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提案进两会 西安中学生建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3 21:12

  西安市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的王泺杰、王伊姗、仵皓雨、何雨辰、方博文、周昕煜6位同学与老师刘伟商量提案中存在的问题。代红玉供图
  中国青年网西安3月8日电(代红玉 记者 高琦)全国两会开幕近一周,这期间,政协委员们将会对一份关于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特殊提案展开讨论,这份提案出自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6位学生之手,寄托着学子让城市发展更美好的期待。

  2017年,西安市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的王泺杰、王伊姗、仵皓雨、何雨辰、方博文、周昕煜6位同学,在学校政治调研组组长刘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加强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提案》,并相继在陕西省和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提案奖”,该提案被推荐递送全国两会,而这已经是高新一中学生提出的提案第三次被推荐上全国两会。

  从上下学的路上发现问题

  西安市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的王泺杰、王伊姗、仵皓雨、何雨辰、方博文、周昕煜6位同学与老师刘伟商量提案中存在的问题。代红玉供图
  “在每天上下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路段特别拥堵,尤其在共享单车出现后,又增加了其他的道路问题。”组长王泺杰告诉记者,做提案之初,大家把问题聚焦在共享单车上,后经老师指导,小组成员协商,最终把提案落实为整个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

  该提案聚焦于多种交通主体并行后,慢行者与机动化交通间的矛盾冲突及随之引发的交通事故,学生们在做了大量采访调研的基础上,以理论为指导,数据为支撑,提出了制定基础设施慢行标准和慢行规则;建设慢行交通网络;完善道路设施,提升慢行交通工具安全性和舒适度;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共享单车发展;保障慢行者的路权;监督慢行者履行义务;设计平安骑行的APP,完善交通管理和服务;推行慢行系统与创新产业结合;加大对慢行系统的宣传和监管九条建议,希望以此缓解交通拥堵,呼吁绿色出行。

王泺(左二)杰向记者介绍城市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提案。代红玉供图

  “慢行系统囊括了机动车、共享单车、步行者、盲道等在内的所有交通主体,保障各自路权,各行其道,并通过平安骑行APP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大家实时提供所有路段的交通状况,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或其他方式收集交通运行者的信息,处理违章等行为,在APP上实现集中管理。”王泺杰说。

  调研的过程是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 

6位学生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讨论提案。代红玉供图

  从确定提案方向到实地考察访问、发放问卷、数据分析、文案撰写,同学们坦言这背后遭遇了非常多的困难,也在观点碰撞中有过争执,提案凝结着所有人的心血。

  在组员王伊姗看来,调研过程中采访屡遭拒绝是最让人沮丧的事情。“也许是人们对我们的调研不感兴趣,也许是我们问到了相关单位工作的敏感之处,所以访问中被拒绝了很多次,但我们也感受到了经过自己的讲解,别人从对慢行系统逐步了解到认可的过程,另外我们在讨论过程中,也会发生观点碰撞,不过正是这种碰撞完美展现了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我们当时课业比较繁忙,每次都是趁着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之间的时间去做这些事,确实很辛苦,但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此外整个调研过程提升了我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对我高三的学习很有帮助。”组员何雨辰认为整个调查过程加深了她对社会和自己的了解。

  组员仵皓雨认为,对于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对学生们提出了考验。她说,许多概念距离校园生活很遥远,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才能有所了解,“论文很艰涩,但耐心读下来,很开阔了眼界,也让我们考虑事情更加全面,比如我们提案中考虑到了弱势群体在道路使用中的困境。”

  “提案抵京,像是自己的孩子借着两会的春风去了人民大会堂”

  “我们的提案也抵京了,觉得像是自己的孩子借着两会的春风到人民大会堂转了一圈一样。”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两会委员相继抵京,何雨辰无比激动,她说,“感谢学校给我们机会,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对社会的关怀变成现实,这让我深受激励,也让我树立了一个理想,以后选专业可能会考虑社会科学方向,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发展尽一份力量。”

  “学习不再空洞,给我们了一个机会让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产生联系,问题和解决方式更立体了,微观来讲启发了我们的思维,找到了破题之法;宏观来说,让我们知道了自己想干什么,还能干什么。”王泺杰说。

老师刘伟讲述提案完成过程及高新一中政治课堂特色。代红玉供图

  连续三年提案被推荐上全国两会的殊荣,让老师刘伟深受触动,他告诉记者,模拟政协社团是高新一中政治课的特色校本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社会实践能力。此外学校每节政治课前五分钟是“时事论坛”环节,给予每位学生展示思维和演讲才华的平台。

  “教育改革创新更应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拓展发展空间,在实践感悟中,把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做到所学有所用。”刘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