵庄村种粮大户张洪文笑得合不拢嘴。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牢牢扛稳确保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2021年度全省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中,安阳市位列全省第一。
——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耕地保护联动机制,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确保补充的新增耕地数量到位、质量达标。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完成了《安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规可依。2019年以来,安阳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新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市级项目储备库,为提前谋划新年度农田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示范创建新模式,以广润坡1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工程,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应用智能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努力打造“河南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探索了整合建设资源、创新农田运管、落实减耗增效、实施地力提升、建立院地合作和创新农技服务6种新模式。该项目入选全国农业农村及新型城镇化领域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方面唯一入选的项目。
——深入开展航空植保统防统治。安阳市连续采取政府购买植保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开展小麦重大病虫害“一喷三防”暨航空植保统防统治,成为小麦提单产、稳总产的关键举措,创立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航空植保“安阳模式”,被农业农村部作为首批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连续开创了全国百万亩小麦病虫害航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化应急防控、整县制推进“一喷三防”的先河,赢得社会及群众的普遍好评。
——打好夏收攻坚战。今年夏收期间,河南遭遇了十余年来最为严重的“烂场雨”,安阳市积极应对灾害影响,主动扛起“保粮食、保种子”重任,成立了以市委书记袁家健,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为组长的“三夏”生产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分包9个县(市、区),突出抢时抢收、农机调度、晾晒收购、种子安全,把“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手”。据统计,今年全市夏粮播种面积435.04万亩,较去年增加0.25%,增幅全省第三。
——夺取秋粮丰收战。严格落实全省秋粮单产提升现场推进会议关于“奋力夺取秋粮丰收,努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要求,印发了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方案,建立了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领导示范田,组织6个专家技术指导组,加强田间管理,抓好化控防倒、肥水供应、“一喷多促”等配套技术措施落实。今年“三秋”期间,安阳市共投入农业机械15万余台(件),有力保障了全市“三秋”农机收、耕、种等作业需求。
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变为现实,汤阴县韩庄镇康洼村的变化正是安阳市乡村面貌持续改善的缩影。
走进康洼村,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别致新颖的景观绿化、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一幅抬头赏景、低头见绿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通过改造,家家房前屋后成了花园,户户都通水泥路,生活越来越好了,我觉得生活特别幸福。”说起村里的变化,康洼村老党员石占明深有感触。
为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市委书记袁家健多次调研指导乡村建设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安阳市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为组长的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组建了13个由副市级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订了《安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了13个专项行动专班年度工作要点和工作台账,在全省率先制定《安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化建设办法》,科学构建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的结构框架,创新开展了“双百”帮扶活动、“全民清扫”行动,大力实施农村背街小巷硬化工程,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支持,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
——聚焦短板弱项,开展“双百”帮扶活动。发动100家市直单位和104家企业,分包209个人居环境“弱差村”,按照“以点串线、连村成片,示范引领、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通过帮扶活动的开展,变“弱差村”为“示范村”。制定了《安阳市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资金使用办法》,统筹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900万元、市级财政单列专项资金20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匹配不低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双百”村人居环境整治。“双百”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安排市级衔接资金2676.8万元和配套县级资金10656.5万元用于“双百”村建设,145个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审查备案工作,63个城郊融合村上报工作计划。
——围绕重点部位,实施“全民清扫”行动。围绕乡(镇)政府所在地沿街店面、农村各类农贸市场、农村集市商铺、村庄内外环境、农户卫生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洗、整治。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领导每周五下午带头参加清扫活动,乡镇党委书记每周至少一次深入辖区村庄、农户家中进行监督巡查。坚持“周五清扫、周六督导、周日整改”,每周对前三名县(市、区)排名通报表扬,对后三名重点跟进督查、暗访、曝光。
——突出民生实事,推进背街小巷硬化和户厕改造。安阳市自2021年开始实施背街小巷硬化工作,按照“五年计划三年完成”的目标,2021年至2022年,累计完成硬化1648个行政村,硬化道路5.6万多条,惠及农户26.4万多户。今年是全市背街小巷硬化的收官之年,安阳市再次把542个行政村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列为市级民生实事,锚定全面实现“出门就是路,两脚不沾泥”的目标持续发力,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硬化全覆盖。整村推进“厕所革命”,2023年全市户厕改造任务数1.3万户,目前已完成9353户。
激发内生动力,稳妥推进农村改革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三变”改革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安阳市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将农村“三变”改革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充分挖掘乡村“闲置资源”价值,激活要素,盘活资产,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022年,安阳市召开了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会议,确定了118个县级试点村,又从中选择了30个不同类型的村庄作为市级试点村重点推进。2023年,安阳市下拨500万元衔接资金,同时将22个试点村认定为创业信用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笔613万元,用于支持试点村建设。“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30个市级试点村累计投入土地7514亩,房屋10万平方米,整合财政资金4032万元,合作主体投入2163万元,农户投入746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有29个村产生集体收益,累计达到1955万元,农户通过入股分红等形式收益540万元。通过积极探索,安阳市初步总结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模式做法,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安阳经验”。
——“‘三变’+特色产业型”。指导村庄围绕特色产业规划布局,整合国家、集体、农民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等要素,以股份合作形式发展特色农业。内黄县宋村乡西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险”的土地托管模式,盘活农村土地300余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1万元。
——“‘三变’+加工企业型”。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加工企业,按股分红。内黄县梁庄镇冯庄村利用本地辣椒生产优势,组建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三位一体的小米椒深加工联营企业,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向村民分红30万元,村民人均增加收入4000元以上。
——“‘三变’+乡村旅游型”。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把村集体、农民的资源入股乡村旅游项目,以股权为基础,共建共管,按股分红。安阳县白璧镇西裴村建设了以近郊休闲、民宿餐饮、农耕文化体验为主的西裴小镇,采取“村集体+专业运营团队+运作项目+农户”的模式运营。截至目前,西裴村累计发起项目17个,入股资金82.3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0多万元。
——“‘三变’+商贸服务型”。利用村集体、农民的可变资源入股合作建设经营服务型项目,实现集体和农民增收。林州市桂园街道小菜园村,建成了现代化城市商贸综合体——益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增加就业岗位1200余个。
——“‘三变’+复合模式型”。制定了《支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截至目前,在30个市级试点村中,已有166人进城办理落户、29户群众享受契税补贴3.3万元。
夯实产业基础,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推动优胜劣汰、质量兴农。
9月23日至24日,安阳市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在五一广场举办了2023年安阳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消费助农集市活动,共170多家企业带来超700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非遗产品等参展,现场交易额150余万元,签订意向订单500余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阳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质量兴农。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完成23个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立项申请。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250家次。
——突出绿色兴农。加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安阳市创建数量县(市)均值全省第一。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健全“三三三”禁烧指挥应急体系,实现焚烧火情24小时线上预警、线下处置,“三夏”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
——突出品牌强农。今年,新培育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15个,新增获证绿色优质农产品15个,其中绿色食品12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在全市形成优质粮油、果蔬、中药材、草畜和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7大区域特色产业区,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2个。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招商引资、升规纳统工程,新确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后备龙头企业培育对象4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9家、市级32家,全市新引进规模以上涉农企业(项目)19个,新增规上企业21家,预计年底前总数将达到110家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正在汇聚成巨大的变化。”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军说,下一步,安阳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河南安阳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力争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