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二”天水:为什么还在衰落?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3:04

“千年老二”天水:为什么还在衰落?

2019-06-17 16:39

试问当今甘肃最伤感城市——非天水莫属,经济总量被省内庆阳超越,滑落第三,天水有点像十年年前的兰州,马路脏乱差,街道像土锤。目前,可以说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最迷茫的时代!回看天水的千年发展史,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条铁律——“千年老二”。

无论追溯上古辉煌的三皇五帝,抑或中古鼎盛的汉唐;无论“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重镇,抑或当今的陇东中心,天水貌似繁华似锦的背后,似乎总绕不开“千年老二”宿命。作为秦文化的发源地,论历史,辉煌灿烂不及长安;论现代,工业重镇不及宝鸡;论当今,城市中心不及西安和兰州,甚至是兰州这么暗淡的光也把天水压得喘不过气;似乎谈论天水,总绕不开西安、兰州、咸阳,且总处于其影子之中,既生瑜,何生亮,曾经的龙兴之地,而今诚如其名“天水”,不能言说之失落!

诚然,任何地方的崛起或衰落,都绝非单一因素使然,更非一时造就。当然,言天水之痛,并非历史终结、顾影自怜,而是要探究本源,找寻治本之策,因此,必须把握大势,审视自身,方可至高行远,这也正是谈论的初衷!历史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俱往矣!今天不谈过去,只谈当今和未来,核心是截取近20年和未来20年的历史片段略作管窥!

一、历史大势看天水之失落

1、海洋战略铸就国之崛起

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史,实则是一部中国的海洋时代史。沿海开放、东部率先、梯次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空间演进轨迹,并由此铸就了东方大国的崛起。直白些说就是先集中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从而导致各类优质要素向东部集中,在此宏观战略指引下,中西部地区自然的发展逻辑也是积极向东,主动对接、承接东部地区梯度发展,落实到空间上便是发展方向上重点向东、轴带东向拓展,对于处于西北地区、对于天水来说,自然逐渐淡出核心视野。

2、强省会之声渐成主流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国家“四大板块”格局已然成形、区域间竞合关系趋于加剧,随着国家战略重心转移,中西部发展渐入中央决策视野,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也此起彼伏,身处西北地区的甘肃自然责无旁贷,历届省委省政府都积极探索甘肃发展、甘肃振兴。自“关中-天水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提出,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全省战略重心逐步向兰州倾斜,举全省之力发展兰州新区,虽然在各类政策文件和重大规划之中天水仍位列省域副中心,但实际战略地位在逐步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天水与兰州之间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

从省域层面,实则一直未系统梳理好总体空间组织,最典型的莫过于历次的表述中对天水、庆阳和酒泉副中心定位的确立和空间体系中的无视,尤其对于天水所谓副中心的表述至今未有精准和明确的表述,同时天水自身也没有弄清楚天水的发展战略,导致长期以来天水对自身发展定位的迷茫、发展方向的迷失,从而极大制约天水的长远发展。

3、顺天时、承地利,更需得人和

除去以上宏观大势影响之外,自身先天缺失也极大限制天水先发优势。首先,区域层面处于陇东,相对偏离国家先期发展主流方向,市域层面城区处于两河河谷地带,不利于强化中心辐射带动能力,且多山地、丘陵,更弱化空间联系;其次,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拓展举步维艰。其本身处于山地丘陵区,地形复杂,不利于空间组织,且城区内部和外围大遗址密布,极大加剧城区空间碎片化、分散化,不利于空间体系构建;第三,交通区位受限,随着交通时代由水运时代、马车时代、公路时代、铁路时代,进而过渡到高铁、航空、城际、高速、普铁多维度构成的立体交通时代,虽然相较以往数量上有所改善,但横向比较中明显处于劣势;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龙头型企业,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实体经济疲软态势之下,且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多为大型国企,转型升级压力尤为巨大。

二、宏观格局看天水之迷失

分析完外在客观因素,从天水自身发展战略选择视角来看,也出现诸多失误!

1、战略定位不明,缺乏宏观格局

格局决定视野。首先来看天水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三五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初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定位逐步上升,功能逐步完善。

比如:2002年,在综合分析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面临形势后,天水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发展战略;

2010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 的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天水的定位,天水提出了“1135”区域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三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天水对全市发展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谋划,在坚持“1135”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关天经济区引领、国家级园区支撑、现代化城市带动、县区组团式推进”的思路。关天经济区引领,就是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努力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增长极;国家级园区支撑,就是以四个国家级园区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支撑和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现代化城市带动,就是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把天水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县区组团式推进,就是按照各县区的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壮大各具特色的产业带,迅速壮大县域经济。

2016年,天水提出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继续坚持“主动作为、稳中求进、赶超进位、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着力保持合理增长,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维护和谐稳定,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大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文化名城继续努力奋斗。

再来看目前正在编制的《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所确定的自身目标定位:关中-天水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依然没什么问题,紧跟国家和甘肃省发展战略和政策,很perfect!

图片来源:天水在线

长期以来,天水一方面安逸于定位地区性城市,缺乏宏观战略视野;另一方面不善于捕捉国家宏观政策趋势,但又自觉委屈不受偏爱,一直在纠结之中蹒跚前行。未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国家首要战略“一带一路”中的价值,未深刻把握在全省战略中重要功能,盲目画地为牢、偏安一隅!

2、魄力不足,不敢打破行政壁垒

真正制约天水城市发展的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城市发展空间极大受限,当前辖区数量和面积与其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极不相称,无论是与省内,还是省外同类城市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撤县设区,尤其是同处陇海经济轴带之上、西向对接兰州都市区的秦安和武山,扩大城市战略拓展空间,唯此才是真正战略突破的关键。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依然是因循现有行政区空间循序前行,想必前路漫漫!

3、发展方向分散,空间无序蔓延

四面出击,核心定位不明晰。当前城市拓展四面出击,从而导致一方面重心分散,另一方面偏离发展核心。城市空间拓展之中四面开花,盲目追求城区用地规模的拓展,忽略区域功能,尤其是国家宏观区域功能的彰显。在最新编制的天水市组团式发展规划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谓的“八大新城”,依然是因循固有行政区划思维下的强制捆绑、貌合神离的组合,看似布局做得很大,但从战略格局和价值取向上实则在变小,更多的是强调空间拓展和面向本市域自身的发展而非宏观区域的综合考量,而且是圈画的越大实则越封闭。只不过是自娱自乐,画饼充饥,根本无从上升至全省战略,更无法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事倍功半。区域之间的较量从来不是靠规模和数量,而是以功能和职能为第一要诀。

4、错失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良机,腹地优势未充分挖掘

应该说天水是幸运的,作为国家三线建设重要战略基地,天水拥有一批的重量级国企和科研院所,整体的工业经济实力、科研实力和高端人才队伍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天水并未真正充分利用,一方面国企改革推进迟缓,使得众多国企非但未发挥经济发展中坚,反倒成为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未充分发挥制造业雄厚基础,形成系列品牌化企业、根植性产业集群,没有集中经济做主业,反而是都成了房地产。

曾经的天水也曾是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活跃之地,尤其是以秦安等为代表,民营经济氛围极为浓郁,但天水市并未充分把握,随着市场浪潮迭代,天水民营经济逐渐淡出舞台。反观同处西部的宝鸡,至今依然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强劲,而且前景更为广阔,不由唏嘘!

天水空间发展表现鲜明的二元特征,一是空间二元,二是城乡二元。从全省层面来看,天水市域面积,人口数量和所辖县市数量都处于领先位置,但是中心城市与所辖各县之间联系基本脱节,并未将广阔的腹地优势和县域发展实力进行有效整合,严正掣肘了整个市域发展。

5、“亚军”思维作祟,缺乏深度的文化自信

大遗址保护的不堪承重之负:天水拥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文物资源,尤其是规模庞大的大遗址群落,更是世人瞩目,但历年来政府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之中,都是将大遗址作为发展的约束和红线,不敢逾越半步,更多是对文化消极保护,当作负担而非资源,更未思考该如何积极保护。对此应学习西安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四川三星堆等新模式,并借鉴国内外大遗址保护新理念、新方法,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创、现代服务业相融合,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生态景观提升、特色风貌重塑相结合,重塑空间活力的新思维,成为城市空间增长的新动力。

未找准真正的文化定位:虽然是秦文化发源地,但提及天水,至今依然未有清晰的自身文化定位,貌似除了伏羲庙和麦积山,很难有具象的符号来代表天水,而不像西安的汉唐文化、开封的宋文化、成都的蜀地文化等,整体的方向是模糊的,脉络是凌乱的,从而导致整体无论是城市形象塑造、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文旅产业布局都是小而分散、多而不精、大而不优的,并未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

不敢大刀阔斧、开创性地发展文旅产业和树立文旅品牌:天水整体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相对滞后的,无论是龙头型企业、景区或品牌,或者整体产品体系,与国内同类历史名城如杭州、西安、成都、苏州,抑或省内敦煌等相比,几乎无任何特色可言,甚至许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众多的文旅产品和景区都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而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找到不可替代性。之所以未有西安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印象西湖等这一类的大工程,而且未敢有大汉、盛唐的明确城市定位,核心在于“亚军思维”使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深度的文化自信。

三、发展趋势看天水之崛起

1、善用区位优势,借势一带一路,定位高远

无论关中-天水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还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对于天水固然重要,但天水若要谋求更为长远发展,绝不可止步于此,必须站位更为高远,否则,只可居于一隅。从宏观长远来看,未来20年,“一带一路”必将是中国重大全球战略和国家战略,因此,天水必须从国家战略之中需求战略机遇。虽然,当前的天水战略规划中考虑到一带一路,但仅定位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显然是方向偏离。

结合天水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上地位,考虑当下和未来发展预判,实际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至今尚未有真正具有引领性和龙头性的经济区和中心城市,而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是最有可能,也最有资格担当的。为此,天水应定位一带一路重要中心城市,而非节点城市;同时,积极协调带动甘肃东部融入关中城市群,促进天水崛起,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发展,从而,最终真正进入中央全球和国家战略格局视野,倘若如此,则前途无量。

2、善用政策优势,打破行政体制壁垒

在中国特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绝大多数的跨行政区协调发展都是困难重重的,即使在同一市域内;纵观省内外各大都市区发展,真正实现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更多的是依靠撤县设区,扩大城区战略拓展空间和增大空间行政事权,从而大有作为,尤其是江浙地区成功经验的积累得以印证。因此,天水当务之急是积极利用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政策之利,积极推动城市辖区范围的拓展,且需要行政区划调整的大手笔,尤其是积极努力将秦安和武山划归市辖区,拓展中心城区战略发展空间,而非画地为牢的组团式发展。

3、善用腹地优势,拓展城市空间

战略方向合纵东西,而非连横南北:从全国层面来看,国家三大战略中“一带一路”与天水紧密相关;从全省层面最核心的是天水都市圈与天水紧密相关,因此,从全局来说,未来天水发展的核心是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加强与兰州和西安之间联系,充分发挥核心节点和纽带作用,落实到空间发展方向上则是重点强化东西向轴带联系,而非四面出击,避免分散发展核心。

战略格局带状组团:在当前的天水区域发展阶段和行政管理体制下,核心的任务是中心城市的要素和功能集聚,与周边县市之间实际上是竞争大于合作,因此,所谓的区域合作更多是形而上和一厢情愿,实际效果不容乐观。天水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中心不强,集聚辐射能力不足;而未来空间发展的核心是强化中心和城区板块间的带状组团式布局,而非用地的无序蔓延,亦非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的所谓组团式发展,其中关键是将秦安和武山纳入城区,城区东西向的带状组团式格局,借鉴深圳市空间组织,明确合理功能分工,强调功能的整合,同时加快三阳川新区和国际陆港的建设。

4、善用政策、科研和产业优势,做强国企、做大民企、做活县域

紧抓天水国际陆港和空港的建设(很遗憾,目前还在规划图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效应,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积极推动国企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和做大做强大型龙头企业,形成雁阵效应,形成系列产业集群,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利用金融杠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应该说天水具有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基因,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但是目前天水民营经济的土壤确实不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积极学习江浙,尤其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和体制机制环境,促进民营经济二次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金融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杠杆,成立系列发展基金,促进本土企业家成长,从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适度放权,搞活县域经济,形成百花齐放格局。充分发挥天水市域腹地广阔、县市数量众多、各类资源丰富优势,通过适度放权,突出主题错位、功能互补、空间联动,激发县域发展动力,释放县域发展活力,从而促进市域整体发展。

6、善用人文山水优势,重塑大山大水大文化

从资源数量、类型、禀赋和空间分布来看,天水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甘肃最精华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基本都集中于此。因此,天水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十足的干事魄力,将文旅产业上升为战略主导产业的高度来定位,尤其在城市主体形象定位、重点文化品牌打造、龙头文旅企业培育、创新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大美山水景区打造、温泉之都等方面都需要系统深入的探讨。

当前的天水要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破除“武大郎开店”的心态,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不能搞“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的潜规则,把人才驯成“听话”的奴才。要营造公平竞争、自由拼搏的氛围,打破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陋习,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让人才安下心来埋头苦干,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每个创新创业创优的思想和行动都能得到鼓励和支持,让每个人的创造力量在天水充分充分释放。

​总之一句话:留给天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站在新的时代,天水需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面向新的未来,天水需要大格局,大战略;在一带一路和二次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天水更需要大格局,更多的实干,重树天水辉煌!

作者:大贺,文章转载自:大贺频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