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地图:云间、华亭县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04:52

云间为松江的别称之一。最早见于史料的是西晋文学家陆云与名士荀鸣鹤初次见面的对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解》:“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华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他俩的对话成为当时文坛佳话,“云间” 一词从此成为松江的别名。又同书《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据此记述, 知“云间”二字,当含“龙于云津间”之意。唐王勃作《秋月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句,系借用荀、陆二人对语之词。唐乾符间陆广微撰《吴地记》,华亭县条下记:“地名云间, 水名谷水”。元季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卷三《诗谶》记:“‘潮逢谷水难兴浪,月到云间便不明’,松江古有此语;谷水、云间,皆松江别名也”。参证同书昆山县条记“地名全吴”,从后来发现唐天宝六载(747年)黄池令朱某墓碑所记葬于“全吴乡”的材料看,则“云间”或亦为唐代乡名。

南宋绍熙四年(1193 年)杨潜等修纂《云间志》, 实为华亭县志,其书名却用云间之别称。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钱庆余纂《云间续志》,明成化九年(1473年)钱冈修松江府志,书名题《云间通志》。有关松江郡邑文献之专著,很多用云间作地称,如:杨维桢《云间竹枝词》。其他记胜迹者有《云间名胜》《云间古迹考》《云间第宅志》;记史事者有《云间兵事》《云间近事》;著书目者有《云间著述考》《云间文献》;录诗文者如《云间诗文选略》《云间诗抄》《云间人 文》;志人物者如《云间邦彦画像》《云间人物志》《云间信史》等有40余种。

华亭县

华亭县是上海地区最早设置的县。由华亭县而升为松江府,由松江府而析出上海县,上海由此而来。历史记载:唐天宝十载(751 年),吴郡太守赵居贞奏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隶属吴郡。当时华亭县的管辖境域约相当于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并随海岸线的东移而扩展。华亭县治设在今松江通波塘桥以东城区范围内。当时华亭一县的面积大致相当于后来管辖7县1厅的松江府,有华亭、青龙2个镇,22个乡。

华亭碑刻

但关于华亭一名的由来却似谜一样令人费解。一 直以来,很多书中,写到上海古华亭的由来,都称春秋时期吴王寿梦来这里狩猎,建筑华亭,作为停留宿会的场所,故名。其实仅为传说而已。但此事却从传说而演变为正史的一个过程,其产生错误的根源是有来历的。首先我们发现明正德《松江府志》中有记:春秋“吴子寿梦,始筑华亭”后,其后很多史志书籍 都以此说为依据把他定为上海的历史开篇。然而此说实际上又是如何一会事呢?笔者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参加编修地方志工作起,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古至今一部一部古书翻下来,逐步理清了数百年前古人留下的关于上海历史源流中的一个疑案。

首先查《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该志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间,陆逊从吕蒙克蜀公安南郡功,迳进宜都太守,孙权据功封他为“华亭侯”。唐陆广微《吴地记》华亭县条记:“盖晋元侯陆逊宅,造池亭华丽,故名。”现存上海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南宋绍熙四年杨潜等修《云间志》,卷上《封域》节记:“至于县(华亭县)之得名,《通典》、《寰宇记》云:地有华亭谷,因以为名。”该节前段记:“顺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东为会稽郡,西为吴郡,华亭虽吴郡地,犹未见之史传;孙氏霸吴,尽有其地。建安二十四年,封陆逊为华亭侯,始见之吴志矣。”又记:“按《陆逊传》:逊初封华亭侯,进封娄侯,次江陵侯。汉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万户以上或不满万户为县。凡封侯,视功大小,初亭侯,次乡、县、郡侯。以逊所封次第考之,则华亭故汉亭,留宿会之所也。”据上引部分史料都证明,“华亭”之名与陆逊(183—245年)有关。一是陆氏居处在由拳县郊外(今松江区境内西北),“造池亭华丽,故名”;二是东汉献帝末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三是谷水(按指谷泖)之东的昆山(今名小昆山)一带古名“华亭谷”而名。再按:“亭”原为秦汉以来乡以下一种行政机构,“十里设一亭”,如果从封爵 时间上看,“华亭”之名应在陆逊封侯时已存在。

华亭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华亭一名最初始见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其事因是陆逊因功而被孙权封为华亭侯。但是在后世志书中记载华亭得名问题上却逐渐出现了偏差。先看较早的唐《吴地记》记载中称是“陆逊宅,造池亭华丽”故名。但到了明正德《松江府志》记沿革时,既记“陆逊封华亭侯”一说,同时又追记“吴王寿梦筑华亭”一说。又过了100多年,在编纂的明崇祯《松江府志》,在抄录明正德《松江府志》有关内容时,删去了“陆逊封华亭侯”一说,只留下了“吴王寿梦筑华亭”一说。到了编纂清嘉庆《松江府志》时,对“吴王寿梦筑华亭” 一说作了具体加工。记“吴自寿梦益昌大,始筑华亭,为停留宿会之所”。此后编纂的松江府和府属县、镇、乡志,都沿用了寿梦筑华亭一说,迄今仍见文章引述。而只有清光绪四年修纂的《华亭县志》沿革条下曾指出:“寿梦筑亭之语,未知何据。”谭其骧教授在《松江县志·序》中论述这一问题时指出:“华亭一名, 明清旧志都说是始于春秋时吴王寿梦建华亭于此,为停留宿会之所。按秦汉时以郡统县,县以下设乡亭, 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分掌教化、听讼、赋税、缴循,亭有亭长,主求捕盗贼。凡有功之臣封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东汉末建安二十四年,吴陆逊以从吕蒙克蜀公安南郡功,迳进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未几,又连破蜀兵,斩获万计,进封娄侯(《三国志·吴 志·陆逊传》)。可见‘华亭’是乡亭之亭,故陆逊初封华亭侯,进封娄侯。明人已不熟悉秦汉的乡亭和以乡亭封侯制度,致误认为华亭是一个国君在郊野所建的亭馆,又妄以始建者托为春秋中叶的吴王寿梦。然此事绝不见于先秦两汉下至六朝唐宋记载,如何信 得?旧方志的修撰者一般都好将乡邦事情托始于远古,初不问其是否确有古文献依据,故一经正德《松江府志》 创为此说,后世府县诸志遂沿袭不改。在这部《松江县志》里与众不同,在大事记建置沿革等篇中载及华亭, 皆断自建安二十四年陆逊封华亭侯始,摒弃了旧志寿梦已建亭说。”

上述可见,“寿梦筑华亭”一说,于史无据。那为什么此说数百年来能得以沿袭?一是众多史志书籍这样记,大家也就不去怀疑了;二是当地人修当地志, 家乡之人都认为本地历史越长越光彩,以致此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摘录自《松江老地名与地方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