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特色小镇:生态宜居 美丽乡愁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8 17:01

【陕西日报】陕西特色小镇:生态宜居 美丽乡愁

2018-02-27 11:30

生态宜居 美丽乡愁

——陕西小城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总策划:李 伟 

策 划:姜冯俊 樊彦彬 黄 怡 

统 筹:韩秀峰 徐建梅 

行:王 敏 

编 辑:康传义 郑 栋 李 蕊     

陈圣强 王 帅 万 君     

郑 凡 王艺霖 宋星辰     

惠秀燕 李芝利 王 娜 

版 式:王 珊 杜 燕 

校 检:郭 梅 陈慕峥 刘小英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穿梭,你会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卑微和无处不在的压迫感;在旷野农家的村庄里生活,你又会觉得自己脱离了整个世界和莫名的孤寂。城市装不下肉身,农村装不下灵魂。这世上还有没有一处既可畅享城市的便利,又可在内心中找到那一刻安宁的地方?

在竹林关镇、在烟霞镇、在玉山镇……通过生活在这里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特色小镇,使他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帮咱们重新找到理想的归宿和生活的本真。

年来,陕西先后实施“千村百镇”“关中百镇”、陕南陕北各50个镇和107个重点镇建设,致力于探索出符合陕西实际的小城镇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陕西审时度势,收紧拳头,择优培育35个有产业优势的镇为重点示范镇,31个有历史底蕴的镇为文化旅游名镇,“两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差异发展,一强一美,在渭河两岸、黄土高原、秦巴山区迅速孕育出一个个璀璨明珠。国家住建部编印下发《陕西省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实践》,向全国宣传推广,14个镇命名为全国特色小镇,19个省(市、自治区)来陕考察,陕西小城镇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66个小镇分布在三秦大地,如何才能做到差异发展,多层推进,不出现新壶装老酒情况,经过这几年的实践,陕西探索了以建制镇为主体、政府强力推动、专项资金引导、土地指标支持、专业人才帮扶、目标责任考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机制。

在培育目标上,陕西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明确到2020年,重点示范镇建成县域副中心,成为农民进镇创业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文化旅游名镇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观光富民小镇,成为农民脱贫和承载乡愁的重要平台。在政策支持上,陕西重点示范镇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镇10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文化旅游名镇给予每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在建设要求上,陕西重点示范镇突出“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发展产业园区、整合镇域社区”“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创建县域“城镇、经济、服务、文化”四个副中心;文化旅游名镇突出“构建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打造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四态并举”齐头并进,加快特色街区和高A级景区“两区”建设。

脱贫攻坚的助力器

全省一半的重点示范镇和三分之二的文化旅游名镇处于贫困地区。6年来,陕西在“两镇”建设中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利用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在群众收入水平、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生态环境保障方面明显高于普通乡镇,不少镇成为经济发展明星镇、美丽乡村标兵镇、群众就业中心镇、现代农业示范镇、商品物流集散镇,为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拓展了途径。

“两镇”建设以来,全省35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711.79亿元,带动镇区人口增加60.53万人,解决7.26万贫困人口就业问题。31个文化旅游名镇累计完成投资160.93亿元,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万余人,吸引3.1万人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全省还建设移民搬迁安置房880万平方米,使10余万户生活困难群众“进得来、留得下”,实施危房改造0.6万户,近2万困难群众住上“安全房”。镇均建有幼儿园3.2个,小学2.1所,中学1.7个,资助贫困学生6.4万人,有力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不失学。全省重点镇建设累计开发0.8万个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并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发展农村电商,帮助农产品顺利交易。

县域经济新载体

“重点镇建设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月24日,家住礼泉县烟霞镇山地村的于免义高兴地说。这两年镇上不仅新建了道路、学校、敬老院、供水管理站、旅游接待中心、商务酒店等,还围绕以唐昭陵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以袁家村为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游和文物游,大家的收入是稳步提升。

全省通过镇村综合改革,大力发展产业园区等政策,各类生产要素不断聚集。35个重点示范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271亿元,先后引进大中小型企业310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5家,比亚迪、双汇发展、中航工业、农夫山泉等大型企业积极进驻,吸纳非农就业人数45.05万人,重点示范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05%。

31个文化旅游名镇抢抓全域旅游机遇,抢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四大旅游高地”制高点,迅速带动法门寺佛都文化、黄陵先祖文化、礼泉帝陵文化、楼观道教文化、武侯三国文化、留侯西汉文化、照金红色文化、文安驿知青文化、壶口景观文化、横山边塞文化、陈炉耀瓷文化、青木川影视文化等文化旅游产业带迅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536亿元,吸纳非农就业人数18.96万人,其中旅游从业人员6.18万人。

蒲城县孙镇重点镇建设以来,道路硬化、绿化,雨污分流,卫生治理完善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蒲城县孙镇镇党委书记潘向阳说,重点镇建设不仅给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打通了群众致富路。(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苗少峰)

渭北明珠——蒲城孙镇

一个东方古镇,天赋重泉,自然与人文和谐,历史与未来交响。

一个文化重镇,将军故里,传承与创新同行,传统与现代相融。

一个魅力新镇,政通人和,民生与产业并进,宜居与营商共赢。

这里,就是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渭南县域经济重要的增长极,璀璨的渭北明珠——蒲城县孙镇。

孙镇,位于蒲城县城东15公里,辖2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人口8.1万。

孙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有汉、唐、清代古墓群8处,元、清碑刻、古建遗址及杨虎城将军故居7处;孙镇山川秀美,建筑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现代的城镇风貌,蓬勃的时尚气息,令人深深迷醉;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畅达天下,距西安1小时路程,属关天经济区重点镇,镇域内西延、西包、西韩城际铁路穿境而过,京昆、坡蟠、西禹公路横贯东西,交通优势明显,为镇域招商引资、商贸流通、人口聚集、产业壮大奠定良好的区位基础。

2011年,孙镇被确定为我省省级重点示范镇。自那时起,孙镇紧抓机遇,先后投资300余万元,编制完善了《孙镇总体规划(2011-2020)》《孙镇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孙镇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孙镇排水专项规划》等详细规划。历经七年谋划、七年建设,拼搏不止、奋斗不息的孙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和生机展现在东府大地。

如今,在曾经孕育了一代先贤英烈的孙镇,一幅崭新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展。在将军故里,省级重点示范镇发展日臻完善,传统的小镇已发展为产业阶梯完备、转型升级完善的新城镇。

……

宝鸡市金台区

——太极之源绽放新气象 “世界之窗”助力国际化

“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出自《宝鸡县志》的此段赞誉之词说的就是位于宝鸡市金台区北坡陵塬山腰上的金台观,而如今众所周知的宝鸡市金台区也因此而得名。今日,走进山城宝鸡,步入金台大道,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积淀的太极文化印迹随处可见,太极拳已成为这座古城一张响亮的名片。立足宝鸡,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金台区正以全力追赶超越之姿努力实现其文化、武术、产业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

……

城固县柳林镇:

奋力开创“新城名镇”建设新局面

在人们欢度春节的时候,位于城固县柳林镇的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据了解,汉中航空智慧新城作为中航工业集团和陕西省政府共建的重点项目,是我省航空产业“两基地三园区”的两个飞机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已成功升级为省级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柳林镇位于城固县中部偏西,距县城13公里,居汉中与城固之间的交通要冲处,有“城固西大门”之称。境内有柳林飞机场、汉江南柳渡口,阳安铁路、108国道、文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此外,境内还有汉太尉李固墓、汉将军辅德王纪信墓、纪信祠(俗称城隍庙)及张骞出使西域带胡妻和堂邑父归来故里住过的古胡城遗址等三处名胜古迹,分别被列为省、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近年来,柳林镇党委、镇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五新”战略任务和“三市”建设任务,以加速创业腾飞“建设六个城固”为总目标,以“十一镇”建设为突破口(中国西部制造业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示范镇、全国防灾减灾示范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数字化城镇、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示范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健康促进示范镇),奋力开创“新城名镇”建设新局面。

……

竹林关镇

立足特色抓规划 突出融合抓建设

丹江长龙蜿蜒而行,千亩桃林挥撒两岸,油菜花开金带缠身,万亩竹林绿波荡漾,历代途经竹林关镇的文人墨客,都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感染,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其中一首赞竹林八景的诗流传至今:“寺台朝日映瞳胧,北岸青烟一望通;红岩落日舟三五,周公桃花古寨红;龙嘴分江清到海,狮子攫月怒生风;天姑雨浴巉岩秀,高歌东岗夜雪中”每一句诗都巧妙融入了一景,古人虽已逝,美景仍犹存。

竹林关镇,因元朝竹林茂盛而得名,曾是“水舟通荆襄、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也是一个“一鸡鸣三县、两河汇一关”的边贸重镇,素有“秦岭小江南”之美誉。因南连湖北、北通秦晋特殊而闻名。据《西安府志》“竹林关即汉丹水县”;《竹书纪年》“尧五十八年放子朱于丹水”。明设巡检司,清置千总。明清前为山阳辖地;民国时曾属商县、山阳、商南插花管辖,故有“一鸡鸣三县”之称。境内有国家级3A水利风景区桃花谷,竹林关村美丽乡村独具江南特色,是丹凤县四大区域之生态宜居示范区。

与此同时,银花河、丹江河交汇于此,是丹江上有名的中转码头,商贸集市悠久,“竹林关八景”远近闻名,旧有关帝庙、娘娘庙、药王庙,对面皆修戏楼,现存城隍庙、船帮会馆等,其古会延续至今;民间白、青、黑、黄龙社等轮办的路灯会为方圆百里少有;花鼓、二黄为传统戏种;有红三军军部、南丈沟中原突围战斗红色纪念地。沪陕高速、丹竹路、郭山路穿境而过,距金丝峡15公里。

竹林关镇2010年起创建特色名镇,截至目前投资13.01亿元。2016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直接旅游从业人数1500余人,间接就业2000余人,接待设施完善,旅游产品有仿青铜器、魔芋保健食品、手工粉条、挂面、竹编、草编、刺绣鞋垫等。每年桃花开时有民俗文化展演,由游客接待中心负责接待,市场办对食品安全全程督查。

近年来,竹林关镇以打造“水乡古镇、美丽村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为目标,镇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3.3平方公里,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卫生镇、国家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市级文明镇。值得一提的是,竹林关镇近年来关于重点示范镇建设取得良好成绩,桥头公园、竹林水街、康乐街、打柴廊道、竹林十二坊、生态河堤、橡胶坝等景观,雨污分流管网、强弱电地埋、街面青石铺设、引水入城等基础工程,869户民居改造及东大门连接工程、三座跨江大桥景观改造和亮化,初步形成了“竹、水、路、街、居、业、景”为一体的古镇雏形。

……

文化古镇到产业强镇的精彩嬗变

——杨陵区揉谷镇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诗经·生民》篇曰:“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春日午后,走进杨凌教稼园,一池碧水,满园春色,抬头间,便是屹立在高台之上的农耕文明始祖后稷雕像。

揉谷镇,因后稷曾在此地用手把谷粒揉出,而得名揉谷。揉谷镇位于杨陵区西南部,渭河之滨,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余人,下辖15个行政村,1个农村社区。

揉谷镇2013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示范镇。杨凌示范区抢抓机遇,着力将揉谷镇打造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持发展特色产业,为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

礼泉两轮驱动:

全力将烟霞打造成为最美旅游名镇

如果一个地方能有一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文化资源,那是十分幸运的,可礼泉县烟霞镇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唐王陵即唐昭陵,而且还有在全省乃至全国民俗旅游声名显赫的关中民俗传奇村落袁家村。无疑,礼泉县烟霞镇是幸运中的幸运。

近年来,礼泉县烟霞镇在省、市、县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要求,围绕唐王陵即唐昭陵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关中民俗文化资源,通过镇村融合发展、保护性旅游开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两轮驱动打造最美旅游名镇,如今礼泉县烟霞镇正在逐步成为以旅游为主导的复合型产业基地。

……

来源:陕西日报

监制:孙文生

审核:林 琳

责编:任虎鹏

编辑:陈怡文

Hello,伙伴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