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区事难,新社区事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01:23

宝鸡市扶风县城关街道胜利社区与百合社区,相隔不远,情况却大相径庭。

在百合社区,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人群集聚:常住人口8000多户,这意味着社区要依靠10名工作人员应对超过2.4万人的服务需求。而胜利社区,老旧小区多、老人多,事项则更多。

两个社区就像城市的一体两面,一个是人口流出区,一个是人口流入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旺盛服务需求与人口集聚带来的旺盛服务需求共存,两者同样考验着社区干部的作为与担当,当包袱?还是当机遇?全看社区干部的认知。

 

QQ截图20220128103230.png

“站立式”改为“坐落式”

一走进胜利社区服务中心,看不到窗口式的办事柜台,只见四个橘黄色的小圆桌,来办事的群众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坐两侧,氛围十分温馨,从形式上打通了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最后一米”。

从传统的“站立式、窗口式、对答式”服务,改为“坐落式、圆桌式、聊天式”的零距离亲情服务,胜利社区改变的不只是形式。

11月26日早上10点,62岁的社区居民张谱来到社区想要缴纳城乡居民医保,一进门就遇到工作人员张红霞。

张红霞是由残联派驻社区的专职委员,并不负责医保口的业务,但胜利社区推行首问负责制,谁第一个接待群众,就得负责帮助他办理业务。

张谱的业务倒也简单,用微信支付320元医保费用。但是对于张谱来说,手机支付又陌生又麻烦。张红霞拿出自己的手机,三分钟就帮张谱完成了缴费。“他平时也是我们的重点关注户,儿子是残疾人,家庭收入就靠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资。我们在社区排查未缴费情况时发现他没有交,就主动通知他过来。”张红霞说。

来社区办事最多跑一次,针对那些不方便来社区的居民,胜利社区就让群众把需要的资料邮寄过来,由工作人员帮忙调表。

长期住在浙江的巨先生,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总花费10万余元。巨先生申请了困难临时救助,但是本人又无法回社区办理。2021年10月,社区工作人员王少丽主动与他联系后,给他列明了需要准备的材料并邮寄回来,王少丽帮他填表,申请到临时救助12000元。

2013年年底,李晓花来到刚刚更名的百合社区工作,当时小区只有8000多名居民。

随着新区的高层一栋栋建起,百合社区的常住人口翻着番增长到了20000多人。迁进新城的居民都把自己的养老和医疗放在了百合社区。“本着就近的原则,县城需求的业务在我们这儿都能办。工作量是城内这几个社区最大的。”百合社区党组织书记李晓花说。

社区工作压力大,力量却十分单薄。“尤其是今年,常态的与突发的事情交织,我们人少、钱少、事多。有些项目的开展必须要资金支持,我向上级领导伸手,领导就开玩笑,他说要是只有出钱才能干,那就谁都能干,还让你来干吗?”李晓花说。

面对着日益庞大的社区,李晓花带着同事把社区的“家底”盘了一遍,把社区干部、社会组织、物业、驻区单位、社区专职人才、志愿者等六方力量都整合起来发挥作用,自此六方力量、五级网格、五微治理、一张治理名片、一批共驻共建项目的“65511”治理模式开始推行。

百合社区目前常住人口约8000户,但有超过5000户的居民户籍不在本地,他们依托户籍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就很难在百合社区享受。“‘65511’就是解决了怎么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李晓花说,这些都要依靠社区开展项目来实现。

12年前,阳光小区有一位老太太收养了一个脑瘫女孩。老人的儿子离家多年,儿媳妇去世,家里只有祖孙两人,靠着老太太每月1100元的退休工资生活,社区帮他们申请了低保,每个月可以多拿700元。

“孩子刚来的时候不到五岁,还能外出上学。现在17岁,基本上不能活动,出入都得依靠轮椅。”网格员邓引芝说,社区能救急,却不能救困。社区发起了“邻里守望”互助项目,公益团队、附近医院都会定期上门提供服务。

2021年6月的一个下午,住在莲花广场小区李女士突然接到了临时工作任务,可是在扶风小学上二年级的孩子快要放学了,她只好紧急请红色互帮团帮帮忙。互帮团通过物业找到了另一位家长王女士,王女士不但把孩子接回家里,还帮忙辅导起作业,直到李女士晚上八点多工作完才把孩子接走。

调解家庭、邻里纠纷,本身就是社区职责的一部分。可是几万人的大社区,全部依靠十名社区工作人员去协调处理,实在不现实。

在百合社区某小区居民楼里,每到深夜,总有“叮叮当”的水管敲击声响起,断断续续、轻重不一,严重影响一楼住户李女士的休息。经过“听声辨位”,她判断这是二楼邻居敲出的声响。因为自己开办辅导班双方闹别扭已经超过半年,她认为这是对方的“报复”。

小区红色调解团介入后,二楼住户对于这项“指控”矢口否认,直到一楼住户录下了半夜的水管敲击声发给调解团。调解团第二次找到双方了解情况,“一楼的女士是个单亲家庭,收入主要就依靠辅导班,而且上课到九点就结束了。但是来的孩子比较多,尤其是周末一大早就开始上课,也很影响二楼休息。”李晓花说。

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红色调解团一趟趟往小区跑,先找到了二楼住户,提出他这样做造成了噪声污染,不仅影响一楼还有可能骚扰到其他邻居,又劝说一楼住户尽量减少对邻居的影响。

从那天开始,二楼不再敲击管道,很快,一楼住户也重新找到了合适的地方,把辅导班搬走了。

无论是红色互帮团还是红色调解团,都是百合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多方联动、多方参与,而产生的一个集社区、社工、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志愿者为一体的城市小区治理组织。

 

QQ截图20220128103217.png

社区组织医疗机构义诊

格外关怀老人、疼爱小孩

2021年8月,在扶风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活动室内,来自百合社区亲子时光站的孩子们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培训”,活动中,交警带领孩子们认真学习各类交通指挥手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孩子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倡导孩子们争做文明交通参与者。

亲子时光站是百合社区打造的暑期安全教育项目,从2019年发起,一开始是单项服务,主要带着孩子去参观,增长见识。2020年,时光站逐步转型,开始招募志愿者做老师,孩子们也可以参与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我们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周边0至6岁的专业辅导机构比较少,这个项目初衷就是解决孩子暑期的教育和安全问题。”李晓花说。

2021年,社区有了联动单位的意识,对接驻地单位,招募的志愿者也越来越专业,活动内容日益丰富。邓雅茹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亲子时光站的活动了,“我们夫妻是双职工,从孩子上小学以来,基本上暑假就是补课,我们也没时间带她去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自从有了时光站的活动,孩子的暑假就更加丰富了。”邓雅茹妈妈说。

在亲子时光站,交警进行安全教育,教育部门开展道德讲堂,法院深入浅出引导孩子们学习法律常识,科协进行科普知识和公共常识的教育……

社区通过聚合群团组织、激活社会组织、带动志愿队伍,把街道、社区、家庭拧成“一根绳”,解决城市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除了幼,还有老。胜利社区是扶风县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80%,单是空巢独居老人就餐难,就成为一大民生“痛点”。

上午10点,同是来自扶风县午井镇的张福秀和杨菊梅在胜利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晒着太阳聊着天。张福秀爱说笑,杨菊梅会唱歌,有她俩在,中心总是一片欢声笑语。

中午12点,食堂饭菜飘香。今天的午餐是苜蓿炒肉、青笋肉片、白菜粉条乱炖和米饭,按照标准是一人五元。工作人员打好汤递到老人手上,提醒“慢慢来,别烫着了”。

每天大约有200多名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吃饭,常来常往之间工作人员与老人也慢慢熟悉起来。“基本上上午11点50分开中午饭,有时过了点还不见某位老人来,我们工作人员就会在窗口喊,老张,你咋还不来吃饭?或者上门去叫他们。”胜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毕亚扣说,有的老人记性不好,吃完饭转了一圈,又来问工作人员:“我吃饭了没有?”工作人员就耐心的跟他解释:“吃过了,你看你还刷了卡。”

胜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全扶风县首家日间照料中心,也是目前最规范的一家,自2018年开始运营,上下四层共2000平米。目前由一家专业的养老机构负责运营。

缺乏关怀,也是养老话题中格外突出的问题。

除了来吃饭的老人,像张福秀和杨菊梅这样的常住老人还有十几位。每天早餐前,工作人员会帮助老人量体温、测血压。“有些老人嘴上说‘哎呀我夜里没睡好’,但是吃饭时吃得特别香,这些其实就是老人想让你哄哄她,多跟他说说话。”毕亚扣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在细节多多照顾老人,多跟他聊聊天,或者请家里人打几个电话疏导一下。

县中医医院距离中心只有十分钟路程。目前中心与医院已经达成合作,假如老人真的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他们也会立刻通知医生或者送到医院去。

都上心、齐动手

在管理提升的同时,社区服务也随着力量下沉丰富起来。

万盛花园小区里,二楼的住户漏水,淹坏了一楼刚刚装修好的洗手间,居民给网格员打去了电话。在此之前,双方已经与物业谈得不太愉快,物业代表开发商,认为小区已经交付五年以上,不应该再承担责任,三方谈判陷入了僵局,只有二楼的水还在“滴答”地漏着。

网格员颜宁会拿起电话,先是打给物业,可对方坚持这是业主之间的纠纷,与物业无关。她再打给社区的共建单位一家律所,了解在法律上物业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最后打给住建局和社区民警,商定一起与业主坐下来谈谈。

一会儿功夫,颜宁会就打出去了一串电话,社区与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跃然纸上。很快,几方商定了一个结果,漏水部分核损4000元,物业公司承担大头,二楼与一楼的业主各自承担剩余部分。“解决这类事件,我们通过社区党组织出面,联动驻区单位县住建局,又通过志愿者联动律所的律师,发动更多的力量,把问题尽快解决。”李晓花说。

2021年9月3日晚上8点多,连日的降水导致城区多处路面积水。百合小区当时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施工导致地面水泥有缝隙,雨水顺着墙体渗漏进了35号楼的地下室。这是一栋六层高三个单元的小楼,建筑时间长,居住的大都是三代同堂的一大家子。

物业在巡查中发现漏水后,立刻向社区报告。消息从物业到社区网格员,再到县住建局,缩短了传递的途径。“按照原来的信息脉络,没有‘六联动’之前,我们没有这些职能部门的联系方式,得先报到街道,这对于急事来说,就拖长了处理时间。”网格员卢小宁说,他们赶到后先是进行了防渗处理,等第二天雨势减弱后抽水处理,排除了安全隐患。

好小区,新小区,物业到位,设施完备,问题少很多,老旧小区的问题多是些纠纷,谁家堵了,谁家吵架了,谁家冒烟了,很杂,但必须去处理,怎么处理?

胜利小区所在的老县城就一条主街道,是一条自西向东的大斜坡。地形“西北高而依岗,东南低而面水”。街道狭小而紧凑,当年有客商来考察投资,开着车从西向东逛一圈,手里的烟都没抽完。

成立于2003年的胜利社区就位于街道旁,原属于陕铜公司管辖社区,2018年移交给了城关街道,下辖了29个小区,其中不乏“别说门禁,连门都没有”的老旧小区。

老旧小区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也是容易引爆矛盾的地方。让这里的居民共享城镇化的红利,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智慧。

财政资金所小区,原来是个家属院,但是随着单位搬迁到新城,新住户大都不是原单位工作人员,小区逐渐沦为“三不管”小区。

因为整个小区的排污池一直没有清理,污水从一楼住户杨先生家卫生间里渗了出来,社区立刻联系了维修志愿队,通过开挖清淤帮群众处理好了排污的问题。

这支成立于2019年的维修志愿队是胜利社区为了应对辖区内小区多发的漏水、渗漏等问题成立的,有十多名成员,有人擅通下水道、有人会开挖掘机,给群众解决了不少危急事。“之前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群众来找我们,我们一时也找不到专业人士去处理。于是我们就成立了这只队伍,先救急,再开会商讨后续怎么处理。”索亚妮说。

志愿队的工作人员许多都来自于小区的共驻共建单位。每年年初,胜利社区都会与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约定服务事项:城关派出所的民警帮忙处理纠纷;陕铜公司的技术人员帮助维修水电;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帮助疫情防控执勤……

“社区没有任何执法权,只有调解的权利。”索亚妮说,社区正在推进大党委制建设,建立起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相互联系,沟通信息,最重要的是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