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9:12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当陈后主还搂着贵妃张丽华在结绮楼头寻欢作乐时,大将韩擒虎已经从朱雀门打进了建康城,韩擒虎活捉陈叔宝与张丽华;贺若弼焚烧西掖门,荡平城池,建康城一片废墟。隋王朝要把这个六朝金粉之地变成耕垦之地、畋牧之区。接下来的两三年内,隋王朝对陈朝统治的江南行政区划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废掉丹阳郡(治所在建康城),撤掉建康县(县衙在建康城),将建康县、秣陵县、同夏县并入江宁县,废掉丹阳县,新建溧水县。从此中国的版图上就有了溧水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溧水建县,但建县之前溧水在哪里?我们今天溧水人脚下的这片土地建县之前是何归属?也就是说我们溧水县是从哪里来?有人说,溧水是从溧阳分出来的,当然以前就属溧阳,我们今天的溧水县就是隋以前溧阳的一部分。但事情远非这么简单,这个答案是不够准确的。


一、今天的溧水县大半属丹阳故地


南宋《景定建康志》:“溧水,次畿县,隋开皇中析溧阳、丹阳置。属蒋州。”

元《至正金陵新志》:“溧水州,在宋次畿县,隋开皇中析溧阳、丹阳置。”

明万历《溧水县志》:“隋开皇九年废丹阳郡,置蒋州,溧阳隶之。十二年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故地置溧水。仍隶蒋州。”


A万历溧水县志-县城图.jpg

县城图(来自《万历溧水县志》)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丹阳县,秦置,隋废入溧水县。唐复置,寻省入当涂。《九域志》当涂县有丹阳镇,即故县也。”

这些记载都表明隋朝新建的溧水县,土地由两大块组成:一块是溧阳分割出来的,一块是原丹阳县。但是,溧水哪些地方是溧阳分割过来的,哪些地方是丹阳县故地,由于资料的缺失,今天已很难准确地说清楚,我不揣鄙陋,谈一点我的看法。

溧水县的主要部分应该是丹阳故地。因为丹阳县是撤销了建制,整个县划归溧水,即《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中说的“废(丹阳县)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丹阳辨》中也说“平陈以后,废丹阳郡而置溧水县”。丹阳县与溧水县,这一“废”一“置”,足见二者之间深刻的渊源关系。而溧阳县仍然保留,仅是“析西北境”,即划出了西北一部分给溧水县,所以新建的溧水县境内,丹阳故地的面积肯定要远远超过溧阳县分割的面积。

唐王朝建立以后,在武德三年(620),也就是在溧水建县的第三十个年头,行政区划又有新的调整:撤销江宁县,江宁县城改成扬州治所;割江宁、溧水复置丹阳县,江宁县改名为归化县。这次丹阳的复置并非完全恢复旧貌,县名仍其旧,但地盘是新的,有从溧水分割的土地,但更多的是从江宁分割的土地(因为这次是废江宁县)。唐武德三年之丹阳县已不同于隋前之丹阳县,丹阳故地仍有一部分留在溧水境内。


C溧水县全境图(来自《光绪溧水县志》).jpg

溧水县全境图(来自《光绪溧水县志》)


今天溧水境内哪些地方属于丹阳故地呢?宋《景定建康志》援引南朝山谦之《丹阳记》云,“县东有庐山,与丹阳分界。”既然东庐山是南朝时丹阳县与溧阳县的分界山,那么东庐山以西应该属丹阳县,东庐山以东应该属溧阳县。今天的永阳镇、洪蓝镇直至柘塘镇都在东庐山的西面,所以这三个乡镇都应该是丹阳故地。明万历《溧水县志》记载:“甘刺史墓,(县)南甘泉里,土人掘地得石,上题曰‘梁州刺史甘公之墓。’不知其名。”清顺治《溧水县志》作者从《晋书》查证,“梁州刺史甘卓,字季思,丹阳人。”并且说“溧水其时(晋代)实隶丹阳。

我们再看古丹阳县的北界:“《地志》汉丹阳县北有赭山,其山丹赤,故因此名郡。《环宇记》也名赤山,唐天宝中改名绛岩,一名丹山,丹阳之义出此”“绛岩山,一名赭山,在句容县西南三十里”(宋《景定建康志·山川志》)。这个赭山(绛岩山)在丹阳县北境、句容县的西南三十里的地方。由此我们可知,古丹阳之北连句容县,由句容县城向西南三十里即为丹阳境内。而今天的东屏镇地处溧水东北面,正与句容县之西南接壤,毫无疑问,东屏镇原属丹阳故地。

隋朝以前,丹阳县治在小丹阳镇,县域面积很大,北接句容,南面到丹阳湖,西横山也在丹阳县境内。“横山,《丹阳记》:‘丹阳县东有横山,连亘数十里。’又曰横望山,四面望之皆横故有是名”(宋《景定建康志·山川志》)。今天的石湫镇在横山西北面,邻近小丹阳,正处在古丹阳县范围内。今天溧水的八个乡镇中,我可以肯定地说,永阳镇、东屏镇、柘塘镇、洪蓝镇、石湫镇这五个乡镇都是隋朝从丹阳划过来的。

溧水其余的三个乡镇中,白马镇可以肯定是从溧阳割出的,白马镇在东庐山之东,在古丹阳县界外,又与溧阳县相连,毫无疑问,隋开皇十一年之前白马镇属溧阳县。而晶桥镇与和凤镇隋前是何归属,因为缺少佐证材料,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根据目前这两个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当地的方言来看,很可能属溧阳县。除此以外,明代由溧水析出的高淳县,也是隋朝由溧阳县分割给溧水县的。

因为溧阳县治所汉代设在高淳固城,《景定建康志》记载,“溧阳旧治在溧水县东南九十里。”南宋绍兴年间,在固城湖边发现了东汉“校官之碑”,校官碑是为颂扬溧阳县长潘乾兴办教育而树立的,《景定建康志》认为“绍兴中得汉校官碑于溧阳固城之旁,知其为汉县治。”既然固城是古溧阳治所,那么以固城为中心,固城周边相当范围的区域都属溧阳。因此可以推知高淳县大部分面积是从溧阳分割过来的。

可以得出结论:自明弘治四年(1491)高淳县从溧水县分出以后,溧水境内还保留的当年由溧阳分割过来的土地,仅剩下了今天的白马镇,可能还有晶桥镇与和凤镇。其他区域都属丹阳故地,也就是说,今天的溧水县大半属古丹阳县。我们在论及溧水与溧阳的渊源时,无论如何不能忽略了溧水与古丹阳县的深刻的渊源关系。


二、古丹阳县即小丹阳


小丹阳镇是个赫赫有名的古县城,这是秦始皇当年带着丞相李斯到过的地方。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清清楚楚地写着:“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李斯从,过丹阳,至钱唐。”这里的丹阳正是小丹阳。

小丹阳就是古丹阳县,《三国志·吴书十一》:“吕范后从孙策破庐江还,俱东渡,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下小丹杨、湖孰,领湖孰相。”这里的小丹杨就是小丹阳,丹阳也写作丹杨。我们再看《晋书·陶回传》中的一段记载,“(苏)峻将至,(陶)回谓(庾)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阳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阳经秣陵。”秣陵、湖熟、小丹阳,这些溧水人耳熟能详的地名,在隋代以前的史籍中反复出现,引文足以说明小丹阳这个名字古已有之。小丹阳不仅是指丹阳镇,隋以前丹阳县也叫小丹阳。

丹阳县为什么称作小丹阳呢?这是为了和丹阳郡区别,丹阳县是丹阳郡的辖县,郡与县同名丹阳,郡大县小,所以丹阳县就叫小丹阳。“由金陵镇南三十里与太平当涂接界,有市井宛然古治所,其地名丹阳,或呼小丹阳,即其地也。前史称小丹阳者,当时有丹阳郡,史文例书县名,不出县字,故《吴志》《晋书》皆称小以别之”(元《至正金陵新志》)。秦、汉实行郡县制,郡辖县,人们习惯称县名时不带县字,如溧水县称作溧水,为了将丹阳县和丹阳郡区分开来,就称丹阳县为小丹阳,小丹阳也是丹阳县的别称。

汉代元朔初(公元前128),这里是丹阳侯刘敢的封地,东汉时建丹阳县。《景定建康志》:“丹阳县,后汉为县。晋封孙韶丹杨侯,南朝复为县,隋废。”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县,《中国地名大词典》甚至认为丹阳县建县时间更早,不是东汉,而是秦朝。隋开皇中废丹阳县,唐武德时复建;唐贞观七年(633)再次被撤销,土地一半入当涂一半入江宁,古丹阳县退出了历史舞台。古丹阳县的历史虽然结束了,但前此后此,小丹阳仍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南京是天下闻名的六朝古都,在以南京为都的六个朝代中,小丹阳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秦统一天下后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金陵邑为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辞海》错为元狩二年)废鄣郡,置丹阳郡。丹阳郡管辖宛陵、于潜、江乘、春谷、秣陵、故鄣、句容、丹阳、石城、湖熟、陵阳、溧阳、歙、泾、宣城、黟、芜湖等十七个县,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三国时孙权将丹阳郡治所改在建业,隋平陈后废丹阳郡,置蒋州。隋大业初年复置丹阳郡,但此时丹阳郡领地已大为缩小,仅辖江宁、溧水、当涂三县。天宝元年(742)丹阳郡治所移至润州(今镇江市),或者说将润州改作丹阳郡,辖地有丹徒、丹阳、延陵、句容、江宁、金坛六县。

在丹阳县撤销了一百多年后,天宝元年的丹阳郡(润州)领地内又出现了丹阳县,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原来的丹阳县又恢复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此丹阳县非彼丹阳县。

这个新丹阳县原是曲阿县。曲阿,古代叫云阳,秦属会稽郡。秦始皇三十七年,“史官奏,云阳有王气,凿北冈使曲厌之,因名曲阿”(《至顺镇江志》)。汉嘉禾三年复曲阿为云阳,属吴郡;晋太康年间,云阳县又改为曲阿县,属毘陵郡;至唐天宝元年才改名为丹阳县,属丹阳郡。这个丹阳县就是今天的江苏省丹阳市,或称镇江丹阳,今天的人也称之为大丹阳,这是为了和小丹阳有所区别。“天宝元年,始改润州为丹阳郡,又改曲阿县为丹阳县,皆非两汉六朝之丹阳也”(《景定建康志·丹阳辨》)。因而,此丹阳与溧水不沾亲带故。

丹阳,不论是其地名还是其历史都比较复杂,宋代已有人弄不太明白,《景定建康志》专门收录了《丹阳辨》一文来辨析这个问题:一辨其字,丹阳也可写作丹杨,辨其得名渊源;二辨其地,全国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不止一处,可分为荆州丹阳、雍州丹阳、扬州丹阳;三辨其治,由治所的变更来分析丹阳郡与丹阳县的历史沿革。


三、余论


弄清溧水县与古丹阳县的关系,对于研究溧水的人文历史非常重要。如唐代的礼部侍郎刘太真。安徽宣城人说刘太真是他们宣城人,《至顺镇江志》上记载刘太真是镇江人,这些说法都不难否定。新、旧《唐书》上均记载“刘太真,宣州人。”刘太真是溧水人,当时溧水属宣州,但他不是宣城人;刘太真在师从萧颖士时,只是短暂的寓居过镇江,所以也不能说就是镇江人。

但有人说刘太真是丹阳人,而且说是“丹阳刘氏之祖”,这使我非常困惑。若说是,这些说法与史书记载不合,“刘太真,宣州人”,而唐代丹阳县从未属宣州管辖,是宣州人就不可能是丹阳人。若说不是,在刘太真与师友交往中,人们都称他是“丹阳刘太真”,可能刘太真也自称是丹阳人。萧颖士与韩翃都写过题为《送丹阳刘太真》的诗,而且刘太真在死后归葬溧水柘塘祖坟时,因“未叶蓍龟”,而“权窆于丹阳之别墅”。这些又怎么解释?弄清了溧水与丹阳的关系后,可以知道这里的丹阳并非镇江丹阳,而是古丹阳,就是指的溧水,因为刘太真的家乡属丹阳故地,刘太真天宝十三年出生,那时还没有润州丹阳,刘太真祖上在西晋永嘉年间就迁来金陵,他应该出生在溧水,古人喜欢称古地望,称“丹阳刘太真”一点也不错。那个刘太真停丧的“丹阳别墅”,也应该就在溧水柘塘境内、刘太真家祖坟附近。“丹阳别墅”应是刘太真在家乡丹阳故地盖的房子,把这里的房屋称作“丹阳别墅”,如同今天的南京虽然已经不叫金陵,仍把那个豪华的大饭店叫作“金陵饭店”一样。

史书上记载溧水的人和事较少,尤其是隋以前的史籍,简直难觅溧水的踪影。南京是六朝古都,六朝兴衰发生了那么多故事,而溧水离南京仅咫尺之遥,怎么其中会没有一点关于溧水的信息?只不过那些都记在了溧阳县与丹阳县的账上,而且丹阳县的账上特别多。

董永遇上了仙女,这是大家都熟悉的神话故事。故事中说董永是汉朝丹阳县人,于是今天丹阳市就有人认定董永故里在他们丹阳。且不说《天仙配》那是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即使是真的,董永故里也轮不到丹阳市,汉代他们那里还是曲阿县,溧水倒是能沾上边,溧水汉代大半属汉丹阳,明万历《溧水县志》记载:“(县城)西有汉董永读书台。”不过,如果有溧水人欢喜猎奇,想因此考证出董永故里在溧水,那也是枉费心事,因为那是神话,那不是历史。


B万历溧水县志-县治图.jpg

县治图(来自《万历溧水县志》)


(溧水区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