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值书记”为基层治理添动力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7-25 18:01

“轮值书记”为基层治理添动力

裕华区建南社区创新举措更好服务群众

2024年07月18日

  本报讯(记者 张静雯)7月16日,记者来到裕华区建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见门口挂着一块“今日我当值”的牌子,上面写着工作人员的名字。这是该社区今年以来实施的“轮值书记”制度,上面的名字每两周更换一次。在此制度下,社区“两委”工作人员轮流当值社区书记,履行书记职责,全面负责社区大小事务。经过轮值,年轻的社区干部增长了工作经验,锻炼了实战能力,为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说已来社区工作一年半了,但我以前仅对自己负责的工作熟悉。通过当‘轮值书记’,我接触居民的次数变多了,也了解了不同方面的工作,像如何办理新生儿医保,如何给不会操作的老人进行认证等。”在当“轮值书记”过程中, 27岁的苗锐发现很多人都来办同一件事,尤其是有的老人领取高龄补贴需要认证,但始终不清楚操作方法,不得不来社区求助。于是,她有了集中讲课教老人操作手机的想法。在她建议下,建南社区创办了“银龄触网小课堂”,每两周讲课一次,由当期的轮值书记负责授课,受到老年居民的一致欢迎。

  建南社区党委书记吴玉杰介绍,社区工作者团队越来越年轻化,但是对于刚从事社区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难免经验不足,对基层治理了解甚微。如何锻炼年轻社区工作者独当一面、统筹思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区党委制定了“轮值书记”制度,让每一名社区干部都有机会走到“社区书记”的岗位上,让岗位的转变成为社区干部主动学习认真履职的动力。

  “轮值书记”展现出来的创造力、活力、能力,鼓舞调动了更多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推动社区的治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当‘轮值书记’,对于我来说,让工作更鲜活了。”王红梅在社区工作多年,担任“轮值书记”让她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工作。她发现,大家和聋哑人的沟通存在障碍,提出了开设手语课堂的想法。于是,社区邀请残联老师授课,并和社区幼儿园开展联合推广,让手语课堂收到不错的效果。7月3日,社区举办了手语课堂第三节课,重点学习了日常工作生活中常用的“石家庄”“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发微信联系”等基本常用词语,并运用这些词语,组合成一句话,提高了大家和残疾人的沟通能力。

  张宇浩是一名入职不足两年的大学生社工,担任“轮值书记”后,深刻体会到了社区书记的不容易。“在这个岗位上要对社区内大小事心里都要有数,还要真正帮居民解决问题。轮值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体会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

  为了让制度落到实处,建南社区除制定轮值书记排班表外,还配套实行轮岗制,把工作人员分为六个小组,每周在社保、民政、党建、综合执法等岗位轮换,每两周还有一名工作人员轮流担任值岗,使大家能力锻炼更全面。目前,建南社区正在进行第3次轮值。截至目前,已经完成轮值35人次,推动解决了群众烦心事20余件,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